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4-28-纠结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Lnrsyao

这个星期心情不好,连写字都差点懒过去,萌生算了的念头,这大概是我唯一能坚持的事情。妈妈病情的反复,觉得很大原因与心情有关。她每天几乎都是负面想法,因为理想是正面的,理想是完美的,而现实总那样残缺不全,总能看到它的裂纹与破洞,补也补不上,时间不够了。风湿性多肌痛在医生嘴里,还冒出一个“血管炎症”,如此看来,那就是系统性的。而我把它看做与湿疹具有相同病因的东西,思虑过多,湿热过重,导致身体某些部位无法抗拒这种新环境,称作“应激反应”也该是正常的吧。爸爸的小腿一直有湿疹,从南方来到北方,叔叔说他该属不得志那种。

妈妈的特点是什么事都装在心里,时间长了,许多事又相互反应,如同倒进试管或烧杯里的化学液体,颜色变了,性质变了,事情已然成为她想象的样子,完全不是本来面貌了。关键这个新物质有可能腐蚀或再与盛它的容器发生反应,容器却不自知,这个可是系统性危险啊!关于大舅明天来看望她的事,她表现淡然,看不出事先是否知道,且不像过去那样问三问四的。倒是关心小区的房价,自己的房子怎么好怎么值钱,刚从美国回来时急着要卖,被我按住别急,现在病情好点又想找中介,她爱做主,她能做主,或许这就是意志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七点多,我在德胜门的桥头等儿子。觉得“白马非马”是对的,不是对在逻辑上,而是对在生活意义上。“马”在人们的口中一般当做抽象名词使用,所谓抽象是不特指,如同没有定冠词 the 的一个名词,尽管这个词所指代的事物那么鲜活。那么,增加了修饰词的“白马”至少比“马”更接近生活了,更加具体了,可以理所当然地添加 the 来指定,就像不会说话的小孩学会用手指东西那样:就是它。假如再增加“小”字,增加可以让我们看见的,那匹马所具有的更多属性,区别与他马他物,不是在说细节才是生命的特征吗?是的,抽象为了归类,归类源于繁多。马非白马矣。

回家的路上,儿子说因为坐黑车去县城堵车等等,如何不坐880在西拨子换919快,也不去大浮坨,而是从县城坐919快回来的。这点事情,我俩你一句我一句,来回几十个对话,到头来我还是一头雾水,因为里面缺少逻辑环节支撑,包括黑车司机的想法,上一个乘客的想法等等。好在他都一一作答,没有表现出急躁,或把他看作审问与不信任等等。最好的交流方式,把他看作十岁的孩子。所谓双相情感障碍,我觉得是他的生活能力不够,低于自己的理想很多,低于周围人对其平均水平的期望,而且差异较大,所有诧异的言行举止对其压力造成的。新认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