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笔记|用工具,而非为工具所用
2018-11-04 本文已影响4人
驿路奇奇
补习了麦子关于“效率工具”的课程后,对其中的重点提示深以为然。她告诉我们的核心思想其实只有一句话:所谓工具,重在提高效率,并不一定越多越好,在选用上要以易上手和便捷为参照标准,保证自己花尽量短的时间,达到辅助思考和规划工作生活的目的。
仔细琢磨,的确是这个道理,假如一天中有大半天的时间都花在工具使用上,那就成了本末倒置,使自己成了工具的奴隶,而非使用者。基于上述观点,再来看麦子关于工具使用的几项提示就不难理解了:
不改变习惯,随环境升级工具。这是告诉我们要在现有使用习惯的基础上,选用适合自己的工具。顺应习惯才能提高效率,否则会大大提高为此付出的时间成本。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工具的辅助下我们的习惯业已养成,便可以利用自身意识来思考和规划。把工具迭代成目前急需养成的习惯方面,或者可以理解为剔除不再需要的,留下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
选择工具要方便携带 。这一点较好理解,就是为了满足我们随时随地记录的需求,而且对于存储类的内容,最好能多个终端同步数据。
管理行动的工具最好不超过两种。这一点和第一项提到的某些理由类似,就是为了压缩时间成本,避免过分沉溺工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也算是帮助自己学会自律。
不断迭代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工具。正像前面提到的,工具是用来存储数据和辅助思考的,所以重要的是自己头脑中的思路,工具从来都是要靠你的思想统领的,好的工具使用者,绝对要把工具用得有灵魂,让它充分发挥功用,而不是在不同工具中换来换去,最终一事无成。
这节课的内容,对于工具使用上不熟练的我,很有帮助,希望继续跟随麦子老师,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