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比起打骂,这六种冷暴力更伤孩子。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枫岚情商妈妈团

今天,看了一个动画短片,看完之后感觉心情很沉痛,就有了想与大家一起聊聊的欲望。

短片中: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个个满身伤痕,而这些伤痕又各不相同。

主人公男孩身上长着一些蓝色的印记。

而那些孩子身上则带着的来自家庭的各种暴力留下的伤痕。

小男孩觉得自己身上的蓝色记号像天上的星辰,很喜欢。

但是朋友们却认为伤痕很丑,让他遮盖起来。

男孩开始自我怀疑,去向终日沉浸在电视世界里的妈妈求助。

然而,小男孩迎来的却是妈妈冷漠地推开。

那一刻,他的世界开始崩塌,千万颗蓝色星辰涌入男孩的身体。

他终于明白,他的伤痕的确跟朋友不一样,没有丑陋的伤口,却冰冷透骨,

那是来自妈妈的冷漠和忽视。

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冷暴力”曾经有人研究:

一般孩子平均每天收到432条负面评价,而得到的正面评价只有32条。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6~15%是积极和鼓励的话语,大部分却是消极和讽刺的话语。

现如今,家长打骂孩子的现象已经减少很多了。

所以家长们都会觉得,我那么爱孩子,我怎么会对孩子使用暴力呢?

然而,比起打骂,父母却经常用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对孩子来说,这些消极和讽刺的话、这些隐而不现的蓝色伤痕,就叫做“冷暴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冷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它的伤害指数有时甚至比打骂的伤害还要大。

可依然有很多家长还在用这种方式中伤孩子却不自知。

家庭心理学家基尔斯汀·达文认为:对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讥讽、威胁、过分溺爱、给孩子过分压力等,都可以把他们称之为冷暴力。

短片中的男孩遭受到正是这种没有丑陋伤痕的冷暴力。

前段时间陪孩子看过电影《少年的你》中,魏莱是一个学习上被父母严格要求,行为上却极度放纵的女孩。

在父母和老师面前,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是对于比她弱小的同学,她却残忍地实施暴力。

当屡被霸凌的陈念准备报警时,惊恐之下的魏莱跪在陈念面前说:“我不想复读了,因为复读,爸爸已经一年没跟我说话了。

从这里,我们窥见了魏莱性格扭曲的真相,她利用实施暴力来释放家庭带给她的痛苦。

父母对她的严格、纵容和真实情绪的忽视就是折磨她直至崩溃的冷暴力。

这种暴力不会有肉体上的疼痛,却足以让一个孩子从天真变得沉默,由天使变成恶魔。

网上曾经有一个问题[你被爸妈家庭冷暴力过吗?],一位网友分享让我记忆犹新:

我第一次有印象的遭遇冷暴力是小学五年级的暑假,母亲让我上辅导班,她先问我愿不愿意,我表示不愿意。

之后她一个暑假没理我,那个暑假我基本上没开口说过话,痛苦地用头撞墙。

最后写了封信给母亲,说我知道错了,我想去。

这辈子都忘不了,母亲看到那封信时脸上得意的神情,这是我一辈子的羞辱。

有些家长以为冷处理之后,孩子会变得乖巧听话,却没有看到在经历了父母的指责、冷漠、忽视之后,孩子变得胆怯、愤怒,缺乏安全感了。

那我们究竟有哪些行为正在伤害着我们的孩子,而我们又不曾自知呢?我就例举几条吧

● 不爱陪孩子,就算陪也心不在焉

不爱陪孩子的家长总是有很多忙的理由。他们不是工作忙,就是下班忙,不是要打麻将没法回家,就是朋友聚会不得不晚归……

比起不陪孩子,低效率的陪伴何尝不是一种冷暴力?说到这儿。我心里也挺自责的。

陪孩子吃饭时,跟别人微信聊天;带孩子逛商场时,不时低头玩手机;跟孩子一起玩玩具时,手里还在捧着手机……

我们长此以往这样做,孩子就在模仿这种一心二用的做事方式,导致专注力下降,影响生活和学习。

而且,孩子还会模仿这种应付别人的相处模式,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交习惯,长大后,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

● 完全不管不顾孩子

忙的时候,家长没空理孩子;不耐烦或者生气的时候,也干脆不理孩子;问起孩子的好恶,一概不知;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没时间过问,或者根本没想着过问……

这种长期忽视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倍感失落,也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 对孩子提出的建议反应冷漠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有些父母会笼统地说“嗯,你自己看着办吧”,或者有些父母反应冷漠,只是说“哦,你觉得好就行”。

这些看似是在支持孩子,实际上让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的消极情绪。

而且这会让孩子把一切原因归结于自己,或是让他们得出父母不爱自己的结论,从而缺乏自信,对自己产生不好的评价和内疚。

● 面对孩子犯错,批评过度甚至全盘否定

孩子犯错后,有些父母容易反应过大,对孩子批评过度,甚至夸大孩子的错误,因为一件事全盘否定孩子的所有。

或是,以长辈的身份指责、训斥孩子,只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而妄自怀疑孩子的人格。

这样容易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亲子之间产生隔阂,而且这还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变得胆小、自卑。

● 对孩子冷嘲热讽

当孩子表现笨拙时,有些父母会说“连这个都不会,你真是笨死了”;当孩子事情没做好时,有些父母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

比起责骂,冷嘲热讽给孩子带来的言语伤害更大,因为这是从灵魂深处对孩子进行的嘲笑。

它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信,不仅摧毁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让孩子倍感挫折,变得消极自卑。

● 威胁恐吓孩子

“这次你一定要考好!不然寒假就别想好过!”这种只看结果却无视孩子努力的恐吓,会让孩子倍感压力,并且容易让孩子丧失斗志。

“你再顶一句嘴,看我不打你!”当孩子表现出一点叛逆时,父母就急不可耐地用恐吓来镇压。这样,会让孩子对父母心生畏惧,亲子沟通将变得困难。

参与孩子的成长,要带着爱

冷暴力是父母给予孩子最残酷的惩罚之一,真正的教育不该是这样的,好的教育,父母的爱多过冷漠。

我们可以尝试下面这些方法,带着爱来教育孩子。

                                                                                                                                                                                                                                                                                                                                  ● 积极回应,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出于对父母天然的信任和爱,孩子总是想把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第一个告诉爸爸妈妈,分享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各种小激动,父母积极的回应就是给孩子最好的鼓励。

也许孩子们的发现有时略显幼稚,或者在大人看来有些无聊,但对于正在积累人生经验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创新。

不要打击孩子的热情,肯定孩子的想法,鼓励他多发现,多实践。

孩子呼唤我们,我们也要及时做出响应,当我们很忙,或者已经不耐烦的时候,可以这样回答:

妈妈现在有点忙,稍后来陪你,好吗?爸爸手头有点急事,稍等我一下,好吗?

回应的时候看着孩子,再做出正面的回答。

孩子犯错后向爸爸妈妈道歉,家长们也要及时给孩子做出积极的引导,告诉他们:

知错能改就是说明你进步了,勇于承担责任说明你长大了,你是个好孩子。

● 关注孩子情绪,少些指责,帮孩子解决问题

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小时候因为内向、不合群,总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甚至还为此与母亲起了冲突。

后来,比尔盖茨的母亲没有继续责怪儿子,而是动员全家去进行心理咨询,找出问题所在,然后一起帮儿子做出改变。

也正是因为母亲的理解和包容,改变了比尔盖茨“古怪”的性格,对他后来的成功影响巨大。

面对孩子的叛逆,我们不要粗暴定性、冷嘲热讽、激化矛盾或听之任之,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找到问题的根源,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生活中,发生任何事情,都可以全家一起积极面对,用爱和耐心正面沟通、分析找到症结所在。

冷暴力这种没有温度的处理方式只会让爱一点点流逝。

而父母每一次温柔地对待孩子,都是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自己的路,也温暖了同路的人。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愿每一位父母都能以爱之名,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枫岚情商妈妈团

点亮你心中的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