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庞氏骗局”会让人受骗如此之深?(连载之16)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子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但很多P2P形式的互联网金融都属于“庞氏骗局”的变种,如泛亚、e租宝、MMM等,动辄涉及上百亿的资金,很多人被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倾家荡产。“庞氏骗局”为什么可以骗人呢,当然有人贪婪等原因,这节我们将从人的思维过程来进行解释。
意识
我们的思维是意识所控制的,思维过程包括感知、联想、评估和决定四个环节(见下图红色字体)。潜意识类似的过程是程序化的,我认为其不应该叫做思维。
意识和潜意识感知
人类用大脑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号。称为:感知。
我们能够感知是因为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器官(包括感觉、生殖与内脏的器官)都是外在世界和身体信号的“接收器”,只要是它范围内的信号,经过某种的刺激,器官就能将其接收,并转换成为感觉信号,再经由自身的神经网路传输到大脑中进行处理,这就是感觉。
眼睛的感觉和感知我们一直都在自动化的进行着感知,甚至婴儿出生前在目前的体内就能感知到压力、温度和声音。出生之后,就有了更多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和痛觉,直到死亡。在我们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我们都在自动化的感觉着周围的事物和体内的环境。
我们能够收到的感觉信号非常多,但大部分都由潜意识帮我们进行了处理,只有潜意识认为我们有必要知道的才传递给意识,于是我们就感知到了。我们所感知的东西,都是在大脑作用下完成的。大脑对刺激信号的解读与破译,并产生各种感知。这一感觉的变化,也就是人的大脑对外在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上图中只有红色的被大脑感知到,其他的都只是感觉;你走进一间坐了很多人大会议室,你可能只会看到你熟悉的人、你敌对的人和你的领导等,其他的人都只是眼睛看见了而已。或者说你的潜意识都看到了,但它只让意识看到了很少的一部分。
感知之后是联想。
联想
联想就是大脑自动的把我们的感知与我们已有的储存在潜意识中的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会问我们自己:“我以前见过这种情况吗?”
在联想过程中,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会产生主要作用,也就是会根据最近的一次发生的情况对这一次进行判断,最近发生的事件的影响系数最大。对于大脑来说,这是进化的必然结果,这样做是最经济的的,所耗费的资源最少。试想一下,如果每一次都从最初接触的一次开始,把每次相似的经历都联想到,所要耗费的精力可想而知,不可行也不现实,而且也会给下一步评估带来麻烦。
如果没有找到类似的存储内容,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脑会寻找最类似的经历,或者寻找其他人相同、相似的经历(这里有一个可信性问题,参见导入中“可信性”),一起进行下一步的评估。
中国有句古话: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每次借钱之后及时归还,那下次再借钱就不困难了,甚至以后可以借更多的钱,但第一次借钱给一个人时的评估都是慎重的。
联想之后会进行评估。
评估
评估就是评价估量。
我们的大脑会自动的根据从潜意识中联想到的信息对我们的感知进行评估。评估就好像是问自己:“这件事的结果会怎么样?是会给我带来好处?还是会带来会出?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去做?”
大脑的评估就是将收益和付出做比较给出一个得分,这里的收益是综合性的,如在做一件领导分配给的工作时,收益就不仅包括你的直接收入,还会包括领导对你的印象、你可以不必换工作、同事看你的为人和你未来的收益等。
对于没有类似经历的事件评估是谨慎的,对于有过相同经历的事件评估则顺畅的多,给的分数也越高。这就是你可以借更多的钱给一个经常找你借钱并及时还款的人的原因,你的大脑给了他一个高分,与银行给我们的信用评分类似。
评估的过程像是讨价还价,卖家说要90块,买家说给50,中间所有的价格都是可能的评估结果。
吃完饭,我和儿子明确什么时候弹钢琴。
我说,“5分钟之后7点整开始弹钢琴,可以吗?”
他说,“太快了,我还要玩一会儿!15分钟。”
“6分钟。”
“10分钟。”
“好的,10分钟,你看表,10分钟之后是7点05分,请你准时开始练琴。”
“嗯。”
对于小朋友来说,由于还没有什么经验,也不成熟,他们的判断往往是非此即彼,非白即黑。但随着人逐渐成长,会意识到在黑和白之间存在着各种深浅的灰色,在此和彼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可能,这也是智慧的表象。
当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灰色时,你就是在不断的成长。
决定
决定是作出主张。
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做还是不做和要花费多少资源去做。
评估的结果一定是大于零才会决定做,否则就不做。评估的收益与付出之间的差值越大,做的决定就越坚决,执行起来动力越足。
由于对那些没有过往经验的事物不能产生直接的联想,评估时也更谨慎,这就造成了我们最终做的决定往往是不是根据自己“能做什么?”,而是根据自己“做过什么”。我们潜意识里面存储的过往经历是我们的宝库,但如果我们不小心,它们很可能成为我们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障碍。
我们每一次思维的过程除了产生当次的结果外,随着我们做某件事情的重复,这个思维的过程会逐渐熟练,我们也会逐渐的交给潜意识去完成,变成了“自动化”的过程,这就会形成我们的“态度和习惯”,我们将在第五单元讲述。
一位小镇老太太的遭遇:养老金被骗一空
据了解,这位老太太的老家是粤西的一个沿海小县城,距离珠江三角洲500公里。虽然临近海洋,但在广东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像老太太这种上了年纪留守在小镇的人群,接受信息相对闭塞,自然成了伪P2P最称心的目标。
老人称自己信错了人才会把钱投进去,她回忆,2015年春节,在深圳打工了近十年侄子回来不停给她推荐的一款名为“农村宝”的理财产品,宣称年化收益高达25%至32%。一万块钱一天可以拿到9块钱的利息,利息每天到账,本金30天后可以随时取出来。
她第一次听到“惠卡世纪”这个公司名字。这是一家当时成立不满两年的P2P公司,总部位于深圳,主要业务之一便是面向农村的互联网金融。据官网上的介绍,“农村宝”是其拳头产品。
经受不住诱惑,一开始她投了1000元,后来慢慢地再投1万、2万,到了“出事”前,总共投入18万元,这是一位小镇老人养老钱。
起初,每月的利息还能如期发放,但很快,不利的消息接踵而来。
2015年年底,惠卡世纪另一款理财产品“脱贫宝”刚上线5天,即有网友发帖称“朋友投资脱贫宝被骗”。两天后,又有一篇疑似为该公司前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公司发工资困难。
而2016年2月之后,情况急转直下,公司接连几日发布公告称,要锁定投资者的本金,30天才能提现,继而转为48天,再变为60天,直至要等90天。
当时她和全国各地的投资者曾奔赴深圳,要求提现,但最终空手而归。2016年2月24日,该公司微信公号发布一则奇葩公告,“恳请党和国家接收惠卡世纪投靠和庇护,让惠卡世纪变为国家控股企业。”公司CEO何正松还为此立下的军令状,称“变为国企之后,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为祖国将惠卡打造成为营销及服务网络机构遍及全球80%以上国家各大城市的世界100强科技及服务企业。”这篇公告在当时震惊互联网金融圈。
然而几天后,深圳警方查封惠卡世纪。警方通报称,该公司以高额回报为噱头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来自广东、北京、江苏等10多个省市的3万多名投资者被骗3亿多元。
上面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新闻案例,大多数人第一次都是看到别人能够产生收益,自己开始试试看,投如不多的钱看看怎么样(第一次就投入全部身家的非常少见),结果也按时拿到了收益。后面再次想投入时就会联想到之前的经历,有“按时付息”的经验,评估时给了一个高分,决定投入更多的钱。再之后想要借钱投入时,联想、评估和决定就更顺畅了,最后骗局破灭,导致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庞氏骗局做重大的决策尤其是重大的投资决策前,我们要对照思维的过程思考一下,你的近因效应在起多大的作用,你需要当做第一次做一样进行评估,做出更谨慎的决定,这样做的是决策,也就按照一定方法的决定。当然,你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对于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投资(指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如果利率超过银行贷款利率一倍以上,明显就是“陷阱”而不是“馅儿饼”。
对于日常事务,你已经重复很多次了,大脑开始出现自动化的反应,也需要定期就像是第一次做一样进行梳理,消除由于近因效应所造成的僵化影响。
做股市投资时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统,严守交易纪律,每一笔交易都要对照自己的交易系统来确定,避免受到最近赚的“大钱”的干扰。
-END-
本文编码:(BABU连载之16)
第二单元:大脑的使用说明书
2.2思维的过程
《做更优秀的自己》公开课
BeABetterU
重构认知 突破自己
影响环境 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