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2018-09-08  本文已影响97人  江城亭长

第七期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本文内容分六个部分,建议阅读时间5~10分钟

◆◇本期金句◆◇

1.你想让别人怎么对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主动怎么对别人。——米奇·普林斯汀

2.我重视你,是人人都能生产的好产品。

3.互惠互利是人类的本能冲动之一。

4.重要的不是得失成败,而是将人生这场无限游戏推动下去。

5.让自己受欢迎,是过好一生的必要条件。

图片来自得到APP

第一部分:每个人都需要受欢迎

欢迎来到硬派知识脱口秀《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表面上的答案好像明摆着。什么样的人受欢迎啊?重要的人受欢迎,长得好看的人受欢迎,经常请客的人受欢迎,满腹诗书的人,谈吐幽默的人受欢迎,但是不管刚才我说的哪种受欢迎,本质上都是因为他背后的资源和禀赋。

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我们今天是说,假设剥离了这些资源和禀赋,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有没有可能受欢迎呢?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我们经常脑子里会有一个公式,就是受欢迎是跟人交换来的结果,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各种各样的资本。当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和别人交换?其实这就把交换这个词看浅了。什么叫交换?别人有需求,我们就可以跟他交换啊。

我先来告诉大家一个真相,所有人,不管他是什么人,他都需要受欢迎。

不管他受欢迎的程度有多高,他内心里的这个洞永远都在。

不是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吗,有一个女孩在学校里很受欢迎,有一个男生追求她,天天给她发微信,人家就是不回。怎么办?旁边一个室友拿过手机来说,看我给你发一条微信。发什么?今天在一个论坛里面有一个女神锦标赛,我看到你是三个最受欢迎的三位女生之一。那对方是秒回啊:其他两位是谁?你看,没有人对自己的受欢迎程度不在意的。

我当年做记者的时候就采访过一位老板,那真是非常威严,西装革履,对我是不假辞色。但是见面的时候我和他说了一句话:“在外面听很多人在夸奖你啊。”我这句话,话音刚落,他就一把握住我的手:“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呀?”你看他开始打听了。不管他牛成什么样,所有人内心里都有这样的渴求。

心理学界有一个词,叫“冒充者综合征”。很多已经有巨大成就的人,他们觉得自己不配,他们觉得我这是假的吧,我这是骗了全世界吧,我怎么配得上这样的成就呢?

我知道纽约有一个作家他每次发表一个作品,他都会说我要露馅了。我此前的作品其实根本配不上这样的荣誉,这部新作品我一点信心都没有,我是不是要露馅了?

这种心态就叫“冒充者综合征”。我们大家都应该洞见这个真相:所有的人都缺“受欢迎”。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不是因为那些很高大上的人他也缺这个,跟我们一样,所以是好消息;而是因为你缺,我能给你,所以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交换,我欢迎你你也欢迎我。

图片来自得到APP

第二部分:受欢迎的方法

刚才我们说的只是一个假设,你欢迎别人,别人就会欢迎你吗?没错,学界已经有结论,美国心理学家普林斯汀写了一本书叫《欢迎度》。这本书最重要的结论就是这个:一个人会更喜欢喜欢他的人。

所以你看,在我们看到的那个丰富的商品市场的外面,是不是还有一个欢迎度的交换市场啊?这点我们总能做到吧。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你可能什么都没有,没有容貌也没有财富,也没有好的口才和才识,你只需要表达我欢迎你。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销售奇才叫乔吉拉德。他卖汽车卖了12年,每天可以卖出六辆汽车,他用的就是这一招,他只要卖出去一部车拥有一个客户,有了客户他就会一直给客户写贺卡,不仅写祝你生日快乐、圣诞快乐,最后总要加上一句“我喜欢你”。这一招当然管用。你买了他的车,你大概率几年内不会再从他手里买车,但是这个人一直孜孜不倦给你发贺卡,然后说我喜欢你,你当然对他有好印象,等你几年之后换车的时候,大概率也会考虑在他手上买车。他的销售奇迹,12年每天卖掉六部车就是这么滚动出来的。

但是请注意,今天我想说的是咱们别学他。为什么?

两个原因。

第一,这一招被发明出来已经好几十年了。各位,现在有多少人、多少商家,天天赶着说“我喜欢你”。我不知道各位啊,反正我要是过生日的时候,老天,从早到晚,电商平台跟我发生日快乐。我信吗?我又不傻,我知道这个“生日快乐”只是因为我这条数据被记录在他的数据库里,这条短信是自动发的呀,完全打动不了我,对我根本不太管用。

第二,我们中华文明不太允许也不太主张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天天见人就说我喜欢你。孔子讲过一句话,乡愿,德之贼也,什么意思,什么人叫乡愿?就是那种天天想讨好别人的人,一点原则都没有的人,就叫乡愿,德之贼也,你偷了天下人的德行。还有一句话,也是孔子他老人家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什么意思?就是不该跟他说这个话,你把这个话说了,这话就丢了。你该说跟人说这个话,你没跟他说,你就把这人给丢了,这话不能随便说的。你明明喜欢他的,你凭什么这说啊?我们经常说我失言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华文明不太主张我们学习乔吉拉德的这套方法。

所以今天我们不妨把乔吉拉德的这套方法升个级,升级成什么——我重视你,不是我喜欢你,而是我重视你。这句话我们的文明就允许和主张的,因为尊重和重视每一个人,是我们的道德责任。对吧,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是你没有理由不尊重他。在此我可以插一句话,一个人对什么人是永远不可能原谅的,不是一个跟他利益冲突的人,不是一个打过他骂过他的人也不是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而一定是一个鄙视过他的人。这是我四十多年的人生经验,永远不要不尊重或者明显的鄙视一个人,因为他永远不会原谅你。

图片来自得到APP

第三部分:亲自表达

回到我们的话题。“我重视你”是我们每一个人只需要一颗心,不需要其他的资源,就可以生产出来的一个产品。用这个产品,我们就可以在人际交往的市场上,跟任何其他一个人交换出一个彼此欢迎,不管他多么位高权重,多么功成名就。

在这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是一本写美国政治的书,叫《硬球》。这本书记录了大量美国政治的八卦。其中有一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说的是谁呢?美国的一个总统,叫林登·约翰逊。他在当总统之前还当过肯尼迪的副总统,这个人是政界老手,他的伎俩强到什么程度?通过下面的这个故事就能体现出来。

有一天,林登·约翰逊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突然抓住了一个记者说:我找你好久了,来来来,聊一聊。记者就懵了,只好跟他去了办公室,双方落座之后,林登·约翰逊拿出一张纸条写了几个字,交给秘书,秘书就出去了。然后他就跟这个记者聊,你的报道对于我们政府有很多支持,没有你我们怎么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等等,反正就拖延了一会儿时间。一会儿那个秘书又进来了,拿回来一张纸条,林登·约翰逊看了一下纸条,放下接着对记者说:你在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什么样的话题,这对我们什么样的政治方略有重要的帮助,你另外一篇报道又是如何如何,那口若悬河,如数家珍,记者就听傻了。后来的事你想都想不到,在这个记者的报道生涯中,对林登·约翰逊几乎是毫无保留地支持。

这故事还有下半段。这个记者后来才知道,林登·约翰逊当时写的这个纸条上面写了什么字,原来是在问秘书,正在跟他说话的这个家伙是谁?是秘书后来替他打听出来这个人是纽约时报的记者贝克,这才有了后来的谈话。

当然这是一个负面典型,是政客的伎俩,但这个故事至少从侧面证明了一点——你向一个人表达重视、表达尊重,你就会收获到同等的回报。但是问题来了,怎么表达重视呢?难道学林登·约翰逊这样的政客技巧,或者是学那些企业发生日短信的技巧吗?错了。

在重视别人的时候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你务必诚恳,第二个是务必亲手。

我给大家说一个我亲身的经历,有一家企业很重视我,所以每个月企业的内刊出来之后都会给我寄一份,你看这是很好地在表达重视吧。但说实话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中间我搬过三次家,他们那个刊物还是每个月定点寄到十年前的住址,那个房子现在的主人都快被搞疯了,每个月都要给我打电话:罗先生我又收到了您的文件,要不要销毁?但是我在这家企业也不认识什么人了,我甚至让他们在数据库里把我这条数据删掉也做不到。所以他们在初衷上是在表达重视我,但是结果呢,每个月都在提醒我一次,这家企业一点都不重视我,你看这就是不亲自表达带来的祸害。

还有,这个社会你只要假手于他人,不是自己诚恳地表达对他人的重视,很多中间发生的事情你完全无法预料。

我再举个例子,有一次有一个公司,跟我原来是合作伙伴。那到中秋节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气急败坏的快递员,说这个箱子太沉了,我是没法给你弄上去,你能不能自己下来弄啊?我说行行行,然后我就下去一看,一个大箱子,木头的,板条钉好的,我们家用的工具,是没有什么能够对付这个木头箱子的。于是我找物业借来羊角锤,在物业两个小哥的帮助下,终于把这个箱子给起开了,一看里面,一盒子月饼,一瓶酒。你就想想看,我搬着这个沉重的箱子上楼的时候,我的这个心情,我真的觉得他重视我吗?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这瓶酒和这盒月饼本身的品质,还是这个箱子的包装方法,还是这个快递小哥跟我说话的语气,每经过一个环节,对方表达的重视都在打折扣。

所以,如果你想对一个重视的人表达“我重视你”,那就亲自表达,坚决不要假手他人。因为只有如此,在那么复杂的社会当中,你才能真正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我尊重你”。

第四部分:平等待人

当然问题绝非这么简单,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我尊重人,我难道能够尊重每一个人吗?我跟每一个人都像林登·约翰逊那样,拉着手聊一会儿?不可能的,我的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我的精力有限。怎么办?

在此我从伦理学里面借来一个概念,叫“无知之幕”。“无知之幕”是一个幕布,在伦理学里面原本的概念大概是这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原来的社会角色在决定自己的观点,翻译过来,就是大家都知道那句俗话,“屁股决定脑袋”。比如我们在争论很多社会政策的时候,富翁会说国家应该减税,穷人会说应该对富人多征税,吵来吵去永远没有结果,怎么办?伦理学当中就提供了这么一个思考工具。

我们假设,大家现在都在天上,还没有投胎为人,这个时候突然降下来一块幕布,叫“无知之幕”,因为隔着这个幕布,我们看不见人间是个什么模样,也不知道将来自己会变成一个富人还是穷人,男人还是女人,好看的人还是难看的人,我们一概不知道。现在我们来讨论,人间应该执行什么样的政策?对好看的人应该好一点,还是对难看的人好一点,对富人好一点,还是对穷人好一点,这个时候我们就脱离了那些复杂的背景,就更可能得出公正的结果。

回到我们刚才的那个疑问,我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我怎么可能向每一个人表达平等的尊重呢?解决方案就在这了,你遇到每一个人,你就在他的背后降下一道“无知之幕”,你权当没有看到他的社会角色,没有看到他拥有的资源、资质和他的长相,你就把他当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看见他做出一点成就去祝贺他一下,见他认真地看书,就上去问一句:您在看什么书啊?这总不难吧。

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平等地表达自己的尊重,刚才这个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五部分:请人帮个忙

下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你说这只是在尊重自己遇到的人,那些自己没遇到的人呢?那些远隔千山万水,而我又特别想受他欢迎的人,我怎么跟他表达尊重呢?

有一个方法叫“请人帮一个忙”。

这件事情,最早我是在看富兰克林的传记的时候发现的,他老人家就有这么一手绝活。话说有一天一个评论家在报纸上写文章骂他,骂得很难听,怎么办呢?是骂回去还是忍了,还是托人跟他说别骂了?这些都不是富兰克林想出来的招,他的回复是:你骂我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我特别感兴趣,我知道你家的藏书很多,这本书别的地我也没找着,借我看看吧。那人一看,我骂你,你还找我借书,看完之后还热情洋溢又写了一封读后感,这个人什么感受?他很自然就会觉得富兰克林这个人其实还挺好的。通过借书还书的全套动作,富兰克林其实就是在表达“你是读书人,我重视你”。这件事之后富兰克林给我们留下了一句金句,叫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一个忙。

求人帮一个忙,其实就是在表达对他的重视,对他的尊重。

我们中国人是很难跨越这道线的,因为我们自小受的教育是能自己干的事尽量自己干,能不麻烦别人尽量不麻烦别人,但是我们稍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你观察一下身边,那些最受欢迎的人,是不是经常求人帮一个忙啊?这就是交换重视的一种方式。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帮助大家加深印象,这也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件事,同样是一个销售冠军,只不过他不卖汽车卖吸尘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卖吸尘器还是挨门挨户去推销的。在退休那一天,这个人向他的同事公布了自己成为销售冠军的诀窍。推销员敲门的时候都会说:太太我是来推销吸尘器的,你能给我五分钟我介绍一下产品吗?人家肯定说不需要谢谢,门关了,结束了。我从来不说这话,我说的话永远是这么三步曲:第一句“太太您好,我刚好路过”;第二句“你这个花园收拾的很好”;第三句“我刚好口渴了,能请您帮个忙,给我一杯水吗?”。开门是这三句话,不提吸尘器,这三句话里面包含了什么样的信息啊?我尊重你,我看到你的价值,你的价值已经通过收拾很好的花园向我展示出来了,同时我还请你帮我一个忙。你想,谁会因为吝啬一杯水,而不去帮助一个口渴的人呢?太太就回屋,倒上这么一杯水。在喝水的过程中,他是不是就拥有了五分钟的时间可以介绍他的吸尘器呢?他的业绩就这么做出来了。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这件事背后的机理,当一个人帮了你一个小忙,比如说给你倒一杯水,他就会倾向于帮一个更大的忙。比如说这位太太他家里真的需要一台吸尘器的时候,她会帮你下单增加业绩的,这背后不是我们利用一个人的善良欺负他,而是涉及一个我们人类社会最根本又经常被忽视的结论。

我们人类是群居物种,我们和其他的物种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们有非常发达的大脑,有非常丰富的语言作为工具,都是为了随时随地捕捉和他人协作的机会。我们帮一个人的忙,和他的信任就多建立了一点,所以我们本能的冲动就是要多帮他一点,这是经常被忽视的。

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下,正是在这样的市场上,我们可以交换“我重视你”这个产品。当然,我并不是说你永远只找别人帮忙,永远不帮别人的忙,不是这个意思,而是通过这种的中介,去传达你对他人的尊重。

图片来自得到APP

第六部分: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

当然话说到这里,你心中可能升起了一个疑问:

我过我的日子,他们过他们的,我真的需要这样处心积虑地获取别人的欢迎吗?

在此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他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卡斯,这本书很多创业者都很喜欢。书里其实主要就讲了两个概念,人世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归纳为两种游戏,一种叫有限游戏,一种叫无限游戏。

什么是有限游戏?你玩的所有游戏都叫有限游戏,只要有胜负输赢、确定边界,小到一盘棋,大到一场战争,双方都能确认输赢的,这就叫有限游戏。

什么是无限游戏?这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事吗?存在,只是很多文学作品把无限游戏都包装成了有限游戏。比如说大家都听说过那种童话,经过复杂的斗争,最后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这就给了故事一个边界,这局“游戏”结束了。但是有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结束了?再没有故事了?怎么可能呢?一定还有。对,这就是无限游戏。

在这种游戏里,我们要不断地推动边界,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要让这个游戏持续下去,这就叫无限游戏,人生就是无限游戏

图片来自得到APP

你今天是一个高中生,你现在是要考上大学,可是到了大学之后,你就要把这个游戏的边界往外推,找到一个好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之后,你又要把这个边界再往外推,在自己的职业里有所成就,有所成就之后,你还要把这个边界再往外推,成为一个更受尊敬的人,难道不是吗?

从生到死,我们一直处于不断推动边界的状态中,我们永远不肯承认这局游戏结束了,在我们最终躺到墓地之前,我们永远都在推动这个游戏,不断拓展,这就叫无限游戏。我刚才讲文学作品也好,我们看的电影也好,总想把人生这个无限游戏包装成有限的样子,不然他们的电影、他们的小说没法结束,但是我们自己得清楚,我们是在玩无限游戏。

所以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为什么你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答案来了。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在往外扩展的时候,谁能帮到我们。

你不要觉得做好手头的事,这个游戏就可以顺利玩下去,人生不是这样的。

前不久听了一个段子,说上海有一家创业公司,实在选错了路,一家公司几十个人,大家都觉得算了不坚持了,公司遣散。最后有一个人说:“你们缺多少钱啊?五百万?我出。”这人谁啊?清洁阿姨,她出了五百万,她说,我喜欢这个集体,我不愿意解散。清洁阿姨当了股东,这就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

当边界往外推的时候,你哪知道谁会在哪个关键时刻,冲出来帮你一把?

这其实不是段子,我生命中遇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大概是二十年前,我离开工作单位,前路茫茫我也不知道下面该干什么。原来办公室的一个扫地阿姨说:“罗胖啊,我觉得你不错,你不是挺能讲的吗?你愿不愿意出去讲课啊?我儿子办了一个培训公司,你愿不愿意给他们讲课啊?”所以我离开公司挣的第一笔钱,是我原来那家公司的扫地阿姨给我提供的。

我至今仍然非常感谢她,我感谢她的不是这一堂课的课酬,而是她提示我一点特别重要的道理: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局面里,无论你身边的人看起来怎么分成三六九等,你永远不会知道谁在什么时候会冲出来帮你一把所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这不是在讨好这个世界,是你想过好自己的一生,把这局无限游戏玩下去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今天节目的分享,江苏卫视硬派知识脱口秀《知识就是力量》。因为我们坚信“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图片来自得到APP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