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构建职场竞争力本领大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笔记的活用和与传统线性笔记的比较

2018-04-07  本文已影响9人  蝈子

在做思维导图笔记的时候,不一定要直接用一张干净的纸把思维导图画出来。

而是可以先在书本上进行整理与学习,等到我们需要把某块内容整合出来的时候,这就可以用正式的思维导图整理出来了。

而这时候的思维导图,也更便于学习与使用。

比如以下的两张图,直接在书本上进行整理:

然后,再把整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整合,整理出一张思维导图:

这样,是不是更容易学习和使用了呢。

在做完思维导图后,一定要记得检查哦。

一个是对于关键词的检查。

所谓的关键词检查,也就是看看这些关键词的连结,能不能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内容。

如果没有,那么需要调整关键词之间的连结,看看是哪里出现了表达的问题。

一个是对于整个思维导图的检查。

当我们整理成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之后,一定要检查在你不看文本的情况下,思维导图是否能够把文本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它是否能够帮助你进行理解和记忆。

如果没问题,说明这张思维导图是OK的。

那么对于习惯了用传统线性笔记的我们,思维导图笔记和传统线性笔记又有什么差别呢。

在传统的笔记里,我们已经习惯了一行一行地把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又一行一行地去看它。

如果有内容要增加,就会在要添加的地方,用符号或线条等进行关联表示,然后把增添的内容写在某处。

如果原来的地方写满了,那么添加的内容只能写到别的地方去,中间可能隔着很多别的内容。

要看的时候,就要往回反复翻阅。

各种穿插与添加的文字,总是让传统笔记看起来那么凌乱。

所以很多人在记完笔记之后,是没有再翻阅的欲望的,因为觉得很麻烦不方便。

这样,笔记最终变成了摆设,和一次性的东西。

所以,传统笔记的缺点是:

1、信息量大,无用信息多。

2、信息之间联结性不强,分散。

因此,传统的笔记如果拿来反复阅读,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也无益于记忆。

而思维导图笔记的特点是:

1、关键词能够激发与再现记忆的完整性。

2、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减少我们的用时。

3、开放式的结构,更方便进行新的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