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只是一种角色
我发现个问题,在我、女儿和她的幼儿园老师(班主任)同时在场时,孩子很拘束,老师也察觉了这种反常,孩子很不自在。
不只是我送她去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次在超市遇到老师一家,老师的孩子也在同一个幼儿园,算是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那天看到老师时,女儿本能的表现出一个躲的状态。
这让我有些困惑和担忧,这个场景很熟悉,因为和我小时候遇到老师的反应是一样的。整个求学过程,我顶多算是一个不会惹麻烦的学生,和老师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距离。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与任何一个老师相处过,这可能是我固有的社交模式造成的,更可能是老师对我来说是一种权威,从来没有意识到和老师做朋友是更好的相处方式。
一次与10几年未见的小学老师在街上偶遇,对视后只是目送对方远去,当时我变成了一个愚蠢的哑巴,我并不是没有认出她来,我就是奇怪为什么我当时选择了这种处理方式。可见,我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一直是存在问题的。
初中时的一次经历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语文课上,老师点我名,让我去讲台上就光站着,让下面的学生看着我写作文。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我,因为平时我都不会主动去和老师说一句话的,可能是看我平时太内向,故意强加给我一次突破自己边界的机会吧,我在整个过程中非常的不自在。但不管怎么说,在记忆中,这很可能是唯一一次让我感觉到,在几十个学生中,老师唯独注意到你。
据我了解,女儿在班里其实是个老师的小助手,特殊情况时,还有机会帮老师看管同学。那她和老师在日常的互动应该是很多的,老师也应该是很喜欢和认可她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别扭的状态呢。
最近,我在学习梁宁产品思维30课的时候,了解到一个概念叫做角色化生存。今天是母亲节,拿母亲举个例子,母亲其实只是一个角色,只有在很大的压力下,人才会按角色行事,每一个母亲除了角色外,还是一个鲜活的人。我们常常习惯了角色化思考,放弃了对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的观察和接纳。
我得跳出这个思维的局限,才能理解孩子的表现。我猜测问题很可能出在我身上,孩子在我的影响下,隐藏了她真实的自我。
每次接送孩子时,除了老师告知一些学校的通知外,我很少主动与她们交流孩子的情况。那这个交接过程除去爸爸再见和老师再见外,基本算是无声的,这个气氛在我看来没有异常,孩子会觉得很奇怪,但是她无力质疑或反抗,只会告诉自己,这是对的,我也应该沉默。长期下来,形成了一种本能的反应。
她单独和老师或者我相处,都能自然的展现出她真实、完整、鲜活的情感。当她同时和我们两个一起时,并会被大人之间的互动方式所影响。这时孩子在父亲面前需要被动去扮演她认为的好孩子角色,这让她很不自在,又无奈。
细想后,其实不只是学校场景,如果我的朋友到家里来,孩子也会出现预料中的反常。然而她妈带她出去时,这种别扭的场景就会少很多。我可能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赋予了一个他认为的好孩子角色,一旦在特殊的环境下,这个角色就会给他带来无形的压力。
我在想,谁会真正用心的发掘一个孩子真实的自我呢,除了父母之外,可能就只有产品经理了吧。只要孩子背上书包的那一刻,将会面对形形色色的角色压力,被包裹在其中,当然孩子可能有幸遇到一个真正喜欢她的老师。但是作为父母的自己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保护和挖掘孩子真实、完整的自我是及其重要的,不过,在保护之前,先得停下对孩子的伤害。
想到这里,说实话,有些惭愧,也能感受到为什么教育一个孩子很难。你要让他知道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律,让她具备一些最基本的避险意识。又得让她喜欢她自己,喜欢身处的这个世界。用力过猛或者用力不够都差强人意。
祝母亲节快乐
母亲只是一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