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

历史新旧教材课标交替下的教学思考

2018-10-25  本文已影响3人  李丽莉哩哩

现在正是历史的新课标已经出来和新教材正在酝酿的阶段,但是我们现在根据教学的还是过往的旧教材和旧课标。在现在教育改革频繁的前提下,我们现在也还不能确定高考和中考的题目到底是根据哪个标准来实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完全无动于衷,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改革是肯定的。所以我们根据这样的情况,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在历史新旧教材课标交替下进行有准备的教学。

讨论的主要问题

第一:根据新教材课标进行教学还是就教材课标进行教学?

第二:对于历史学科来说,这样的教材课标的改革影响大不大?

第三:是否应该在教学上针对教材进行知识点的延伸以及学术界观点的补充?

讨论主要观点

针对第一个问题:如今在新教材还没有出,只在网上流行而且新课标也还没有完全应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还是以旧教材和旧课标进行教学。现在对于初中来说,影响并没有高中那么大,初中现在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并且现在还是中考开卷的形式考试,主要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对于高中来说变动比较大,但是,这种影响并没有深入到价值观方面。新课标下强调的是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方面,辅之以时空观念、史料解释、实证能力、唯物史观等。研究课标来说,变化的主要是对于历史知识点的排列和重难点的变化。现在的课标变难,难的是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建构。我们的看法是以旧教材和旧课标教学,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史料解释的能力。

针对第二个问题:一些人认为影响很大。他们的观点是新课标引导下的新教材变动非常大。与我们现在的人教版教材完全就是两个版本,他融合了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等的教材,并且在新的教育观念的引导下,作出了很大的变化。这直接体现在知识点的建构上。课标不再像以往那样简单清晰,而是更加的抽象。这不仅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难建构知识体系。总而言之,新教材新课标的定义下,将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升了一个档次,不再是过往的单纯知识点的教学,而更加深入到了思考历史的程度。另一部分人认为影响不大。他们的观点主要是历史的知识点是固化的,历史的思考是多变的。那么,不管新课标和新教材如何的变化,知识点总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强调对于知识点深层次思考。这确实加大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这对于教学来说并不具有特别大影响。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于史料和知识点的联系思考即可。这就像数学上的一个公式,不管题目难或者简单,那我们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只需要关注条件和联系即可以把题目做出来。

针对第三个问题:是否应该在教学上针对教材进行知识点的延伸以及学术界观点的补充?对于这个问题,一些观点认为可以做必要的知识点延伸和学术界观点补充,但是不宜过多。主要观点是不仅是教科书,就算是大学的教材也不能及时的吸收学术界的成果。这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有点难,因为太多的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上,学术界的研究确实难以分身去顾及。但是,为什么还要去补充知识点和学术界的观点呢?就是因为考试。在新教材和新课标下,历史的教学走向趋向学士化和思想化,考试出题,尤其是高考,虽然是说以教材和课标为基础,但是完全死扣教材的考试是低水平的,尤其在改革后,更加注重新兴历史素养的培养。那么这种死扣教材的题型只会少不会多。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与课堂上注意到这方面,即知识点的延伸和学术界观点的补充。而这样的办法,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一举多得。

总结:历史新旧教材课标交替下的教学思考是多方面的。中学老师的思考不像大学教授和学者那样,关注在知识的整合等等方面,中学教师的思考还会关注到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师自身的具体教学上面。这种实践式的教学研究才是真正使改革落到实处,达到效果的关键。那么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上,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知识点其实是很全面的,书本上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他们求学的欲望了,我们不应该还拿着老一套的办法去对待现在新一代的学生,充分的关注学情,关注教学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