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居延》诗赏析

2024-02-2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黄杨树

    胡曾

漠漠平沙际碧天,问人云此是居延。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赏诗·观史·学文】

这首诗没有从正面具体描述苏武的事迹,也没有直截了当地大发议论,而是采用反衬的手法,赞扬了苏武守节不移的忠贞行为。

“漠漠”一句,诗人用白描的艺术手法给读者勾画了一幅静寂、凄怆、荒凉,令人魂断的沙漠风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何盛,街巷纷漠漠。”漠漠,写出了密布的样子,然而同样是漠漠,陆机给我们展示的是繁盛密集的街巷衢里,而胡曾为我们展现的却是密布的黄沙,无边的沙漠。

诗人一行坐着马车来到这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沙漠边塞,停下车来看上几眼,心也茫茫然空旷起来,忍不住跑出很远,好不容易找来人问一问:“这是什么地方呀?”有人答道:“是居延边塞。”诗人又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禁不住自言自语:“原来这就是古老的居延边塞呀!只看一眼这儿的风景都会让人惊心动魄、肝肠寸断,西汉的老臣怎好就在这呆上十九年呢?”

一顾,言时间之短;魂断,说明反应之强烈。十九年,言时间之长。两相对比,突出表现了边塞风光的荒凉冷落,反衬出苏武生活条件的艰辛。没有一语赞叹,赞叹之情却深藏其间。

杜牧《边上闻胡笳》诗其一云:“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这首诗与胡曾的诗显然有共同之处,但不管是谁借鉴模仿谁,这两首诗都堪称绝妙,算得上异曲同工。诗的前两句,也是从诗人的所见所闻写起,突出了塞外荒凉、凄惨的景象。诗人写了具有塞外特色的胡笳声,目睹了无枝可依的小鸟在四起的狼烟中出没,比之胡曾诗的前两句似乎更曲致、更形象、更能增添人的愁思。诗的第三句,是借用人们的听觉感觉,反衬苏武十九年艰辛生活的不易和难能可贵。

【学习词典】

〔居延〕弱水(也叫额济纳河)自张掖北来,至下游分为东河和西河等支流,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北境汇合,汉时称居延泽,魏名西海,唐后通称为居延海,本来是一个狭长弯曲,形如初月的湖。在居延泽西南有居延城。居延本是匈奴中的地名,是当时河西地区与漠北往来的必经之地。西汉时置县,故城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另据史书记载,汉太初三年(前102年),路博德在居延泽上建有边塞,用来遮断匈奴由此侵入河西的道路,所以也叫遮虏障,现在有古居延边塞的遗址。当年苏武持节出使匈奴就是从这里经过的。

〔漠漠〕密布貌,有连绵不断茫茫无际的意思。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其中的“漠漠”与本诗意同。

〔平沙〕指平坦的沙漠。沙漠地区风大,沙的流动性又好,经风的吹梳,沙漠给人的感觉总是平的,哪怕是小丘也是如此。杜甫《后出塞》诗:“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停骖〕骖,一车驾三马。《诗·小雅·采菽》:“载骖载駟。”又特指旁边的马。《诗·郑风·大叔于田》:“两骖如舞。”郑玄笺:“在旁曰骖。”这里用以借代马车,停骖就是停车。

〔一顾〕看一眼。

〔争〕通“怎”。胡曾《圯桥》诗:“逡巡不进泥中履,争得先生卷书?”柳永《八声甘州》词:“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