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考|世界变得又老又穷,你在哪里?
文/乔平
国家统计局今年8月份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两次转变,随着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但是,老龄化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问题出现?搞清楚的人并不是很多。
《当世界又老又穷》这本书讲述了全球老龄化给人类社会和个人所带来的各种冲击。在老龄化的世界里,不仅人口有了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都会有随之而来的新变化。如何把老年生活过好,不仅是老人们所在乎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当世界又老又穷》这本书的作者泰德•菲什曼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现在的他除了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之外,还是芝加哥大学的访问学者。他的文章常常出现在《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国家地理杂志》等报纸和杂志上。他也曾经在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的若干节目担任评论员,还出任过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全球管理人才计划主任兼讲师。
尽管人的衰老是必然,但是,时光还是会宽待一些人 。
人类的衰老,是肉体在分子层次上进行的自我摧毁。无论是外界猛烈的攻击,还是意外的身体损耗,亦或是情感创伤,都会在积累一段时间之后损害我们的身体,甚至在我们内心出现阴暗时,也同样可以击倒我们。
人体衰老的过程,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从三十岁开始,我们的身体就会不断出现各种状况。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罹患的疾病会越来越多,身体行动的局限性会越来越大。
书中提到:
三十几岁的时候,更容易拉伤肌肉,新陈代谢速度变慢,肚子很容易变大,身体开始堆积脂肪,失去肌肉,精力下降,记忆力开始衰退。
四十几岁的时候,容易罹患三种常见的眼疾:白内障、青光眼和老年视网膜黄斑病变,很容易感到疲倦,关节变僵硬,关节更容易受伤,开始有白头发,脱发,眼袋日渐明显。
五十几岁的时候,风险加剧,普遍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体重过重,更容易骨折,容易风湿病,牙龈开始后缩,容易蛀牙,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下降,更有可能患心脏病,肚子越来越大,开始骨质疏松,开始经常忘东西,许多人眼睛始出现问题。
六十几岁的时候,心脏病发病概率更高,男性出现前列腺肥大,皮肤变薄,无法保湿,更容易感觉寒冷或是中暑,成为癌症的高危人群,有些人逐渐丧失听觉,走路速度变慢。
七十几岁的时候,会遗忘更多事情,控制排泄能力降低,逐渐丧失感官能力。
八十几岁的时候,患阿尔茨海默症概率增高。
九十几岁的时候,每年去世的比例不断上升。
有些人认为,从五十岁左右开始,人的机能和能力就开始衰退,所以,这样的人群不太有价值了,这种说法其实是片面的。
作者泰德提醒我们,评估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和工作能力,不能认为一个八十岁的人就一定比不上五十岁的人。更好的方式是要根据他在五十岁时的表现,去推测他在八十岁时的表现。
时光往往会宽待那些注重健康生活的人。
老年世界里存在多元而复杂的问题,老龄化社会危机四伏。
对于老年人来说,除了可能要独自承受孤独的销蚀之外,还可能会因为生病或者衰老,让日常生活的维持变得困难重重。
而且,还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垂涎他们财物的人。老年人财产被骗、感情被骗的例子彼彼皆是, 老年人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后,社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
为什么我们身边大多数人,总是希望别人能把自己看得年轻一些呢?这是因为社会对老人普遍存在着歧视,社会总是有意无意的将老年人边缘化,这也会导致社会问题频出。
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去研究,去解决,因为它牵扯的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是社会的根本问题。
遗憾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指出一种完美地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只是将现有的问题和种种的可能性展现给了读者,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我想,也许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年轻人应该怎么面对老年家长的需求?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职业?现在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在老年时减少病痛的折磨?
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博弈中,又该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利益?该如何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价值?这是每一个管理层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旦老龄社会出现,短期内是难以逆转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你想,人老了,自然会失去生育能力,当一个社会人口开始下滑时,其惯性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当你想起踩刹车时,很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当世界又老又穷》这本书,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写到的问题既有欧美的老牌发达国家,也有东方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同时也专门分析了正在崛起但可能“未富先老”的中国。
当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政府与社会的医疗、养老体系面临巨大考验,而相应的就业人口减少、抚养人口增多,势必会很大程度影响到经济发展与创新力,作者形容这是一场“老年海啸”。
看完此书,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悲凉。作者研究了那么多国家,悲惨案例无数,但似乎目前也没发现应对老龄化的较好方法。我们的科技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但变老以及走向死亡这件事,谁也无法逆转。
不过,书中也给出了一点点温暖与希望:
“科技让我们不断延长寿命,我们可以让多出来的寿命充满愉悦,积极生活而非无所事事,要让老人以参与者而非依赖者的身份活的更久”。
是啊,这书读得虽然让人有些悲凉,想起那首《当你老了》的歌,还是很温暖的。银发时代已来,你在哪里?又在做着什么?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