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古代文化今日看点

《雪花秘扇》里神秘的女性文字

2016-11-26  本文已影响349人  遇见青丘

雪花秘扇中,百合和雪花的关系,起始于一把扇子上的邀约。她们年仅七岁便结为“老同”,彼此沟通是靠写在扇面上的一种秘密语言,这就是女书。

玉主沉浮,源于母系;峰回路转,始于奴隶;深渊难跃,在于封建。

在我国古代社会,女子的地位经历过几千年的沉浮变化,有过短暂的辉煌,更多的是压抑的无奈。

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中,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与男女本身生理特性差异的影响。男子的活动空间大大超过了妇女,男子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女子几乎只禁锢在家庭这个小小的范围中。男子在成年后大多都能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而女子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必须依附于男人生存。

从封建礼教中的女性道德规范即可看出女性的地位何其低下。“三从四德”、“内外有别”、“男尊女卑”,一切都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族利益的需要。

从小裹小脚,不下田,出嫁之前不出门,只能做楼中女、闺中秀,七岁篱上绩细综,八岁上车拣细纱……婚后则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做鞋缝衣,女红女德无一落下。

在古代社会里,男子为天,女子仅仅作为男子的附属品,没有自我,没有自尊,更无自爱。

每岁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声歌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书蝇头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文字者余未见之。

1982年,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字——女书。

女书只在妇女中流传使用,男子不识,故称女书,也叫女字。它是世世代代多情聪慧的女子创造者,它的使用者和欣赏者都是普通女性。

虽然如今女书已完全失去实用价值,但是当初在古代中国女书曾以一种孤独而鲜活的方式,浸润了普通女子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中国古代女性创造了一个男子无法进入的世界,见证了女性的快乐与悲伤,成为女性生命中最温暖的慰藉。

一九四五年,何君晓南持猺文一纸,云是猺(瑶)女读物,系得自田广洞陈中兴,转以赠余,此固求之数年而不可得者。入手展玩,纸色红旧,纵横五百七十四字,字迹秀媚,行列端整,不知出自谁家女手,惜一字不可识,无以解其音义。

· 女书的文字特点

女书文字的特点是书写呈长菱形,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也被称为“蚊形字”。搜集到的有近2000个字符,所有字符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笔划,可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吟诵或咏唱。

与汉字不同的地方是:女书是一种标音文字,每一个字所代表的都是一个音。现时文献搜集到的女书文字约有七百个。女书的字型虽然参考汉字,但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且,由于女书除了日常用作书写以外,也可以当成花纹绣在衣服或布带上,所以字型或多或少也有所迁就,变成弯弯的形状。

· 女书的作品载体

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歌体,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无论哪种承载方式都十分讲究形式美。如写在纸张上的四角多配花纹,写于纸扇上的多插绘花鸟图案,而织绣在巾帕花带和服饰上的,则是精美的女红工艺品。虽然载体不同,但字体秀丽娟细,造型奇特,古意盎然。

· 女书的主要内容

1.祭祀

在江永县女书流行地区的妇女信仰婆王。解放前的每年农历五月初十,她们都要到婆王庙(花山庙)祭祀婆王,祈祷的内容是自己美好的期望、心愿或消灾免祸的祷告。她们将祷告内容用女字写在纸上或扇上,到了祭祀那天,许多妇女带着写有女书的手帕、纸扇到婆王庙前读纸读扇,高歌赞颂她们心中的主神婆王娘娘,读后将女书纸和女书扇等供奉到神龛前。

2.结老同

女书流行地的女性很喜欢结交姊妹,她们称为“结老同”,而她们结交的方式就是互递女书。有一首女书《贺三朝书》写道:

若是有缘不拆席,四个逍遥海乐深。

谁知可怜你先别,拆散船中落深湖。

好花转回开满树,好义结交要长行。

设此度做男儿子,几个陪同不拆开。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这种情感的表达和描写是十分罕见的。我们不仅仅在经典文学作品中难得见到这种对于妇女之间的姐妹情谊的颂扬,甚至在民间文化中,也是不多见的。

按照当地的说法,结“老同”能直接体现出人品、道德等,因此能否结交到老同直接影响到该人的社会地位,这与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中所描述的女性对男性的依恋形成鲜明的对照。

3.歌堂

江永女书中有一类是歌堂演唱或对唱合唱的文字,也称坐歌堂。它长于叙事,事中有情。在充满感情的叙事歌谣中,能描绘出十分生动的画面,表达出她们真实的感受。当时最热闹的坐歌堂节日是“打三朝”。“打三朝”是女子出嫁时,妇女们一起用女字写成的三朝书读读唱唱,唱三天三夜。几十人一起唱,她们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诉说即将离别的思念之情;婚后第三天,要好的姐妹送给新娘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江永女书的经典——三朝书。在女书流行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哭嫁、伴嫁等歌堂文化。

4.服饰

江永女性还将某些女字编织成图案绣在织物上,如“万事如意”、“吉星高照”等。织物本就是一种历史的载体。虽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的历史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遗忘,但女人的历史依然如春华秋实般在延续着,只不过女性的言语变成了沉默的幕后,甚至沉淀在社会言语的底层。

· 女书的传承方式

如今,随着教育的普及,女书的自然传承人越来越少。

曾经,女书有几种传习方式。一是家传式,家族内的长辈女性教导晚辈女孩;二是私塾式,花钱向水平较高的专职妇女学习女书;三是歌堂式,妇女在读纸、读扇中互教互学;四是自学式,利用赠送得来或买来、借来的女书,照样抄写自学。

男儿有志在千里,娇娘岂可让须眉?

女书的起源传说

第一种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幺女瑶姬,因见人间女子聪明伶俐,却无文化,不识字,言不达意,意不能书,于是借用天书改编教导她们学习。

第二种传说是一女名九斤姑娘,自幼天资聪颖,无所不会,无所不精,自创写土话的女字。

第三种传说是一宫妃为写信回家倾吐苦情,又怕旁人发现,于是自创女书。

第四种传说是一女名盘巧,三岁能歌,七岁善绣。后被劫持,为通风报信,自创女书。

这些传说不仅体现了古代女性的聪明才智,也从侧面反映女书的创制是妇女为维护自身利益的迫切需要,而且女书作品内容也只用于女性内部的情感交流。

女书是女性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反映

女书是在女人不能读书的背景下,在“女性无才便是德”的精神枷锁下,创造出的一种让女性书法内心情感的女性文字。人在大自然中诞生,在大自然中成长,自然存在是人的最基本的属性,也是女性最基本的属性,使用女书的妇女是在十分落后而又闭塞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的,展现在她们面前最丰富而又最美丽的,除了大自然,就是自己手下的编织物。任何一种创造都要有模仿的依托,女书字形的产生正是创造者们对大自然模仿的结果。

女书是女性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描写了当时女性生活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状况,揭露了女性许多秘密。每一首女书作品都是作者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处处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除此之外,女书还对社会于女性的偏见进行有力的抨击,她们将妇女的苦难根源归结于社会制度,锋芒直指当时历史环境中给女性带来不幸的最本质的问题。“只怨朝廷制错礼,世杀不由跟礼当”、“只怨玉皇制口礼,理上不该别姐行”。

封建社会里,很少将女性描述成一个有思想、有精神的人,许多理论都在向社会宣城女性在智力上、意志上是弱者,不能成为自我精神的主宰。但女书却将女性的精神创造一览无余地表露出来。虽然从表面上看,女书作品只是在无助地哭诉自己悲惨的命运和面临的种种苦难,但是,透过这些悲惨的哭诉,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妇女对造成她们不幸遭遇的旧制度和旧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不满与反叛。

女书,历史长河里一抹清丽的身影

在上千年的历史浸染下,年轮不紧不慢的碾过了,你斜斜歪歪不经意窥探着整个世界,仿若远古的梦魇被瞬间惊扰,古意盎然、倾斜圆润的身躯被世人的目光撩的熠熠夺目,惊诧于你在永久的沉寂下转瞬绽放的清丽古俗。你疏懒着自己的曼妙身行,敛起华衣玉袖,束起纤细腰身,露出古朴高雅的丽容,缓缓走过历史的烽火硝烟,在古墓绝壁上流下淡淡泪痕,在细密丝线间融尽甜甜笑意,在褐黄粗糙的铅纸中诉说闺阁私语,你终究踏破现实,渐行渐远觉醒了,那陡然惊变的起来的庄严肃穆,让人领略到了你生命的痕迹,即刻便陷入沉思,耳边是你浅浅的吟唱。——《永州女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