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2018 4/365篇 嘉许那每天的1%
在饱受拖延症和夜猫子的习性折磨多年之后,一个多月前,痛下决心,开始调整作息,培养早睡早起和运动的习惯。
今天早晨比昨天起得更早一些,起床和出门的动作更利索一些,所以跑完步、做完拉伸之后还不到七点钟,比平时早了不少,感觉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随着一天一天的累积,确实体会到了坚持带来的变化。虽然,每天那1%的改变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有时还会退步,还会因此而自责、沮丧或者想要放弃,但是此刻回头去看,现在的生活方式和40天前刚起步时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贪多求快可能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容易对自己小小的努力和进步视而不见,总觉得那是远远不够的。对自己偶尔为之的退步和停滞不前,却很容易放大并揪住不放,在灵魂深处一次又一次“革自己的命”,给自己各种负面的评价和暗示:我是拖延症,我就是不能像XXX那样坚持,好困难啊,坚持起来好难啊,我真的做不到,算了还是趁早放弃吧,等等。
这些想法都是未经审视的自动思维,翻译一下大概类似于:一次失败,永远狗熊;别人家的孩子行,就我不行。这些论调听着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是不是从小就被父母、老师或路人甲乙丙丁这样唠叨着长大?我们是不是无意中就这样被催眠,后来自己也开始这样唠叨自己?只要一遇到暂时的不顺利,我们就在心里批评自己,打击自己再次尝试的热情,对自己越来越不相信,越来越敏感脆弱,越来越习惯于放弃。“坚持”于是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遥不可及。
原本,坚持是一件很轻松自然的事情,就像人自然而然会向前迈步一样。只是,内心里过于严苛和频繁的自我批判让心情一再沮丧和凌乱,前行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和拖沓。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打鸡血那样地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而是需要在每一次停滞不前或者退步时,拿掉内心那些批判性的自动思维,像关掉收音机那样,关掉心里一遍一遍循环的“我不好,我不行,我做不到”的噪音。
取而代之地,可以看看今天的自己,再看看一周前,半个月前,一个月前的自己,看看已经收获了哪些大大小小的变化,看看自己为这些变化曾经做过哪些具体的努力,就会发现:有很多细微的改变已经一天天发生了,它们都是自己点滴努力和才能的证明,这样的自己不是很棒吗?这样的自己不是很能坚持、很有耐力吗?日复一日的浇灌不是正在长出小小的叶子和花蕾吗?
像看着自己栽种的一盆小花那样,欣赏自己过去每一天那1%的行动,嘉许自己在行动中的小小勇气和聪明,享受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哪怕它非常非常小。
欣然感激这样努力的自己,让喜悦、满足和自我肯定成为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