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路太长太长,唯有爱让我们勇敢前行
回家的路很长,它在铁轨的尽头;回家的路也很短,它就在你心里。
当你面对家人即将离去,无比恐慌和忧伤,你能做什么呢?最好的自然是陪伴,你的心在,他们的灵魂就有归依。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创作的《长长的回家路》,带给我们的正是一个关于离别的故事,故事里的爷爷得了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病会让人慢慢失去记忆,无法判断时间,最后生命消失,然而,因为儿子泰勒和孙子诺亚的陪伴,这种离别似乎让人淡了悲伤,多了温暖。
离别的路太长太长,唯有爱让我们勇敢前行一如巴克曼在“暖心三部曲”和《熊镇》里细腻而温柔的笔触,《长长的回家路》呈现给我们的,依然细致、温暖而充满哲思。
诺亚的爷爷开始遗忘,他不记得儿子已经长大,也总是分不清儿子和孙子,可那些关于爱的细节,他都记得。
他记得曾经有个正当年华的少女,走进了他的生命,虽然她已经先离开了。他们曾在小径上漫步,在充满花香的空气中聊天,他们有了一个家,有了儿子,又有了孙子。
离别的路太长太长,唯有爱让我们勇敢前行爷爷爱数学,可是儿子爱的是文字,爷爷年轻时很忙,儿子在他不经意的时光,就长大了。直到有了孙子,孙子也爱数学,爷爷才有机会,好好爱自己的晚辈。
对诺亚的爱,也含着对儿子的歉意,他总是称呼孙子“诺亚诺亚”,仿佛这就是双份的爱,正像他妻子曾经认为的那样,他们爱孙子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只有那样,他们才能向自己的孩子,诺亚的父亲致以歉意,也为逝去的时光道歉。
当然,在对孙子的爱中,爷爷是放手的,他说他不需要一个“合适”的孩子,所以,这种爱又因信任与理解而动人。当诺亚在学校里写作“长大了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诺亚回答自己要先专心致志做一个小孩,因为成年人总是充满怒火,只有老人和小孩才会哈哈大笑,而老师批评他没有看懂题目时,爷爷表扬他的回答挺棒,说自己爱他。
平等而自由的爱,总是能让孩子真正成长为自己,诺亚坐在椅子上,他的双腿还够不着地面,可他的头脑能抵达宇宙的任何地方,因为他的思想从来未被禁锢。可爷爷不一样,爷爷老了,老到人们已经放弃了他。
可是在尊重和爱里长大的孩子不会放弃他,诺亚问爸爸,他能做什么?爸爸回答他,他们可以陪爷爷走走路,在遗忘的道路上,陪伴是唯一能做的。
诺亚跟爷爷聊奶奶,聊自己,聊他记得的、他们所有的从前,他告诉爷爷:“不要怕,万一你忘记了我,重新认识我也不错的,因为我是个很棒的人,非常值得人认识。”
爷爷笑了,他记忆的广场震动起来,他知道,没有比这更好的祝福了,他也知道,有孙子在,他的记忆就不会丢失。
离别的路太长太长,唯有爱让我们勇敢前行泰勒对诺亚说,跟爷爷在一起的时候要小心点儿,因为他的大脑运转要比过去慢一些。
是的,现在,每个清晨回家的路都越来越长了。诺亚回答。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拒绝不了离别,可我们能给予陪伴,爱,足以驱逐生命的黯淡,还时光以芬芳。
巴克曼以一种跳跃的方式,像孩子一样调皮而天真的方式,将碎片化的场景与记忆,夹杂在祖孙的聊天中,使得一曲离别的悲歌,透过《长长的回家路》,变成了一首温柔的诗。
轻轻地、细细地,拨动你的心弦,浸入你的灵魂,让你想起自己,想起亲人,想起从前,想念时光,最后汇集成一句:
唯生活,不可辜负;唯爱,不会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