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的书,刻着鲜明的文化印记
要是外出住几天,我捎带的东西里,一定会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本书,可能是我还没有读过的,也可能是我已经读完还想再读一遍的。我一直认为,安静的时候,读读书,这益处可是很大的。
回首过往的人生,我与书是有缘分的,书,不是关于上学时的课本,而是老师所谓的“闲书”,大多是文史类的书,我更倾向于文学类的书籍。
1.小学时,读“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它是我与书结缘的红娘,后来开始接触文学书籍,这段阅读的经历,好像在我眼前开了一扇窗,我看到了比我居住的这个乡村更远更阔的世界。
那时候,我还小,过年的时候,跟父母亲一起走亲戚,亲戚家挂的四联画我是一定会一字不拉地看完。四联画,虽然字不多,但却很能把画的主旨表达清晰。
上四年级时,我的读书内容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为,我接触的书多起来,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开始接触了文学书籍。
大我五岁的三哥,人缘极好,他几个同学倒腾来的书大都寄存在我家,三哥用一个专门的小木箱子装着,当然,不忘记给箱子上锁,怕我和弟弟给人家弄坏了。
这个“宝箱”对我充满了诱惑,所以,我有段时间,极力讨好三哥,他让我干什么,我都麻溜地去干。三哥一高兴就会开恩,打开箱子,让我看连环画,每次只准看一两本。
后来,大哥从他伙伴手里拿回家一本《苦菜花》,封面、目录和前两页已经没有了,但这丝毫不减少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每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就会团坐在炕上,在窗户旁认真地读这本书。
母亲在灶房里做饭,“咕嗒咕嗒”的风箱声,似乎在为我读书伴奏一般。我的目光看着一行行字,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地主的凶残、王柬芝的汉奸面目让我痛恶,冯大娘的坚强让我钦佩,还有作品里的娟子、姜永泉、等人物形象,都留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后来,邻村放电影《苦菜花》,我也跟着去看,但去得晚了,只能站在幕后看。书里那些人物,在电影屏幕上变得更加鲜活,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作品中的情节仍历历在目。
2.初中时读“闲书”,一度经常作为典型被老师告之家长,好在学习成绩过硬,家人也就听之任之。正是家人对我的“放任”,我读的书越来越多,更有幸地接触了外国文学作品。
初中时,中午住校,午休时跟同桌一起,今天我睡板凳,同桌睡桌子。明天我就睡桌子,同桌睡板凳。轮到我睡板凳时,就是我读书的大好时光。当然,被抓也不是一次两次,有次班主任值勤时看到我在看“闲书”,生气了,没收了我的书,还跟我大哥告了我的状。
大哥跟我谈话的时候,很难得十分开通,告诉我:稍微收敛一下,一是给老师面子,更主要的是别耽误了学习。
周末,我完成作业后,抱着“闲书”看成了我的享受,但也因此“骗”了母亲一次。记得那次,我躺在炕上看“闲书”,看得浑然忘我。
母亲忙活完了,过来问我:怎么不学习呢?
我告诉母亲:写完作业了,在看书呢。
母亲又问:看的什么书?
我慢慢地对母亲说:物理。
母亲认真看了看我手里的书:物理书还有这么好看的皮面呀。
我“嗯”了一声,翻看了一下封面,确实,封面有些花里胡哨,不像正儿八经的课本。我当时可是欺母亲不识字呢。
一年寒假,三姨家二表哥结婚,我随母亲同去。在其他人在忙着干活的时候,三姨特允许我待在炕上看书。还让当教师的三表哥把他看的书找给我,那是《斋月十七》和《唐璜》。两天的时间,我读完了这两本书,可见,不是一般的囫囵吞枣。我想,我读到了遥远的国度里的作品的中译本,我感到庆幸。
以至于后来学习学外国文学时,读《战争与和平》《罪与罚》《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等作品时,总感觉倍感亲切。
3.工作后,读书是教学相长的,一是读“古书”,对经典的作品喜爱有加,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是读那些充满童趣的儿童文学,让我内心总是雀跃着,时不时地生出一些小欢喜。
曾借给别人没有还回来的《牡丹亭》,我至今对它念念不忘。当然,要是想读,还可以再买新的来读,但爱书之人,对于自己曾经读过的书,以及那些根据自己的喜好做的那些批注,总有一种敝帚自珍般地爱惜。
读《红楼梦》原著无删减版读过三遍,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当初读第一遍的时候,可是连人其中的人物关系都没有梳理明白呢。
读《庄子》,偏偏喜欢那些生涩的字,写在旁白上,顺手查字典标上拼音,记上意思,读书的过程,虽慢,但每多读一页,就感觉自己的文化底蕴就能厚重一些,因此,我乐此不疲。
工作后读书是教学相长的。带领学生背诵《论语》《大学》《中庸》,自己也去读去背去理解。
因为布置学生读书,那些选读书目和必读书目,我都跟着读了一遍。一个中午读一本书的记录时常有,读完了跟学生一起交流读书感悟,再结合我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学生们就特别喜欢听,他们的目光里,总会有闪光的东西。
为了读起来方便,杨红樱作品系列、曹文轩美文系列,我也是成套成套地买回家,反正只要是买书,我花钱从来是不眨眼的。
有这样的一句话,我认为作者说得特别好: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当然,读过几本书,不能代表自己就是有了文化,但是读过的这些书里,却留下了我的文化印记,我愿意循着这些文化的足迹,让这样的印记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