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纸留书香 读书气自华
文/丑老丫
前苏联著名作家尤里·邦达列夫曾经说过:“几乎在每个人的命运中,书上的语言都起过无可比拟的作用,谁要是没有被一本好书俘虏过,那将是最大的遗憾"。
纵观天下各位成功人士,从古至今哪位不是被知识、被文化助推着走向成功的,而这些文化知识除父母、先生教之外,大都是从书夲上得来的,所谓:“先生引进门,修行在𠆤人”,阅读就是最好的一种修行。
古人阅读前,要焚香净手, “敬惜字纸” ,将书本看得非常神圣。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永无止境的修行。说到底,阅读就是人生的一种修炼,与成长、成才、成功、成事是相伴的,修炼到家便可“得道成仙”。
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复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民族有高度文明的精神素养,基础在于教育。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也在于教育。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兴盛,教育至关重要”。而教育离不开读书,读书就是阅读,阅读就是读书。
经常阅读,自有一股萦绕身心的别致“书香”,像不会枯竭的水源、不败的花草一样。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扰搅主人。”可见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在书籍的多彩世界里,我们汲取的是其精神养分,丰富的是内心世界,显露的是儒雅气质,获取的是思想、是力量、是思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对读书的一种最好诠释。
一位作家曾说过:“世间上一切佳果美食都经不得牙齿的反覆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可圣贤的书是最耐得住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细细品味的确如此。
读书的人,总会趋向于书中好的一面,不自觉的把书中的道理、经验运用到生活中,素质教养也就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气质自然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读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在读书中了解不同的观点,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时间一长,当这种思考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时,我们遇事就不再盲从,而是变得从容淡定。
容颜美貌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衰老,但优雅的灵魂却从不会枯萎,只会如陈年的老酒,历久弥香。
读书的意义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正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钱再多,不读书,思想不进步,也会显得行事粗鲁。
台湾女作家三毛说:“读过的书,那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有时可能还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聪明的人都懂得通过读书投资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读书。用书给心插上翅膀,为灵魂找到诗意的栖息地。
“读书不觉已春深”,好多哲学家、小说家都曾表示,阅读使读者能够与古代的哲人名仕在书中对谈激辩。阅读可以了解世界万象、人间百态,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达到古人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书香最醉人,徜徉书海滋润生命。阅读是高贵的生活方式,是终身学习的不二捷径。
有位农民用智慧的语言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时说:“家有良田,可能会被水淹了,家有宫殿可能会被火烧了,可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了,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的”,这是多么朴素又真切的人生体悟啊。
我们都有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再苦,只要精神世界足够丰富,人就可以在困苦中坚持,读书便是构建精神世界的砖石。
这个世界一旦构建起来,便可以成为我们固若金汤的堡垒,保护我们不被生活之苦而摧毁。
上海知青作家叶辛,在插队最后的那几年,生活苦的无法言说,他把劳苦、屈辱、艰辛、痛苦、孤寂都慢慢内化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憋成一股劲头,形成了内驱力,推动着自己一直往前走,靠的就是读书写作这种精神支撑坚持了下来。
视频号上一位中学生说:”读书𣎴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对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而言,它就是最公平最容易的路,它可能不会带我们站在巅峰,但它至少可以护我们不会跌入谷底”。都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靠什么通往梦想的火焰山,拿什么安放我们心中如火的激情,打开课夲,抽丝剥茧,把知识装进自已的脑袋,读他个明月照大江,读他𠆤荒漠泣斜阳。读书是苦,但只是苦一时,不读书会苦一世,如果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了,又怎能咽下生活的艰辛。
说的多好。这条视频留言九万多,可见人们还是认可读书这条路的。
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要加强读书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那么就让我们好好读书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就的还有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