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鞋的斗争
周末像以往一样,我们再晚也要回奶奶家住,一方面方便第二天兴趣课的接送,可以让宝贝们多睡一会;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偷懒放松下,有爷爷奶奶在家帮忙的日子,做儿媳的是非常幸福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们从小都有陪伴的意识,不仅是你们需要陪伴,同样爷爷奶奶作为老人也同样非常重要!
周五晚上姐姐上完舞蹈课已经很晚了,说累得不行,不想爬楼。但当听到爸爸给她买的鞋子已经放在传达室,顿时来了精神,满心期待。
可是我们转了2圈也没有发现鞋子快递,实在太晚,回到奶奶家都要22:00了。而是我把车暂停在了唯一一个出口通道处,后面有车等着出门,我便着急催促她,不要再找了,我们周六晚上回自己住好了,可以再来找的。姐姐带着失落的心跟着我们回奶奶家。
随后爸爸也加班到家,你担心会被别人错拿走,想请爸爸明天早点起床帮她去找鞋子,而是说了好多遍,爸爸说我赶得及帮你去拿。我当时就觉得有点烦躁了,心里一个念头不自觉跳了出来:难得你爸有一天可以多睡一个小时,你怎么就这么着急呢,这么不通情达理呢。
当场就喝止了:“明天我们回家住的,早上不用专门跑一趟了,晚上再去拿,现在赶紧睡觉去!”
【觉察反思】:
1.这其实是父母俩的事情,我越界了。
2.姐姐在努力解决问题寻求帮助,而我却把她推开了。
3.孩子的情绪没有被我看到,也没让她表达。
第二天妹妹非常想继续住奶奶家,加上我的车正在检修中,一下子拿不回来。而姐姐傍晚的课因为老师生病而临时取消,的确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继续陪爷爷奶奶,顺便把“七月半“节日过了,不用这么赶。
妹妹要住奶奶家,姐姐要回自己家,回不回去,住哪里?其实我内心并不确定,处于摇摆不定中。但我还是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打算回家跟姐姐沟通一下。
没等我到家,此时正在处理妹妹因为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礼物而伤心难过,就接到了姐姐的电话。
电话那头,你已泣不成声,带着怨气指责:为什么我们今天不回自己家,你们不回去的话,我一个人自己回去,反正我今天是必须要回去的,呜呜……
你这么一说,妹妹又在边上哭,顺时有点火上头了。庆幸周边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在,深呼吸了下,示意妹妹先边上等下,耐心等姐姐把抱怨都说出来。大概听你边哭边诉说5分钟,也感受到电话那边的你可以静下来听我说。
我: 妈妈现在能体会到你特别伤心,本来我们打算回家的,可你听到奶奶说我们要住这边的时候,又看不得喜欢的鞋子,一定很难过,也很生气。
姐姐: 是的,我们本来就说好的,我也因为你昨天承诺我们要回去,爸爸早上才不回家帮我拿的,我生气你承诺的事情又改变了。
我: 嗯嗯,这个是妈妈不对,我答应的事情还没来得及跟你商量,所以你现在很生气难受,妈妈跟你道歉。
听你又缓减了下,我表达的自己的感受。
我: 你在奶奶面前这么说,而是这些行为表现,妈妈听了也不舒服。我的感受是你对鞋子比对家人更在乎,我也很伤心。你有体会下奶奶的心情吗?【开始有点说教出来】
姐姐:不是这样的,你没有体会:一个人对一件特别喜欢的东西,当他就在眼前却得不到时的心情。
【觉察反思】是啊,我当时真没有这样去体会,只从我的角度,用我的认知感受:你很在意这些在外的东西,让我感受到你的自私。而这个仅仅只是认知,而这认知并不正确。
情绪是能量,情绪需要流动!
我: 妈妈知道你的感受了,妈妈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果你还是很伤心,那我在电话这头再陪你会。
电话那头只听“呜呜呜”的哭泣声,我静静地等着。5分钟后听你缓解下来,我问你,感觉怎样了,是否好一些?至于今晚住哪里我们当面沟通,是否可以?
回到家,你在房间,带着哽咽啃着冰棒,看到我还是伤心的哭了,拥你入怀,突然觉得已是初一的你也跟妹妹一样需要同等关怀。
【反思】
作为家长的我们,没有充分地看见、接纳和尊重孩子,对你有了不同期待。
却忘了:孩子心爱的东西一而再被拖延,她既有表达不满的权利,也有情绪发泄的自己。
父母对孩子要尊重,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对方才会觉得自己的悲伤或开心被看见、被支持,才更愿意敞开心扉,继续沟通。
还要有要求,关键是做决定的时候,内在要坚定。这样,才不会将自己和孩子弄得左右不是,自己也不会情绪积累后再大爆发,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
有边界有温度的爱,才是良好亲子关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