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认为的“也许存在”的假象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关于假象的话题。工作和生活里我们常常活在想象的完美中,并裹挟着他人必须要做到,不如我们回到现实中,用想象力指引前方,同时还要脚踏实地。
/01/
豆瓣影评里有好电影吗?
曾经有段时间我看电影之前都会去豆瓣转一下,如果电影分数高就看一下,分数低就不看了。
偶然的几次机会,我跟发小回顾了几部小时候看过的电影,有一些还是租碟时期上映的,发现剧情很吸引人,演员很有偶像气质,于是我好奇的查了一下这些片子在豆瓣上的评分,大都也就五六分,再看评论,主题模糊、故事平庸、思考不深入、画面不精细、表演不突出……用词有力,句型工整,好像影视专业力的强人都藏在豆瓣一样,且不论这些可能比较专业的打分项与我何干,其实我心里就一个疑问:他们心目中的好电影真实存在吗?
类似的情况随处可见。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是大公无私,身正影直,满腹经纶,不愁生计。
当看到“教师猥亵学生”、“教授偷情”的新闻时觉得这些人不可饶恕,不配教育他人。可我们忽略了他们也是人,与你我并没有不同,你会犯的错,他们也会犯。现实中的教育者即使不做那些事,也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无瑕”,他们也困惑,非但不德高望重反而常常遭受挑衅,有私心,愁生计。
好教师并不等同于满面微笑的白胡子老人,好电影也不一定在豆瓣儿的高分列表里,他们就在你我的心里。
/02/
消失的管理大师
我是一名培训从业者,我们经常引用管理大师和改变世界的人的话传达观点,解答疑问,可我们自己心里知道,千里马不常在,管理大师也不常在。
如果执迷于研究世界顶尖的管理理论,你会发现现实中的企业管理者们个个不称职,个个有问题,如果只停留在找问题,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他的一个缺点蹦出来,就敲打一下,蹦出两个敲两下,最后“小地鼠们”是都下去了,他这个人起不来了,人废掉了,谈管理还有何用?
别把管理理论当成豆瓣儿影单,用这个去筛选优秀的管理者可不是个好主意。不如回顾一下,宽厚待人,智慧超群,绩效顶尖的管理大师你见过吗?
我只是在书上见过逼父让位、杀兄诛弟的唐太宗,嗜烟嗜酒、性格暴躁的丘吉尔,否认生女、刻薄冷酷的乔布斯。没有与他共事过,你怎知他会带你改变世界还是走向地狱?
/03/
人人上瘾的好课程
说回我的老本行。做培训的,当然需要研究什么样的培训才有价值,业内的共识是,企业培训要想发挥价值,就需要考虑培训服务对象的商业收益,做好培训调研和评估,用培训解决用户的痛点。
所以我们每天都在研究让人人都上瘾的好课,学习体验爽,拿回去就能用,用了就有效果。学了都说好,谁学谁知道。
你猜结果如何?
不多说,我就晒一个我们做过的好评最多的课程截图,列位上眼:
怎么样?“互动多”、“方法好”、“实用”、“有效”,每一个词都是能让干培训的人高潮的评价,可大家注意到没有,还是有人觉得“课程太紧凑”、“理论难理解”、“贴近业务的例子不够多”。
你说飞机快,他说老晚点;你说高铁稳,他说抢票难。
哪有什么人人上瘾的好课,你精心设计的取舍,正是他以为高屋建瓴的槽点。
当然,人民内部也是有矛盾的,培训同行之间也常常互相看不上。
比如我们这群“务实派”、“工具控”就常常嘲讽一些商业讲师不负责任,只顾讲的精彩,讲完就走,学员回去还是啥也不会做。
然而事实情况是,人家上一堂课赚得盆满钵满,相比之下我们又咨询又复训,不过结果就有点呵呵了(笑哭),所以我总结了一句话:
务实的我们很心虚,务虚的他们很实际。
/04/
六个字应对不完美
那有人说了,我要求的不是完美呀,我只是要求一二三四啊,对,你要求的是一二三四,他要求的是五六七八,我要求的是九十勾圈,快凑一副扑克牌了。
即使你要求的是一二三四,也要审视其可行性,这个要求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假象,暗度陈仓、草船借箭的壮举在历史长河里就那么几件,甚至有些只能发生一次,第二次就不好使了,把这个当家常便饭就是意淫了。想象值得鼓励,如果你肯为想象负责的话。
人们对大致能实现的事物会跳过它的实现路径和技术手段,直接幻想自己能够一伸手就触摸到,并按照这种幻想要求别人,好像它真的存在一样。
我们的运营合伙人讲过这么一段话:人们都在大谈有了流量就可以如何如何,对于客户在哪、如何获取流量好像人人都能讲出几点,就好像流量唾手可得。
我们想吃什么样的食物?
坚持吃仍然觉得味道好,不长肉。
我们鄙视什么样的手机?
电池差、用着卡。
不用说,这好餐食、好手机也不太好找。面对生活中诸多的不完美,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试试这六个字。
不执念,组合拳。
生活处处难两全,这个道理你懂,可是往往在比较和不甘的心理作用下,那个心魔会时不常的跳出来问一句“凭什么我得不到”,执念由此反复加固,我们就有了今天的不快乐,不真实。
我们可以做的,唯有看见心魔出现时,与它握手言和,请他老人家哪来哪去,不是嘴上,是心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是为不执念。
那么这里的组合拳指什么呢?
看几个例子。
随着三大运营商的降费提速,流量已经不是大问题,wifi已经退出了“新马斯洛需求”的格子,谁挤进去了呢?充电宝。什么意思呢?我们不需要一个10000mA电池的手机,只要随身带一个充电宝就行了,身边很多朋友就是这么做的。在这个场景里,用着还行的手机+一个充电宝的组合就替代了一个10000mA的大电池手机。
虽然没有完美的手机,但我们可以拥有完美的体验。
再来,过去山洞里评价谁是英雄,就看谁的骨骼强壮、能打猎、能建屋。现在我们评价一个勇士的标准早就发生了改变,人们不需要跟猛兽肉搏,就能捕获到鲜美的野味,替代山洞肉搏君的是一个行动自如的人+现代捕猎工具的组合。
用组合拳弥补天赋的不足。
回到眼下,我们要保持挑战现状的野心,同时,也要接受生活中处处的不完美,用组合拳的方法应对不完美的缺陷。比如企业不再奢求一个“人好、同理心强、办事有能力又有人脉”的领导者带队,而是通过目标检视、制度推进、流程优化、工具迭代和搭配互补的下属来降低个人主义可能带来的风险,这样做也更可能弥补他短板的同时将其优势最大化。
总结一下,我们常常活在假象里,要求人们按照假象里的标准做事,如果要单个事件变完美的代价太高,难以实现,那就放下执念,不追求这一单个事件的完美,用多个事件的组合拳打出完美的局势。
易喜:咨询公司合伙人,CLO,专注于企业培训领域9年,培训体系搭建,课程开发,讲师梯队培养,学习活动设计,绩效改进。微信公众号“易喜聊成长”作者。一口酒就脸红、出生在冬泳世家的旱鸭子,彬彬有礼的倔强汉子。
近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