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天地优秀资源

基于统编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曹公奇本真语文

    基于统编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曹公奇

      群文阅读,是有别于单篇文本阅读的一种高阶阅读形式。作为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单篇文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群文阅读的高阶思维能力。这是信息快速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按照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方式,实施1+X阅读教学策略,这为初中阶段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依据和切实可靠的实践操作策略。

      一、确立多元丰富的群文议题

      群文阅读,多是以同主题、同作者或同文体为议题来组合群文的。这样的议题相对范围大,好组合,但是,这样组合的群文阅读,在学习上,也多是停留在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表达、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风格或同一个文体的不同特点上,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宏观。再者,更多的时候重视以人文主题作为议题,而忽视以语文要素为议题。

      群文阅读,应从小处着手,以语文要素为主,深入文本内核,才能读得具体深入,印象深刻,感悟独到。这就需要我们在组合群文的时候,选择角度较小、具体而微的语文要素议题,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初中学段的学生,阅读感悟能力有限,更适宜这种情况。

      如果多以具体的语文要素作为群文的议题,势必就会使议题丰富多元,进而通过一个个语文要素的议题学习,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以“细节的力量”为议题,把朱自清《背影》、杨绛《老王》、鲁迅《孔乙己》、欧阳修《卖油翁》等教材上的课文组合成一组群文,让学生通过剖析这些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情感或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特点。以“写景状物散文中的托物言志”为议题,把教材上的宗璞《紫藤萝瀑布》、贾平凹《一颗小桃树》、周敦颐《爱莲说》等组合成一组群文,引导学生感悟状物散文中托物言志写法的巧妙运用以及表达作用。以“说明语言的特征”为议题,把教材上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利奥波德《大雁归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法布尔《蝉》等说明文组合成一组群文,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分析感悟不同类型说明文不同的语言特点。

      这样组合的群文议题,避免了单纯的以主题作为议题,或者过分地借助人文思想为议题,能使议题多元丰富,具体明确,直指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且能够紧扣统编教材,落实教材理念,富有操作性。当然,人文思想的教育,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在这些议题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指向关键能力的群文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文本较多,内容庞杂,但我们只要按照以语文要素为议题的组合方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抓住议题要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就能够获得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益。

      群文阅读教学,在学生通读文本的基础上,重在比同求异,也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当然,群文阅读能够比较异同的角度、层面是很多的,但课堂教学的容量、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且面对这种高阶思维形式的群文阅读教学,更应该突出重点,突破要点,而不要面面俱到。而重点、突破点的选择,必须放在语文关键能力上。如果群文阅读教学没有抓住语文关键能力、不是始终指向语文关键能力,那么,它的教学效益就要大打折扣。

      按照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是“活动·探究”,组合了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丁肇中《应用格物致知精神》、王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顾拜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四篇演讲辞。教学这四篇课文,就不能按照传统一篇一篇地去单篇教学,而是要将这四篇演讲辞作为一组群文,可以每节课指向一种语文关键能力,比同求异,从而学习掌握演讲辞的各种特点。比如,分别从“针对性”在演讲辞中的体现、演讲辞的思路结构、演讲词的体裁类型、演讲辞的语言魅力等方面,始终以这四篇演讲辞为本,每节课集中一个问题,纵横比较,深入探究,这样,将教学的核心任务指向语文关键能力,在比同求异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不同类型演讲辞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点,为下一步的撰写演讲辞、举行演讲比赛奠定扎实的基础。

      联想和想象,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形式,也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关键能力。但是,联想和想象在不同文体中,呈现的方式不一样,使用的方法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也有不同。我们把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泰戈尔《金色花》、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庄子·北冥有鱼》、李白《行路难》组成一组群文,以联想和想象为教学核心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比同求异的方法,分辨联想和想象的不同特征,理解联想和想象在古今寓言、古今诗歌、人物传记和散文诗中的不同表现及表达效果,理解掌握联想和想象手法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并会灵活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进行写作。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应始终指向语文关键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三、引导拓展延伸的群文阅读

      基于统编教材课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将学过的不同课文组合在一起,比同求异,基本是为归纳、梳理、复习之用。而统编教材1+X的群文阅读策略,则是在教材上一篇课文学习的带动下,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教材以外,把与课文有关或相似的其它文章或者整本书,作为教材上课文学习的拓展延伸,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X群文阅读与一般的群文阅读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议题确立、文章组合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为,1+X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重在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积累,启发思维心智;教学方法上,重在引导带动,以课文的学习引导带动其他文本或书籍的阅读,而不是像课文组合的群文阅读那样,可以不分主次。所以,1+X群文阅读在议题确立上的自由度更大,只要是与所学课文在主题、情感、题材、体裁、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相关或相似,都可以作为议题组合,而不一定要以语文关键能力为准。在群文组合方式上也更加灵活,可以是不同内容、不同文体的文章,也可以是整本书等等,只要能够起到引导、拓展、延伸阅读的目的就行。

      传统的人文主题拓展延伸自不必再说,1+X群文拓展延伸也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后,拓展延伸到朱德《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以及格桑西亚《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一方面,进一步了解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另一方面,都是在写纪念白求恩,这些文章在选材、主旨、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而这种群文阅读,重在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加强积累。

      学习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学习施耐庵《智取生辰纲》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熟悉经典,促进名著整本书阅读。

        1+X群文阅读,重在教师引导,重在拓展延伸,重在学生阅读,而学生的阅读主要集中在课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全面阅读的基础上,利用课堂、班会或学习实践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对阅读中的重点问题,进行适当的交流、分享和研讨,从而进一步促进群文阅读、名著阅读扎实有效的开展。

      四、探究语用为本的整体策略

      初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无论哪种类型,无论确立何种议题,无论怎样实施课堂教学,或者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迁移式的课外群文(名著)阅读,都应该贯彻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根本的总策略。因为,初中属于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阶段,正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探究精神,也都处于发展初期。所以,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通过群文阅读丰富认识,提升比较、概括、探究能力。但群文阅读的这一切活动,无论是以较为概括的人文主题为议题,还是以较为具体的语文要素为主题,都要以语言文字运用为载体,也就是一定紧扣文本语言文字表达,通过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积累、学习、理解、品味、感悟,进而完成群文阅读的议题任务,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

        比如前面列举的“细节的力量”“联想和想象”“演讲辞的特点”“1+X群文阅读”等,无论议题是什么,教学的中心是什么,都需要从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出发,以文本的语言文字为凭借和依据,或分析细节,感受其力量;或辨析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探究它的作用;或分析演讲辞因为针对性、内容、演讲者等方面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或者以一篇文本的学习为例,带动其它文本的阅读,积累语言感受力……最终,还是落脚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上。

      根据初中学段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从整体策略考虑,必须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根本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说,群文阅读要从语用入手开始,最后又要回到语用能力上来。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群文阅读,加强学生语用积累,训练学生语用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基于统编教材的初中群文阅读,值得探究的方面还很多。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从群文阅读教学的类型、特点、作用、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究,力争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语文素养的综合养成。

          (原载于《语文教学通讯》2020.7-8期B)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