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值得看给人力量的文字少有人走的路

思想的潮流者,文化的摆渡人是如何产生的?

2017-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阳焱焱

前段时间,我听说,一所大学斥巨资建起一座先进、美丽的图书馆,里面却没什么可借的书——据说,该大学把钱都用在建馆上,反而没钱购书了。

这个行为固然滑稽可笑,像是个特例,但它体现的,却是这个时代常见的一种思维模式。

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注重外表、形式,忽视内在修养,总是根据别人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穿什么衣服、衣着举止是否优雅时尚,来评价一个人的水平和层次。这样的评价体系,导致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都出了问题。最可怕的是,本应引领思想潮流的群体中,也出现了大量混混。这些混混不但自己混日子,对活生生的生活、生命不闻不问,只说出几句令人费解的话,便把自己当成大师和思想家,还把身边的人也变成那样。他们不能为年轻人解惑,也培养不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对当下的社会来说,他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孩子,尤其是一些在高等学府里读研、读博的孩子,连善待别人、尊重别人都做不到,不但看不起别人,不懂为人着想,而且凡事计较,不断埋怨、算计,连亲人也不放过。这样的人,就算拿到了高等文凭,又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

所以,对大学来说,最主要的,应该是培养真正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品牌、大学价值,而不是打造豪华的外表,营造舒适、先进的环境,或争夺什么名利、奖项、项目。尤其重要的是,大学里必须有一批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既能从老祖宗那里继承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前人的成果和经验,又要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打破专业局限、学术圈子、文化流派等门户、门第之见,打通时空、地域、民族、国家等局限,打破形式、框框、工具的限制,跳到社会、人类的上空,观察自己为之服务的对象,又不能高高在上。这样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

为什么我说“可能”,不说“能”呢?因为,这样的人,仅仅具备了知识分子的基本素养,和一种成为知识分子的可能性,还没真正成为知识分子。算得上知识分子的人,不但要具备这种高度、这种独到的眼光,还要以自己的存在,积极地干预环境、影响社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换句话说,他不但要有知识分子的“体”,还要有知识分子的“用”。

比如,庄子是个大智者,逍遥自在,但他如果不写《逍遥游》《齐物论》等,不把快乐的方法告诉别人,他就称不上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必须用行为贡献社会,他绝不是那种躲起来空想,不理会这个世界的人。

所以我常常强调,大手印是大、手、印三者的融合,无论偏废哪一方,都不是真正的大手印。同样道理,只实现了“质”,却没有相应的“形”,就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目前,一些有知有识者可能会放弃科班教育、机械训练与书橱式的背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生活与实践、探索、求证、创造中,去体验人生、调研社会、追求真理、历练心灵。他们总是在心内寻找真理,在生活中实践、求证真理,不愿人云亦云。因此,他们才能发现自己想发现的真理,证悟自己认为的真理,探索未知和未来的真理。这种人有着独到的智慧,有着独特且深刻的眼光,能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看待世界、应对世界。他们才是真正有见识的人。

遗憾的是,这些人不一定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因此,这个注重标签的世界不一定能发现他们,即使发现了,也不一定会认可他们。

其实,许多大师都没有高学历、高文凭。比如,南怀瑾先生就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是社会公认的大师,也确实给许多人送去了清凉和营养。他这样的人,远比一些学历很高,却没有利众行为的人更高尚、更有价值。

所以,我们必须先完善自己,让自己具有高远的眼光、博大的胸怀、过人的气魄、与时俱进的智慧,才可能创造出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引领整个时代的文化。如果我们的大学能借鉴最先进的教育模式,为旧模式注入“活水”和新生力量,甩掉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选拔一大批知识分子,担任领军人才,开拓进取,实行革新,就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相反,假如我们被世俗观念、落后观念束缚,被诸多条条框框局限,就只能沦为容器,还会把很多人都变成容器,然后,整个社会都会停滞不前,甚至不断堕落。其后果,自然也会回报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因此,我出资开办“雪漠禅坛”,不定期举办公益文化讲座,跟一些有兴趣的朋友分享我的知识、经验、感悟,也解答一些问题。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带着各地的优秀文化来到这里,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多新的营养。所以,这种氛围不但有益于他们的成长,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拥有更多创新的契机与可能性,避免了文化上的“近亲繁殖”。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在这里得到了一种大善文化的熏染、一种灵魂深处的清凉,因此,他们未来必然会发生质的改变。他们之中,可能会出现学者和大师,给自己所在的领域、地区,带来一些较大的影响,甚至改变那里的人文、观念及未来,并且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和大师。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有些人也做着类似的事情,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法,为社会作出自认为的贡献。不过,我不一定认为自己在作贡献。我觉得,自己更多的是一个案例,后来者参考我的经验,就可能比我走得更快、更顺利。我也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朋友,也一起来做这样的事情。

——摘自“雪漠心学大系”之《慧心》 雪漠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