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请站远一点儿
说起晴雯,想必很多读者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形象来: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像林姑娘。
晴雯,请站远一点儿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孩子,结局却很凄凉。大家都知道晴雯最后被王夫人逐出了贾府,也是早早就亡故了。一半因为病,一半是因为气。每次想到晴雯的结局,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晴雯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我记得刚开始看书的时候,还忍不住替晴雯抱打不平,觉得都是因为袭人向王夫人告密才有了晴雯被撵逐的结局。后来大了一些,发现好像原因没有那么简单,而这也是我重新审视晴雯这个人物之后得出的感觉。
曾经的我是一个标准的晴雯粉,原因无它,就是喜欢这姑娘的直率天真,连她的牙尖嘴利我也喜欢。我那时候觉得晴雯这样的女孩子多好啊,不会和你玩心机,有什么说什么,也不会背后捅你一刀,难道这样美好的品质不值得喜欢吗?甚至当我看到有人发帖子说她不喜欢晴雯这个人的时候,我也是和对方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我那时候只觉得义愤填膺,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人讨厌晴雯这样的女孩子?
然而现在我的看法却变了。
我回想起当初那个网友说的话,仔仔细细把晴雯所有情节看了一遍,不得不意识到一个事实:如果晴雯出现在我的生活里,我未必会喜欢她。
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对待晴雯也是一样的。大家只看到晴雯直率的一面,却意识不到她的直率有多伤人。就像一把刀,刺进别人的心口。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小红。
晴雯,请站远一点儿小红在书里面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虽然她是林之孝家的女儿,却并没有谋一个好位置。如果把怡红院看做职场的话,小红估计就是典型的菜鸟级别。宝玉这种大boss,完全不知道自己院里还有这样一号人,可见存在感之低。我想林之孝的安排,其实蕴含深意,他们看惯了尔虞我诈,所以不愿意女儿趟这浑水,所以故意选择一个很边缘化的位置。如果小红没有什么抱负,那应该也可以得过且过,日子过得也不会差。然而小红是有上进心的,奈何宝玉身边鹰爪太多,导致她根本没机会让宝玉注意到她。
好不容易逮住一个机会向宝玉倒了一杯茶,就惹得秋纹碧痕一顿抢白,心里本来就很难过了。隔不了多久,又因为给凤姐送了一回荷包,正好撞上晴雯又被当众讽刺了一番,那个心情可想而知。
当时的我觉得,还不是因为小红自己存了小心思,也别怪人家说她。毕竟她正在当值,没事出去送什么荷包,自己院里的活干了没?我那时候认为晴雯说她没有错啊。但是现在我仔细看了这一段,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原文如下:
顶头见晴雯、绮霞、碧痕、秋纹、麝月、侍书、入画、莺儿等一群人来了。晴雯一见小红,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弄,就在外头逛!」小红道:「昨儿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儿,过一日浇一回。我喂雀儿的时候儿,你还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小红道:「今儿不该我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绮霞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罢。」小红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逛。二奶奶才使唤我说话取东西去。」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大家走开。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就不服我们说了。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没有,就把他兴头的这个样儿。这一遭半遭儿的也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好的呢!」一面说着去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晴雯讽刺小红是在什么情景下发生的事?众目睽睽之下。
我不知道别人对这一段有什么感觉,会不会依然觉得晴雯很可爱。但是我看了这一段,只觉得晴雯不光愚蠢,而且讨人厌。
她的愚蠢体现在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说出话的分量,以及说话的对象。小红还是不同于一般小丫鬟的,这条通过脂批可以看出来“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林之孝夫妇在贾府收管各处房田事务,是个体面的管家,晴雯等丫鬟敢得罪林之孝的女儿,实在是不知深浅。当然,喜欢晴雯的人仍可以说,这恰恰证明晴雯肚里没那么多花花肠子,是个直来直去的人。
但是,心直口快就意味着可以不分青红皂白想说什么说什么?难道直来直去就可以不顾他人感受?
晴雯被撵的时候,她觉得冤枉。自己和宝玉明明清白,却被说成是狐狸精,勾引宝玉。可是当她面对小红的解释时,却完全不理会,甚至说出了很难听的话。她根本不考虑小红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她只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至于是不是事实,小红会有什么感觉,晴雯全然不介意。
退一步说,小红的所作所为有错吗?没有啊,她只是希望得到赏识,有个更好的出路。我想大多数在职场打拼过的应该都能体会小红的作为。而且那份怀才不遇的心情,相信也是可以理解的。晴雯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处理此事,却只是逞口舌之快,完全不考虑其他。恕我直言,这份直率,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小红,当你生活里出现晴雯这样的人,又遭遇这样的对待,你会觉得对方可爱吗?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坠儿事件。这个事情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无非是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按平儿麝月的说法,寻个由头打发了就是。可是晴雯的做法呢?
原文如下:
说着,只见坠儿也蹭了进来。晴雯道:“你瞧瞧这小蹄子,不问他还不来呢。这里又放月钱了,又散果子了,你该跑在头里了。你往前些,我不是老虎吃了你!”坠儿只得前凑。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得乱哭乱喊。
晴雯,请站远一点儿我不知道别人看了这一段怎么想,至少对我来说,我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一直无视这一段长达那么多年。
如果我见到晴雯,我真的很想问她一句,赶出去就行了,做那么绝干嘛?
对,坠儿手脚不干净,的确是她眼皮浅的表现,被赶走也是活该。但是晴雯的表现也太过激了吧?当然仍然会有读者说,那是晴雯眼里不容沙子,她恨铁不成钢,看到坠儿这样不争气气不过的缘故。
我想说的是,你眼里不容沙子就可以滥用暴力?
是的,这里的晴雯给我的感觉就是虐待狂一般的存在。
这里出现的一个道具一丈青,让我第一时间想到扈三娘。当然大家都知道这里的一丈青指的应该是一种首饰。根据周汝昌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的解释:一丈青是指带挖耳杓的细长簪子,一头尖细,一头较粗,顶端作小杓状。
冯其庸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解释只说是“一种细长的簪子”。
但不管是什么吧,终归说明了这东西的特点,尖而且长。
拿这东西戳人的手,而且是往烂里戳,别告诉我晴雯这人有多好。
至少从这里我看到的晴雯不是那个美丽的姑娘,而是一个狠毒心肠的人。
而她对坠儿的做法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撒气泄愤,坠儿只是充当了一个无辜的出气筒而已。
很多人都说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怎么可能是黛玉的影子?黛玉绝不会这样狠毒的对待别人,也不会当众给别人难堪。真要说像,只是长得像而已。
至于书里其他描写,还有很多很多。当然喜欢晴雯的人依旧会拿晴雯补裘以及晴雯撕扇来怼我,觉得我把晴雯说的太不堪了。但是仔细看这两段,晴雯的美好只是对宝玉而已。
她有真正关心过和她一样阶层的人吗?
可能说到这里,有读者朋友会举出一个例子,书里有一回宝玉回到怡红院,结果正遇着下了雨,圆子里丫鬟光顾着逗鸭子玩没听到他的敲门声。等袭人开门后,却不偏不倚挨了宝玉一脚。后来因为晴雯伺候宝玉更衣的时候不小心跌了扇子被宝玉数落,晴雯还借机替袭人出气。
问题是,这一段我怎么看都感觉不到晴雯替袭人打抱不平,我只感觉到她对袭人的冷嘲热讽以及一丝藏也藏不住的嫉妒。
事情起因是端午节那天,宝玉参加宴席回来心里不痛快,晴雯服侍宝玉更衣时不小心跌了一把扇子,宝玉也就说了晴雯几句。结果晴雯当时就不舒服了,和宝玉抢白起来。而袭人听见了就赶过来劝解,本是好意,结果晴雯又开始了嘴炮模式:
晴雯听了冷笑道:「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呀,省了我们惹的生气。自古以来,就只是你一个人会伏侍,我们原不会伏侍。因为你伏侍的好,为什么昨儿才挨窝心脚啊!我们不会伏侍的,明日还不知犯什么罪呢?」袭人听了这话,又是恼,又是愧;待要说几句,又见宝玉已经气的黄了脸,少不得自己忍了性子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儿,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听他说「我们」两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又添了醋意,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不是我说:正经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袭人羞得脸紫涨起来,想想原是自己把话说错了。宝玉一面说道:「你们气不忿,我明日偏抬举他。」袭人忙拉了宝玉的手道:「他一个糊涂人,你和他分证什么?况且你素日又是有担待的,比这大的过去了多少,今日是怎么了?」晴雯冷笑道:「我原是糊涂人,那里配和我说话!我不过奴才罢咧!」袭人听说,道:「姑娘到底是和我拌嘴,是和二爷拌嘴呢?要是心里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这么吵的万人知道。我才也不过为了事,进来劝开了,大家保重,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象是恼我,又不象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我就不说,让你说去。」说着便往外走。
可能有读者要说,晴雯一开始就替袭人说话了。原文里晴雯讽刺宝玉时曾说过,“二爷近来气大的很,昨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
如果晴雯后面不针对袭人的话,那这里的确可以看出她替袭人鸣不平的意思。可是结合她后面的言行举止,我却感觉到晴雯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将平素对袭人的不满嫉妒全都发泄了出来。她看不惯袭人得到宝玉更多的关注,也看不起袭人那些在她看来鬼鬼祟祟的小动作,更是直接讽刺袭人存了姨娘的心思却没有得到名分的可笑,但是说句不好听的,袭人就是存了这样的心思又有什么错呢?用得着当面让人下不来台?我觉得人各有志,即使看不惯也没必要横加指责。就像你明知道你的朋友在公司里刻意接近领导,想借机得到晋升的机会。你看不上这种行为,自己不做就罢了,又何必挖苦别人?你又不是别人,你怎么知道对方生活的苦与乐?你有什么资格充当道德模范捆绑别人的人生?
更何况袭人当时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就是知道她的性子爆烈,说话不经大脑,怕她把局面弄得更糟糕所以来调解。可是她呢?有一丝丝感激吗?完全没有。
当然如果读者说袭人是在宝玉面前表现自己,博贤良名儿的当我没讲。我只想说袭人不用帮她,在怡红院里照样有个贤良名儿。抛开和宝玉之间的关系,袭人确实对待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让人没有挑剔的余地。袭人做这些,只是出于好意,未必就是存了什么坏心思。何况以晴雯这样的性子,用不着袭人动手,自己都会作死。
很多人都说晴雯品性高贵,根据之一是作者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可是问题在于这个霁月,这个彩云,完全是站在作者立场看待的,有没有站在群众基础上呢?
说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关于袭人告密这件事。我个人觉得袭人非但没有告密,反而尝试在保护她。原因我以后会专门扒。虽然我也并不怎么喜欢袭人,但是如果生活中遇到袭人,就算做不成朋友,至少相处会很容易。至于真正的告密者,我觉得另有其人,并不是袭人。这个以后我会专门讨论,现在暂时搁置。(大概说到这里,估计晴雯粉要炸了吧,觉得怎么可能?事实上还真是。)
在晴雯撵逐这件事上,书里其实已经给出答案,我想很多读者和我一样都是选择性无视。书里明确写道王善保家的趁机在王夫人跟前告倒了晴雯,园里不睦的也趁便下了些话。从这里其实就可以知道晴雯为什么被撵。
首先是树大招风锋芒毕露,仗着自己是贾母给宝玉的,就经常得理不饶人。没事不是骂小丫头,就是训斥婆子们。
其次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参见坠儿一事可以看出。按说这事轮不上她来管。
最后则是没有自知之明。她只是怡红院里一个有些体面的丫头而已,再是贾母给的,也不过是个丫头,不是主子。可是晴雯经常性忽略这点,当然晴雯粉肯定会觉得这是一个高贵品质,反映了她勇于反抗剥削阶级没有奴性等等。但是这种所谓反抗,对象又是谁呢?是王夫人吗?好像不是吧。她的没有奴性,貌似只针对宝玉吧?如果她真的没有奴性,宝玉要撵她的时候干嘛不直接了当走人?何必哭哭啼啼小家子气?还说什么死了也不出这个门。
我觉得真正的高贵,不是来自于身份,而是来自于对人,尤其是最底层的人深切的同情。这一点纵观全文,完全看不到晴雯有这种品质。
综上所述,晴雯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我对晴雯唯一的同情,应该就是她死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的娘。这让我意识到,她也不过是个可怜人。但也或许正应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我虽然同情她最后的遭遇,却不觉得意外。我同情她的同时,却没法真正喜欢她这个人。
或许作者笔下的她早早亡故的原因,可能也是保留她的青春,保留最后一丝美好。因为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她一直活着,很可能变成和赵姨娘一样的人。
我想我曾经之所以那么多年喜欢晴雯,只是因为我刻意选择的缘故。我喜欢的只是我想象中的晴雯,并不是真正的晴雯。我只是选择性的看到晴雯补裘的勇敢,只是看到晴雯撕扇的可爱,却故意看不到晴雯的尖酸刻薄,晴雯的得理不饶人,晴雯的狠毒。现在想想这份喜欢,实在是狭隘的很。
距离产生美,放在晴雯身上,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