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篇之:服务
前段时间有好几位热心的顾客跟我们说,原本某个在村里卖苗跟药的人准备这个月到镇上开一家农资店。我们的顾客绝大部分之前都跟这个人接触过,不是买了苗就是买了药,但后面因为这个人的脾气跟服务问题,所以好多人都流失到我们这边来了。这个准备开店的人且把他称为:老林。
这几天发现,老林把店铺选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因为有拐角,所以我们互相看不到。顾客刚跟我说那会,这个老林那段时间刚好来我们店里转圈,看来是来“考察”的,哈哈……老林是桂林人,桂林种植沙糖桔比南宁这边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所以他刚过来那几年特别吃香,镇上所有种果的基本都认识他,也跟他打过交道。我刚开店那会下乡,经常听到次风云人物,但是普遍也是怨声载道,我亲自见到的场面是:顾客让我们去地里做技术指导,结果遇到老林,顾客当场被老林骂的狗血淋头,顾客也不敢反驳。因为在乡下,我们做为外地人,如果过不久后就走了,而农民想通过种植改变生活,老林在这边长久生活,给农户的感觉是比较稳定,所以不能得罪。但当时我是傻眼了:顾客不是上帝吗?……
后面待的时间久了,接触的人多了,对老林在镇上的声誉也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此人技术只能说是算的过去,对待种植户的态度极其不友善,而且在教技术的过程中总是留有一手,卖的药全部撕掉标签,那年有位顾客特地拿老林给他开的一张药单,我看了一下,打一种虫开了三种重复的药……也是醉了……前段时间老弟去顾客家里吃饭,在跟顾客的聊天中,顾客说:虽然你们看起来年轻,但是你们教我们技术时毫无保留,这要是换成老林,他是绝对不可能这样做的。还有,你们是大公司,连锁的,所以你们的药也很齐全,最为重要的,你们很好说话,我们喜欢跟你们打交道。老弟回来后很开心的跟我说了这件事。
但我对于老林来开店总是有点担忧,因为我觉得我们面对目前的这个市场,实在太小了,公司制定的年目标是三百万,今年估计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就完成三分之一,而在这过程,我本人还多次情绪落差大……是我的判断失误了,还是人家只看到我们的表面?2017年年底的时候,一位顾客也是直接在我们附近开一家店(顾客里在村里开店的也听说有两三位)……在农药这块,这几年下来,口碑听说在镇上还是数一数二的,在加入连锁经营之前,很多厂家希望在这个镇上可以跟我们合作。而我的担忧是:这几年我明显看到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变化。以前在大城市,感觉互联网是就像空气一样的正常,而在遥远的山区,它就像魔法棒,一挥手,改变就是巨大的。技术因为我们的大力推广,加上现在也有几年时间,所以顾客相信我们是要做长久的。但随着出现了大量的网购。然而这些还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在昨天之前,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市场那么小,却还有那么多人争着?我们费了那么多的力气,才这么点营业额,到底是我失误判断导致我的悲观,还是人们只看到我们的表面?
直到昨天下乡,在跟顾客的聊天过程中,我上面所有的问题与疑惑,还有那些我没表达出来的一切问题跟疑惑,一切的一切问题与疑惑,都不在是问题与疑惑,那一刻起,我发现是我多虑了,我的多虑导致了我的悲观。
这个市场虽然小,有四种重要的作物,而目前为止,我们只在其中一种里面占了三分之一的市场(根据在这种作物里面我们的知名度做了大概的统计)。举个例子,甘蔗药肥这个市场每年大概有近两千吨的市场,而我今年才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今年才买了二十几吨的量,才百分之一的比例,上升的空间可以说是无限大,如果要占据百分之五十的市场,那么将是三百到四百万的市场,还不算其除草剂跟农药的市场。还有,水稻可以说是每家每户都有,但每到农忙,有两家老农资店都是排队买药,我们却是门可罗雀……一亩水稻地每次用药大概是三十到四十块钱之间,一年两趟水稻,最少用四到六次药,几千亩的市场,一年下来量也是很大的……而我们在水稻市场上的占有量,可以说是零……综上所述,市场虽不大,但也不是我想象的小,相反,我们可上升的空间还是很大很大,现在倒不如说:我们做的还不够!昨晚顾客很认真的跟我们说:你们是大公司,连锁,所以你们的售后比别人好,这是我今年在你们那里消费最大的感受!
我之前一直在想:到底我们跟镇上别的零售店区别在哪里?这个问题想了近一年了,期间也得出几个貌似答案而实际经不起推敲的伪答案。所以内心深处焦虑不安一直都在!
服务,把所有顾客服务到他们的消费态度变得“刻薄”或者说“刁钻”起来。对于成本,就像得到里的一位老师说的:用规模来降低。在此基础上,建立服务的壁垒,是区别别的零售店最佳方案。前段时间看稻盛和夫的书,总觉太理想化,现在感觉:大道至简!他老人家太厉害了!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全面打开市场还需要时间,可能一年也可能还不止,但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远!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对于营销策略,需要跳出原有的思路,其实,“曲线救国”或许是更为准确的做法!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焦虑源于认知局限!用华杉老师的话说:你的对手是你自己!将目光移到自己身上时,会发现很多事情的答案也就随着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