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对你到底有多重要?
01 先就业,再择业?
毕业季不论是高校还是学生本人,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就业。要找个工作并不难,但要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容易。现在已经临近6月,如果一个毕业生在这个时候都还没落实工作,家长、学生、学校都该着急了。
** 甲方观点**:先就业再择业,不要伸手问家里要钱了,这么大的人了应该自立自强,先工作积累经验,你可以“骑驴找马”,边工作,边谋划后续事宜,反正别让自己闲着,哪怕你只工作了半年,那也是有工作经验的人了,当你再重新择业的时候,这些工作经验会帮到你。
这样的成功案例蛮多的:
-
小王,大学就读的专业特冷门,自己在大学期间又疏于积累,关键是家庭条件还不好,毕业前还好有单位愿意收留他,满意谈不上,工资只能糊口,但他的打算是半年后考研,于是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后来他再次发挥学习、应试的优势考回学校读人力资源的研究生,这回的专业总算比较好就业了,3年后他顺利入职HR岗位。
-
小张,第一份工作考到著名国企中国邮政储蓄,当时她感觉蛮好的,可是当她深入内部了解到国企运作机制时,她却不愿意继续了,恰逢事业单位公招,她一下又考入某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从事人事培训的工作,至少现在她干得挺带劲儿的。
** 乙方观点**:第一份工作千万别应付,别将就,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男女都怕入错行,社会上的行业千千万万,有的是朝阳行业,一片欣欣向荣,有的是夕阳产业,干了今天没有明天。
青年调查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9%的受访者第一份工作“专业不对口”,82.6%的受访者认为第一份工作对职业生涯重要,33.9%的受访者认为日后转行很难,一定要入对行(受访者中,00后占1.1%,90后占23.8%,80后占51.4%,70后占17.6%,60后占4.9%,50后占1.1%)。
这个道理只要我们悉心分析一下很多职场高管的职业发展轨迹就可以得出,每一份经验都是下一份工作的准备,一环扣一环,前后关联。因为,** 工作经验不仅代表着对行业的认知,还预示着背景、资源和人脉。** 就如某国内500强以房地产起家的金控集团通过猎头招聘“处置总监”一职,他们的几点硬性要求是:
名校研究生毕业;法院工作背景;房地产企业工作经验;资产处置成功案例
要知道没人愿意找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手接手一个需要经验的工作岗位,特别是对非应届生而言,工作单位对他们的预期是——希望一上手就可以用,如果是管理岗位招聘,雇主希望应聘者已经走过了新人还未走过的路,对这个行业了解一定得比属下更深入、更全面,希望应聘者有更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有更多的人脉可以运用,而这些经验都是某个领域中长期积累而来的。
因此职场中人都知道转行不易,试问有多少人期盼转到多金的热门行业,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门槛高的职业转到门槛低的职业容易,像谁都能去买保险,但是不是谁都可以去做互联网技术呢?答案不言自明。有些职业之间的职业通道是畅通的,如:律师去做法务,高中科任教师去教育培训机构做培训师,而有的职业要转型却相当不易,如船舶设计、土木工程。
讲到这儿,我想说的是:如果单就找一份工作而言,求职者可以不考虑那么多,但是要实现职业的良性发展,那么第一份工作一定得慎重,转换职业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02 逆向思维
因此对于还没求职,或者刚进入职场不久的朋友,在职业发展中特别注意的一点应该是:专业-实习-第一份工作都应该是围绕着你的职业目标的,沿着职业发展主线积累,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只有聚焦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例如,身处高校我经常会接到这样的询问,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高校当辅导员?回答这个问题的主体思路当然是来自于高校辅导员的招聘条件,不过很多时候招聘简章上的条件也写得比较模糊。
我的回答是:首先在学历上要是研究生毕业,有的门槛比较高的高校还要看你的第一学历。辅导员就是做学生的工作,如果你在高校实习过,当过助理辅导员或者是在学工部、招就处、团委这样的学工第一战线实习过,那么在工作经验上就基本过关了。除了有以上经验还会有资质要求,辅导员要去引领学生的思想,那么他们自己的思想水平要过关,所以,你得是共产党员,还有有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
当明确标准之后,照着这个标准去积累就好了,不过前提是你要知道你要什么。
天涯论坛上曾经有一个帖子《换了7份工作了,无一技之长,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啊》,这位楼主说,当年中专专业没学好,干不了化工工作,就到深圳去做手机批发,半年后,不想干了,回家乡做物流,做了一年老板不满意就辞了职,稀里糊涂去一个大专学了两年的物流,毕业后在家乡做了两年手机销售,然后觉得这份工作不稳定、压力大,没有技术含量,于是又不做了,失业3个月去了一个IT公司做销售运营,一个月后被开。后来到亲戚介绍的一个电器公司做装配工人,做了大概一年,但是不能胜任,因为成套电器的装配工对专业性和动手性要求较高,而且很累,于是辞职了,两个月后去了一个电动三轮车厂家做销售内勤,干了一个月上司认为我不合适,调我到售后,售后又觉得我不合适,要我去车间,我不想去,又走了。然后又到一个科技公司做电商,做了半个月,老板需要排产品手册,需要好多美工知识,我只会一点PS。又走了......”
看了这个案例之后,作为一名职业规划师,我真是扼腕痛惜,如此这般的没头乱撞,也许最后的结局正如楼主本人所说的——丧失掉仅有的一点自信,什么都做不了,只是徒增了年纪。
这位初始学历只有中专的楼主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从未在一个相对固定的领域积累过自己的优势,总是习惯性的逃避困难,要知道“最难的地方正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舒适的地方,恰好是最危险的地方。”
看履历他有过几次可以深度挖掘,加大投入的机会,但是都没能抓住;他也曾经先后做过几个关联度高的职业,但是都没有系统地梳理过;也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是他的做法恰好跟我讲到的“相关领域,关联度高的积累”规律相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挖过无数坑,再跳过无数坑,我想他是被“打工者”心态给害了。
03
把自己当做一家无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需要有一定的连续性,需要固定的客户,需要一定群体的供养者,做生意需要口碑,需要人格魅力,没事儿时思考一下起步阶段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大、做强?怎样才能盈利,换个思维模式,恐怕就不会那么草率了。
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前,问自己几个问题:
- 我要做什么职业?
- 我要进入哪个行业?
- 我想进入的行业行情怎样?
- 我需要哪些准备,需要哪些积累?
- 我该怎样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