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见石头开了花

人情世故

2013-01-13  本文已影响391人  茸小呆

昨天看完那篇《绝交要趁早》,本来骂过笑过也就罢了,但我和很多人聊过之后,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蛮值得讨论的,于是我还是决定写下这篇文。

那篇文章从头至尾传达了一个价值观,那就是“如果别人对你好是要求得回报的,那就不是真心,这种人是应该绝交的”,这个东西一听起来非常有道理的样子,也是很多人无脑转载的原因,但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谁是“无条件对你好”的呢,我丝毫不避讳把直系亲情之外的所有感情当做某种意义上的交易,就连情人之间都是讲付出与回报的,虽然屌丝们一口一个“我爱你和你没关系”,但是那些“我给你苹果可你喜欢的是梨”的文章怎么会分享得那么火呢,还不是你希望人家吃你的“苹果”还要买你的帐呢,所以归根结底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否认了这个前提我们就没有讨论下去的必要了。

也许有人会说,作者可能真的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有原则的文人,一个不落世俗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芙蓉哥哥,但是我却觉得作者本人有着非常严重的双重标准。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09年我北漂,身上没钱了,在朋友那儿蹭吃蹭喝。一旧同事打来电话:‘你到北京了?我在北京呢,有空见个面呗。’我说忙。其实不忙,只是没钱请她吃饭。隔不几天,她给我发短信:‘周末见面吧。’我回她:‘见面好啊,但我没钱请你吃饭,你请我吧。’然后,她就没回复了。中间隔了几年没联系,一天,接到陌生号码,她打来的:‘你出书了?怎么都不跟大家说一声呢?把老同事都忘啦?周末见面吃顿饭呗。’我说:‘滚。’除了这个字,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

我不知道别人看完这个事例是什么心情,总之当我看完以后当时就很想给作者两个耳光。首先他自己就是“在朋友那蹭吃蹭喝”的,一个同事打电话来给他,也没有任何要蹭饭的意思,他却直接来了一句,“我没钱请你吃饭,你请我吧”,最后无怪乎人家不理他了。没想到几年后人家来找他,他却以为是她听说自己出书了想来讨好他的,还回了人家一句“滚”,这种小人心态我觉得只关乎人品,和所谓的“付出回报”没有半点关系。

另外一个事例更加可笑:“C是我非常好的朋友,有十多年交情了。他寄了一套书给我,是我很想买但一直没舍得买的。偶尔聊天时提了一次,时隔很久,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随手买下送我了。我非常开心,打电话给老妈。老妈说,咱回送人家啥呀?我说,才不用回送呢,人家送我书根本没指望我回送,就是刚好看到我喜欢的书,帮我买了。”

的确他的朋友原本送他书是没打算要回报的,但这不代表得到好处的你不知恩图报,这话从作者口中说出来,颇有些“他本来就该这么对我”的意思,殊不知他自己却没有对C无条件付出的愿望,不知C本人在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后,究竟是感谢自己有个如此通情达理的朋友,还是后悔自己当时送的那套书。

最后一个事例是:“R和我算是世交。我爸和他爸是战友。08年秋我在郑州,他出差路过郑州,从那里转车,早上7点到,7点20走。我4点半起床,打车去火车站,和他见了一面,带了水果送他,聊了5分钟。11年他来北京工作,知道我也在北京,但从未和我联系。今年突然冒出来,说要请我吃饭。我猜他一定是有事情才找我,就推辞说没空。第二天,我爸就打电话跟我说,他爸说了,他想见你,没有别的事,就是想叙叙旧,你也该出去见见人家。我以为如此,就去了,菜还没上,他就说有事要我帮忙。我顿时意兴阑珊。”

我在想,11年R在北京工作,作者也在北京,作者说R从未和他联系过,但作者本人也没有主动和R联系过不是吗,我觉得他俩本来就没有什么互相联系的理由,毕竟他俩只是爸爸之间是战友,两人本身并没有什么交情,对于这样的两个人我不知道除了有事相求,还有什么见面的理由。而他一听到R有事找他,立即就推辞说没空,R的爸爸找他吃饭,说有事找他帮忙,他也顿时意兴阑珊,这似乎有些过于无情了,毕竟他不看人家的面子,也要看自己爸爸的面子,更何况他原本的观点就是“对人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可在自己身上实践却变成了“别人给回报我都不想付出”,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一件事情。

总之,关于这篇文章的吐槽就到此为止,我只能祝作者的书能够大卖了。我很在意的一点是,这篇文章出现后虽然在豆瓣上被批判得厉害,在人人网上却成了热门文章,很多人都支持作者说得对,这里面我估计有绝大多数没有认真读完日志,看见标题很爽就分享的人,也有对“付出应该是不求回报的”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的。前者没什么可说的,很多人生活中都会遇到极品,一直憋着劲儿想和他们绝交,这种情绪的积压可以理解。而后一种情况却值得商榷,在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这说到底就是一个关于“人情世故”的讨论,玩人人的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高中生大学生,他们都很年轻,在学校里可以选择自己的圈子,喜欢的人就成天混在一起,不喜欢的人大可以直接绝交,很洒脱也很自由。因此我很能够理解他们关于父母辈“人情世故”上的排斥与厌恶感。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的亲戚非常多,关系也由远到近十分复杂,每年过年去拜年我都得事先问好爸妈每一个亲戚怎么喊,究竟是“大姨婆”还是“姑婆公”都要想半天,而这些亲戚和我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我也找不到任何和他们接触的理由,如果要见面,那要么就是过年,要么就一定是有事相求了。我曾经非常反感这样的一种形式主义,觉得这不是真正的“亲情”,更像是一种关系网,平时很松散,遇到困难才一环求一环,遇到问题肯定各自飞了。但后来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也渐渐明白了这其实上也是人与人相处的一种模式,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父母,顶多再加上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人必须要对你付出真情,也没有人活该白白对你好,就连我自己都不会去主动关心我姑婆的身体状况,我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她对我好呢?

另外一点则是关于朋友的定位。我时常想,如果是我最要好的几个哥们,那这辈子必定是有困难两肋插刀,不求他们给我任何回报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希望他们真的是忘恩负义的,我为他们付出的本质依然建立在他们承认这段友情的基础上,期待他们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拔刀相助的基础上,这在潜意识里也没那么无私,说到底也是一种交易。不过照正常的情况来发展,只要彼此心照不宣,这种关系也的确是很舒服的,比如我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帮忙,他们向我借钱,大家不会把回报挂在嘴上,这个过程也会显得很顺利。

然而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我的哥们去了某个城市,在那里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们也渐渐联系得少了,而我的儿子某天正好在那里有需要他帮忙的,我让我儿子去找他,这应不应该让我儿子请他吃个饭呢?如果按很多人的观点来看,或者是作者刚才的观点,我这么多年没怎么联系他,现在忽然让儿子去找他,并且是求他办事的,那这下他非跟我绝交不可。但是于情于理而言,我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我渐渐少联系他是因为生活的无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都有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这并不是所谓的“即时利用”,而我儿子和他又没有任何的感情可言,我让儿子请他吃饭并不是我在“用一顿饭做交易”请他帮忙,更多的是一种礼貌和诚意,顺带可以在饭桌上让儿子替我寒暄问候,了解他的生活近况。

事实上无论多亲密的朋友,多年之后都可能变成看似非常冰冷的“人脉”。我时常会和舍友开玩笑说,等我们以后退休了,大家再一起凑在一起戴着老花镜打DOTA,各种补兵补不到,各种技能放小兵,各种手抖买错装备。这听起来真的是一个非常温馨的画面,然而我深深的明白,不说到退休,也许五年十年后,当他们有了各自的事业,组建了各自的家庭,有了各种的孩子,我们之间也许真的就这样淡掉了,他们有老婆孩子要照顾,有父母要养,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去管我们这些哥们呢?我说过,这不是一种无情,而是生活的无奈,就像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他们也曾是一个父母生养的亲生姐妹,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与生活,他们的后代也因此疏离成了名义上的“亲戚”。因此我不会怪罪我的哥们,更不会因为他们有一天忽然来找我办事就“绝交”,这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它听起来很冰冷无情,但它却又是如此的现实。

回首这些年,身边的人来来去去,从陌生到亲密再到陌生,但扪心自问,这并不全是别人的问题,我们很大程度上把人情的冷暖归咎到了他人身上,总在抱怨有的人忽然就淡了,渐渐不联系了,而你只是在想起了他的时候发现了他正好没有在想你罢了,但当他曾经在深夜里想起你的时候,你的心又在哪里呢。朋友之间尚且如此,并不太熟的人之间就更不用说了,也许他跟你只是一个公司的同事,跟你只是朋友的朋友,甚至跟你只有一面之缘,当他提着礼物来请你帮忙的时候,当他的付出是希望以你的回报为代价的时候,你又如何去责怪人家的世俗呢?

的确,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虚情和假意,这个社会有着许多的潜规则和“走后门”,但更多的时候,“人情世故”并非都是以这种极端而罪恶的方式呈现的,它代表了另外一种温情,一种感情微薄或者当感情已淡后的维系方式。人的一生注定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可以留住感情最深的,也可以赶走对你对坏的,但绝大多数处在中间的人们,你却无法把他们一概抛弃。或许他们对你也会心存感激,对你也依然残留温存,当你们在“人情”的饭桌上客套完毕后,开始真心地聊一聊彼此的生活,听听对方的故事,这何尝不是一种温馨。

我向来不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我也不会用多大的恶意去揣测所有人的内心,有的人绝交并不可惜,但有的人即便你不深交,他依然有他存在的意义所在。你当然可以保持你的个性,留着你的棱角,但这个世界上能够给你帮助,教会你事情的,并非只有最亲密的家人朋友而已,当你觉得温暖的时候,除了感谢大衣和毛衣,也别忘了感谢手套袜子秋裤以及内裤,尽管他们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穿起来也颇有些麻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