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曲》: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秘密,从未消失!
文/冬月渐暖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事情有三种:男人的承诺、火车准点和书的腰封。
于是,我打开《焚曲》的腰封,看到这样一句话:是曲谱,更是咒语,美国亚马逊读者看完以后都想烧掉的小说。
当我收到书就连坐三个小时看完这本书,不禁呵呵一笑,果然书的腰封不可信。
看完这本书,我只想把它供起来,理一理思绪,再读一遍。
到底为什么3岁的女儿要杀了自己家的猫咪?
为什么女儿要拿玻璃扎妈妈的大腿,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伤害妈妈;
为什么女儿把玩具放在楼梯上,故意让妈妈摔跤?
这一系列的疑问大大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忍不住地往下读。
-1-
故事的开头出现了一张又破又旧的乐谱,妈妈朱莉娅偶然间在一家古董店买下了它。
乐谱里夹了一首乐名为Incendio(意大利语,火)的曲谱。原以为是热情似火的“火”,后来才发现是火葬场的“火”。
这是一首简单的华尔兹,也是一首为死亡而舞的华尔兹。
曲子的前半部分忧伤凄美,节奏舒缓,后半部分却愈发复杂,将旋律带入了一个狂乱的音符漩涡中。
曲调的跌宕起伏,就像是故事中每个人的经历一样,平静生活的背后危险也随之而来。
所有的故事都因这首曲谱开始,由曲谱推动故事情节走向高潮,并完美落幕。
而这首曲子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两个故事,就是为了将那些不可触碰的秘密连根拔起!
-2-
小钢琴家朱莉娅得到了这份曲谱,并认为这是惊世之作。可每次弹奏这首乐曲时。家里都会发生一些离奇的事情。
她怀疑三岁的女儿出了一些问题,她怀疑这首曲子有某种魔力,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矛盾之中。
一切的猜想都仿佛预示着某种指示,每当出现一个新的线索似乎快要解开谜题时,都会有所偏差。
明明答案呼之欲出,可就是说不出口,让你抓心挠肺,百思不得其解。
这首Incendio为什么会带来悲剧?
妈妈和女儿到底是谁生了病?
悬疑的色彩也愈发浓重,故事也逐渐走向高潮。
在一系列未知与纠结种,妈妈朱莉娅决定前往威尼斯寻找最终的答案,谜底也慢慢被揭开。
-3-
广场上的纪念碑刻着连绵不断的名字和数字,上面写着“洛伦佐·托德斯克24”。
原来这里是犹太人营地诺沃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的都是被法西斯纳粹党驱逐的犹太人们。
而洛伦佐就是这首诡异的Incendio的作曲家。他从小就是一个小提琴天才,直到二战时被党卫军逮捕,全家人都在两百四十六名被驱逐出威尼斯的犹太人之中。
由于他乐手的身份,暂时没有被送去集中营,而是和与另外五位狱友组成了“一个可怜男人的乐队”,他们被告知: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才有可能活下去。
每天晚上,他们的耳边都会被惨叫声包围,成车的活人或者尸体被送去焚烧。于是,洛伦佐作了这首Incandio名为《火》的曲子。
这首乐曲的出现,是为了掩盖焚烧炉中的哭喊声,是在掩盖罪行的同时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法西斯的罪恶。
-4-
所谓《焚曲》,是成千上万被处以死刑的囚犯最后听到的曲子,是掩盖焚烧之中的罪行,也是为无辜生命发出的呐喊。
后来这首曲子的原稿被偷出来了,而现在偷曲之人的后代已经成为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候选人。
如果被外人知道他是一个战犯的孙子,那他就绝对与领导人的职位无缘了。所以,他要找到这首曲子,找到这首曲子的人,妈妈朱莉娅也就成为他的袭击对象。
最后的最后,妈妈朱莉娅揭露了事实的真相,为洛伦佐成功平反。
同时,家庭怪事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原来一切都源于妈妈朱莉娅。
曲终人散,两条轨迹又以一种巧妙的姿态再度重合,成为了揭开历史真相的钥匙。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焚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