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阅读打卡(第203天)

2024-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晶雅彤阳

广袤的戈壁、浩瀚的草原、苍翠的森林、驰骋的骏马、豪放的牧人、淳朴的村民……

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出了“特立独行”的李娟,也深深地吸引着无数人探索的目光和前行的脚步。

看完剧或读完书后大家纷纷感言:好想去阿勒泰看看,看看那里的雪山、森林、草地、羊群……

李娟,1979年出生在新疆,是人们口中的疆二代。

小时候的她跟随妈妈、外婆辗转于四川和新疆两地。

高中辍学后,她在工厂里做过纺织女工,在餐馆做过服务员,在店铺做过小裁缝、在杂志社做过编辑、在机关单位做过办事员……

虽然生活颠沛流离且身份一直在变化,但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是她一直以来的写作梦想。

《我的阿勒泰》一书就是她记录自己在阿勒泰生活时的一些片段。

幼时的李娟是不幸的,父亲离世,母女俩孤苦无依。

妈妈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小李娟,实在是忙不过来,便把她送到了外婆身边读书。

七岁的李娟,在四川的一个小县城上了小学。

那时的她和外婆住在老外婆家(外婆娘家),两老一小三个人,挤住在一间不足八平米的小屋里,生活很是窘迫。

外婆那时也快八十岁了,本应该颐养天年,被家人好好照顾。

受生活所迫,年迈的外婆,竟还要照顾一老(老外婆)一小(李娟)两个人,生活的艰辛可见一斑。

而且外婆还得时时为生计发愁,每天一大早就得背着背篓,去集市上贩卖鸡蛋,空余时间再去捡些废品来补贴家用。

因为年龄小,早上又常常没人喊李娟起床,刚上学的她经常迟到,受老师体罚也成了家常便饭。

瘦小的她,因为经常没人接送上下学,遭受了同学好几年的校园暴力。

李娟后来在书里写道,自己每天一到放学时间就发愁起来,因为肯定又有同学堵在了放学路上,等着欺负她。

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李娟在中学毕业后就不想再继续上学了。但是她的想法,遭到了妈妈的反对。

升入高中后,李娟的妈妈决定带她和姥姥重回新疆,李娟便跟着妈妈转学到新疆的富蕴县二中继续读书。

本就很难融入学校生活的李娟,加上转学后陌生的环境和语言障碍,她愈发不想再读下去。

于是高三时她,背着妈妈悄悄退学了。

从此,她开始了自己打工生涯,以及之后跟着妈妈辗转于各个牧场间流动摆摊的生活。

同时,她的文学创作之路也就此开启。

生活虽苦,但是李娟总会在这最朴素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她在乌鲁木齐为家人买的“袖珍兔”,回家后却发现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袖珍兔”竟然长得又肥又大,甚至比一般的家兔还要大;

妈妈在和哈萨克族人做生意时,开创了很多自创词语,例如“小鸟”牌香烟、形如手雷的“砰砰”白酒、“喀拉(黑色)蘑菇”的木耳;

骑着摩托车穿越春天的荒野;乡村舞会上的趣事……

这些美好的场景都被她一一记录了下来。

那时的李娟贫穷、虚荣、敏感又热情,生活在乡间山野,没有什么朋友。

在大家看来,这个姑娘文文静静喜欢独来独往,性格有点怪异和孤僻。

闲暇之时,她总喜欢一个人在田野河边散步和想事情、喜欢一个人在屋子里看书写作。

对于同龄人,李娟说自己虽然很难融入他们,但是,也从不否定他们,甚至有时还会羡慕他们……

和河边洗马的少年短暂地相处,与巴哈提家那个讨厌还淘气的小儿子之间的“恩怨”,偶遇的赛马小冠军、乡村舞会上的少男少女们……

这些在我们看似很平常的琐事小事,对她来说,却是最值得回忆的。这样的美好时刻,她必须记录下来慢慢品味。

而且就连下雨天挂在帐篷顶部接雨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这些生活中的囧事小事,甚至是外人看来闹心的事情,都被她在平淡的述说中写得生动且有趣。

这些,我想大抵源于她内心的那种热爱吧。因为热爱,她会一直沉浸在自己写作的海洋中乐此不疲。

但她没有陷入内耗,仍然每天坚持记录生活的习惯,从未改变。

因为在文字里,她可以敞开心扉和自己对话,可以让自己的情感肆意流淌。这是她成长的记录,也是她人生的复盘。

她的文字不仅仅是描述,更是一种灵魂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思考。

正如李娟所说:“信笔为之的文字往往比郑重地写出的更加真诚,而且更可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