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猫效应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piaochenlili

       以为昨晚的情绪已经平复,可是早上醒来依然感觉内心压抑。一边做饭,一边反思,一边克制,心里明明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努力对自己说:“我爱他们,为他们付出我是心甘情愿的,不需要回应”,做到真难!

       然爸起床,精神状态没有恢复,看着又疼又气。不能发作,克制,平静。好像是做到了,可是走到然然屋后就不是那回事了,对着然然不耐烦的大叫,感觉自己有点卑鄙,向着比自己弱的人发泄自己的情绪。典型的“踢猫效应”开始了,幸亏自己及时觉醒,控制住了。

“然然起床,快点”

“好的好的”明显的情绪不对

“我锅里还有饭呢?”

“妈妈,你过来,妈妈帮帮我”

“你自己的事情能不能自己做,你都8岁了”

“好吧,我知道你很累,我不好”

现在想来,我没有给孩子积极期待,反而让她有了自己很糟糕的想法。

读书最好的地方就是自己做错的事情能很快意识到,只要能意识到慢慢控制,就会改掉这些错误的做法。

好像自己很明白了,可是情绪就是这样,不是你意识到了就能做到

“今天,我们只能在学校西边停车了啊”

“为什么?我还想在学校东边”

不耐烦,其实在那边不行呢。“满心喜欢的爱自己的孩子”这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有时候打击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你很差劲,我应该有更优秀的孩子,对孩子自信的打击极其恶劣!这是父母“自恋”的表现。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是“权威期待”,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我们应该知道:最好的期待就是“我相信你”,最深情的期待就是“我满心欢喜的爱你”。这两种期待都需要让自己“抱持”的态度,觉得对的,认可,觉得不对的支持!慢慢训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