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胜因实习生的信

2016-08-05  本文已影响54人  李昊Albert

胜因是各位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我有责任尽我所能描述下我对职业发展的看法。

提前说明注意几点

1、不是通用道理
我描述的仅仅是一些方法,以及我亲身走过的路,踩过和见过的坑,这些未必适合你。

2、假定每个人都希望变成更好的自己
很多观点都是个人价值观,有一些是离开你的“认知舒适区”的,因为讨人喜欢的文章往往不是知识,而是共鸣,而共鸣除了能带来精神上的小兴奋之外,别无寸进。

3、没有数据
也许是因为平时大数据看太多了,这里不想分析,以下很多观点我只能粗暴的解释为“我觉得”,解释起来理由驳杂,颇费牛劲,算是个人经验主义。

正篇开始

1、三年后,你的10000小时能完成了吗

一万小时是最近很流行的专家理论,意思是任何一项技能或专业,只有经历至少一万小时的训练才能从入门到资深,注意,不是消耗生命的时间,是打磨专业的时间,换算一下,差不多是入行工作3-5年时间。

你从现在开始积累自己的一万小时,你唯有不断的犯错、试错、改错,才能刚刚到达“做对”。一万小时之后,才开始进入“做好”。

一万小时之后,老板只点评你的方案好坏而不是对错,同事只讨论你的创作快慢而不是遗留问题多少。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是会犯蠢,专业内还是有盲区,还是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完成份内工作,那说明你的一万小时还没到。

一万小时之后,你的日常工作能做到不出错,偶尔出彩,时不时有作品,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起码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资深专业人士,可以放心的把事情交给你。

2、三年后,资深人士了吗

Senior,是对你三年付出之后的一个标准,当然也许你已经到了M或者D级别,那更好了,我之前说过,人才的三级进阶(首先你得是人才):我们公司没有强调明面上的Title,但在心里默认也是有的。

对照一下,想想你在哪一级,要去哪一级,不是说你做程序员,而是你做什么几乎都这样。比如打球打好了可以教别人,教的好了可以指点行业前景,以此类推。

我们看2个业内的基本标准(我认为的)

如果上述大部分你都做到了,那么恭喜你,这 3 年你有足够认真;现在可以放空自己那么一会儿,然后好好的考虑一下,自己三年后,完成10000小时后该怎么走了。

3、三年后,开始制定长期目标

刚毕业不清楚的了解自己时,不建议定长期目标。

我个人建议是以1-2年为一个周期定目标,比如一个两年期的目标是:做技术总监。

定好这个大目标,要继续拆解成小目标,类似一个指向创意总监的大箭头,要拆解成具体到每一天该干什么的小箭头,俯瞰就是几百个指向同一个目标的小箭头,这样你做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

制定长期目标的好处是,踏实的朝一个方向走,哪怕走得慢,但只要做到今天比昨天强一点,就可以了。这样到年底,你会发现比去年的自己,已经强了好大一块!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相对长期的目标,举个我的例子,现在每天路上听英文,每周调整着团队的前进状况,看一本书,两周更文一次,每个月见一个不同领域的牛人,出席1-2个活动。猜猜看,我的那个大箭头指向哪里?

4、三年后,树立你的假想敌

前三年,当你是杂兵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也都是路人甲,可三年过后,你要面对的就是有名有姓的内部外部的小BOSS了,尤其是当你想超越ta的时候,就从你不如ta的地方开始。

延续技术总监这个例子,公司里你最熟的那个Jay,他是不是想设计方案比你想的好,说话比你有逻辑,或者工作的时候比你更有激情?搞清楚你不如他的地方,一个个超越。

比如我当年的主管,设计系统架构超级厉害,首先引经据典,架构原则是什么的,开发中的实现容易程度和系统稳定性、可用性平衡的也很好。为了超越他的脑瓜子,我经常见到一流软件时,假想这个系统是我设计的,设计理念怎么样,为什么这种架构,选这个方案的实现难易程度。。。通过假想设计来整理自己的思路。所以千万别说自己没机会所以不会,都是平时练出来的啊!只是我后来改行了:)

不要找他身上不如你的地方,比如没你帅,没你会打扮之类,已经超越了还关注个什么劲,除了自high之外,屁用都没。

5、三年后,自我更新的提速

首先要建知识架构,如果之前还没有形成,现在开始则必须系统化,如果把知识比作砖头,同样一堆砖,有人能盖个卢浮宫,有人却只能起个几层高的板房。

脑子里要把知识结构先搭起来,再往里填砖,这样你就知道该填什么,哪些地方缺砖,时间一长,知识面的宽度深度广度就都有了,这就是我常说的:“多一点套路,少一点真诚”,不要跟着感觉去乱看书,乱学东西。当然学是肯定比不学强,但学海无涯,时间有限啊。

其次是知识的更新,这个太重要了,每年你的知识和技能会作废15%甚至更多,也就是如果7年左右不学新东西,基本上就退出了社会主流,进入离退休状态了。所以我们时常会发现身边有些中年领导,怎么title那么高什么都不懂啊,其实不是不懂,是没有及时更新迭代。

6、三年后,心智的全面成熟

人都会犯傻,然后才会长大,三年后的情商是否比以前高,还是比以前更蠢了,可以拿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三年之后的你,已经开始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气场”, 走路说话举手投足之间已经有了相对明显的个人风格,观点和看法更容易影响别人了,你也会更善于思考一个事物的多个层面。可以开始尝试着更加“慎言笃行”。

7、三年后,我们还能继续在一起?

胜因的愿景是:

让机器和人可以合作完成更酷的工作

我们的使命是研究如何让工作自动完成,从而让客户和员工能有时间去思考机器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于三年之后,你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人生大志向等,于是,要问自己几个不同维度的问题:

第一维度:自我审视

我的天赋是不是适合做目前工作?

我创造的价值到底值多少钱?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我走的快还是慢?

身边好友对我的能力评价是怎样的?

我是不是已经进入一种原地循环的状态了?

我认命了吗?

第二维度:环境审视

我在这个公司已经学不到什么了吗?

想去的新环境哪里吸引我?

我想去这个产业链的哪个位置?

这座城市什么地方吸引我?

希望我们能一起奋斗、一起成长、一起成功,加油兄弟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