西山是个好地方

2025-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大眼燕燕

  旧时西山是个好地方,老少咸宜。

    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电影院。电影院我不常去,不是不喜欢看电影,是买不起电影票。

    我就在电影院旁边的宣传栏看看电影介绍,明星海报之类的。看看橱窗内今日的画报和昨日的是否不一样;那一整面的玻璃窗内张贴着当时最红最美的电影明星,不禁感叹,人怎么可以长这么好看。

    看看西山电影院门前的那株百年大榕树,深灰色的榕须一大把了,身子骨越发的苍劲厚实。绕着电影院下面的水泥路跑跑步,一圈一圈的跑,跑的气喘吁吁。坐在大榕树下喘喘气,歇歇脚。

    往北走几十级石阶就到了一个开阔的场地,抬头看,一幢圆形天坛状的白色楼房高高的矗立着,有点像童话故事里的小城堡,那是西山广播站,不过用水泥墙和前面的场地隔开了。

    那块空阔的场地西面筑起了石头墙,高度及腰,可以俯瞰前方苍茫浑浊的飞云江水日夜奔腾不息,转身是一群大人在慢悠悠的挥手挪脚,我也跟在后面挥手挪脚。那是练太极。太极毕,大家刚刚气定神闲,“砰嚓嚓砰嚓嚓”的乐曲声响起了,另一群大人开始跳舞了。我又跟着在后面手脚乱舞一阵。

    江水看了,手脚活动开了,拐进幽深的山路,去看山路边人家,石头房,木头门,篱笆围着的喇叭花,那些蓝色的紫色的喇叭花,睡了一觉醒来后在晨露中洗了脸,看上去干干静静清清爽爽的,昂首对着天空傻笑呢。

    继续爬坡往上走就到后山,后山植被茂密,山路坑坑洼洼,后山有一个西山烈士陵园。那里空间很大,散落着好几处木亭子,晨练的人更多,亭子里的,亭子外的,三三俩俩。各种把式的都有,舞剑的,甩棒的,打太极的,做广播体操的,打拳的,什么也不会的,就弯弯腰踢踢腿。还有练气功的,站在陵园的后山上,对着一面斑驳且爬满藤蔓的墙,有睁眼的,也有闭眼的:有嘴里发出“呼呼”声,手一抖一抖的,也有一动不动仿佛被点了哑穴一般。一站都能站个把钟头。

    从烈士陵园走山路下来又回到西山电影院了。

    时间还早,可以往南走,去西山的四贤亭。也要走石阶几步,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两侧树木森森,远远望去前方一座三层高的楼阁,这是老年活动中心。它旁边有一间古朴的砖墙,墙上悬挂四幅本地古代名人画像,这是著名的四贤亭。我匆匆看几眼四贤亭里的画像与介绍,就往活动中心走。来这里的多是老人,聊聊天,打打牌,下下棋,看看报。一楼还有茶水供应。

    我喜欢去楼顶,靠着木质栏杆,可以远眺喷薄日出。如果要看完整的日出,那就要起个大早,看太阳从云层中拨开,一点点的钻出来,从灰白,粉红,到鲜红,最后,从云层中完全跳脱出,火红红的一个鲜蛋黄,金光四射。我最喜欢看这里的日出,站在高处,却不知为何,想起的永远是那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次楼”。最高也就三楼,也是上了;千里目,也就眼前的这一片天地。

    从四贤亭转一圈下来,重新回到西山电影院。

    西山电影院永远是热热闹闹的。晚上是大人们的天下,看电影的人,卖各种零嘴的小贩们,吆喝声,呼喊声,吵闹声,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好像全县的人都跑到这了。

    白天就安静多了,左邻右舍的说话声、私语声,时高时低的;谁家炸了鱼炖了鸡或者饭烧糊了,那气味飘散在空中,飘散在半个西山的角角落落。

    白天有时会有学校组织的包场看电影。

    那一天就成了热闹的节日。一大群小学生叽叽喳喳的排着队过来了,领头的举着小旗子—“某某学校”的标志。那会儿学校一般组织看《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抗日片,黑白片。这一群小麻雀飞进了影院倒安静下来了,在黑黢黢的影院里除了屏幕里晃动的亮光和发出的声响,全场皆是屏气凝神,看电影可比上课认真多了。

    最难忘的是看一部立体电影,那是一部喜剧片,进场时发了一副塑料眼镜,戴上看电影感觉身临其境,电影里的人或物时不时要从屏幕里出来一下,吓你一跳。

    有一个情景是屏幕上的厨师挥着菜刀走来,他好像走出屏幕了,我吓得赶紧扭过头,其实他是去斩烤鹅,转眼间斩好的金黄金黄、泛着油光的鹅肉也向你飞来。我还没来的及张口接住,飞走了,不见了。这叫逗你玩。

    玩也玩好了,电影也看过了,该上学的上学,该回家的回家。

    这半天一天的也就过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