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2024-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弘玥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超过黏膜肌层。

好发于胃、十二指肠,可见于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附近肠袢,也见于胃粘膜。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该病主要与黏膜的损伤因素和保护因素失衡有关;

胃溃疡以保护因素减弱为主,十二指肠溃疡以损伤因素增强为主。

1、损伤因素增强

(1)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胃液的消化作用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基本条件。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病因之一。

(3)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发生率约20%。

其损伤机制包括:

直接损伤胃黏膜;

抑制环氧合酶(COX-1)活性,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2、保护因素减弱

胃十二指肠保护因素主要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黏膜血流、上皮再生能力以及前列腺素等。

3、其他因素

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应激、精神心理因素和疾病因素均可通过影响损伤因素和保护因素之间的平衡导致消化性溃疡。

此外,吸烟、饮酒、饮食、药物、遗传等因素均与消化性溃疡的产生有关。

【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特点:

(1)长期性

(2)周期性

(3)节律性

(4)疼痛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或在其上方偏右处;

胃溃疡的疼痛位置多在中、上腹部,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偏左处。

疼痛范围为数厘米直径大小。

(5)疼痛性质

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能耐受,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溃疡出血或穿孔。

(6)影响因素

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2、消化性溃疡的其他症状与体征

本病除中、上腹疼痛外,还有唾液分泌增多、胃灼热感,反酸、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

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

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其压痛部位多与溃疡的位置基本相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