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中国古体诗词

佛偈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34人  海灵岛主
佛偈

脚踏莲花禅,

心念五蕴观.

万物随缘生,

业尽皆化空.

1、佛陀诞生后,随即于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涌现宝莲承接佛足。

2、五蕴,“蕴”译自梵语 स्कन्ध Skand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是积聚,五蕴即是五种聚合。即所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聚合。

3、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      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蕴;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说十二处、十八界。

4、业,佛教术语,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业因。其在过去者,谓为宿业,现在者谓为现业。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业。”业为造作之义。是有二种:一如身之取舍屈伸等造作,名为身业,音声之屈曲造作,名为语业,是直指身之造作,语之造作为业 也。二与第六意识相应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为性,故以之为业性。即动作身之思为身业。动起语之思为语业。作动意之思为意业。依此义而俱舍论就十业道区别业业道与业道。谓杀等七支为身语二业,故为业,又为业之道。业为身语之二业,自体是业,业之道为思心所        游履之处。又贪嗔等三者,唯为业之道,以彼非自体业,唯为思心所游履之所故也(依大乘之教,则意亦有业之义,依此则贪等之意业亦为业业之道也)。此二种业中,小乘俱舍以第一种为实业,为正感果之异熟因,大乘唯识以第一种为假业,以第二种正发动身语之现行思心所,为招当果之实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