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三十)形骸与微尘
原文: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
译文:连自己的身体躯壳都不属于可亲近之物,更何况身体之外带不走的荣华富贵呢?连广袤的山河大地都不过是个虚幻景象而已,更何况大地上如同尘埃的芸芸众生呢?
随感:在我们的意识中,不管对人还是对物,总会有亲疏之分,这好像是下意识的一种反应。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与周围的一切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喜怒哀乐,物质欲望,甚至是我们的身体,似乎都会受制于这个世界的节奏和规则。然而,细想一下,我们的身体和物质,最终,并不真正属于我们。
先说,我们的身体是我们最亲密的存在,我们依赖它进行生活和感知。然而,我们的身体其实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种工具吧,它始终遵循着生命的规律和自然的法则。当我们的身体衰败时,我们无法将它保留在时间的长河中,就像我们无法阻挡日落日出一样,无助而无奈。
再说,那些我们所珍视喜欢的物质财富。在我们心里有这样的一个概念,自己通过努力工作,我们积累的财富并拥有它们,这总不会错吧。说到底,这些财富也并不真正属于我们。严格说来,它们只是在这个时间点被我们掌握,却无法永远拥有,即使自己再不满意,也是这样的。还有一点,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是无法带走这些物质财富,它们将如同尘埃般被留在身后。
我们身处的山川大地,看似实实在在,稳定可靠。如果从宇宙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也不过是一个微小的尘埃,甚至这个宇宙本身也可能只是一个幻象。我们所认知的这个世界,只是我们感知和理解的方式所呈现出的一个侧面,它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全貌。
因此,真正的拥有并不是我们的身体和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的内心和精神。只有当我们超越物质的束缚,去追求更深层次的内心自由和精神独立时,我们才真正地拥有了自己的人生。我们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瞬间,去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去体验和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王阳明,曾经说过“心即理”,即是我们可以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提升来达到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还有佛教中的“无常观”,也是提醒我们要超越对身体的执着和对物质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再比如,有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他们并不把财富看作是自己的全部,而是把创新和贡献看作是自己的价值所在。他们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拥有何种物质财富,我们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性。我们应该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去体验真正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样的人生才真正属于我们,这样的人生才是我们所真正值得我们去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