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阅读笔记

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

2017-04-05  本文已影响11人  把一千种知识装进口袋

人的价值

马克思所理解的人力(human power),是一种商品。除了表面意思的“工作要给钱”之外,最主要的含义是“人力的价值不体现在人力能生产什么,而是什么成就了这样的人力”

"The value of labor(workers' wage) is not what laborer produces but what takes to produce labor.”

举个例子,一位物理教授为什么应该比同期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薪水高?并不因为物理教授做的事比建筑工人一定对社会更有利,或者效率高。

一是因为要产生一位物理教授的投入,要比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高。所受的教育,所花费的心血和资金,还有物理教授从小到大各种选择,都要殊途同归地走在物理这一条道路上,机遇天赋后期缺一不可才有可能让他成为一名物理教授。相比建筑工人的机会成本就相对小了。

其次是因为那些本可以成为物理教授,但中途因为各种原因放弃的人的成本,也算为物理教授的成本。因为路上都是荆棘,一百万个去救公主的骑士,只有一个人成功了,公主的吻才显得弥足珍贵。公主的吻的价值是所有人投入的总价值。而如果一百万人都成功亲吻公主。。。

人力就像商品一样,需要被投资才有价值。投资越多,价值越大。可是即使有了供给,市场并不一定具有同等的消费能力。即投资越多,冒的风险也就越大。没有人否认生产一张红木沙发比一张折叠椅更有“钱途”,但顶着的“没人要”的风险也更大。

那人的价值是如何被剥削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不仅会被剥削,而且大多数人根本就意识不到。

假如一个人完成300个零件(行业标准)需要3小时,而他上班时间是8小时,那多出来的5小时就是被剥削了。 然而,因为工人本身并不知道行业标准是多少,他还是会任劳任怨的做事。这时他被剥削率就是

那假如现在公司需要提高利润,即剥削工人剩余劳动时间。老板就面临两个选择:

修改方案B:增加投资、提高效率。总工时不变,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

修改方案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总工时9小时。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更愿意选择方案B。反正工资固定,当然是总工时不变,早点回家当开心的咸鱼比较好。此种心理被称为自我参照的比较 (self-referential comparison),意思是人们更倾向于看自己的现状与过去相比如何。


那实际上呢?

方案B你现在的被剥削率为3,方案C为2。在你的境况(工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你无意识为老板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他获得了更多的钱。商品变多。而你不但一点好处都没得到,却浑然不知方案B被剥削率更高,甚至可能为做了“正确的选择”沾沾自喜。

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资本主义体系将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基于这样的基础上,利润率一定会下降。所谓的利润就是人们把应该卖3块钱的东西,卖了8块钱。而这多余的5块钱,就是最初工人们被剥削的5小时,创造的“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劳力是唯一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商品。当老板更倾向于投资固有资产,而不是提高工人工资时,商品实际价值就会降低:商品生产的越来越多,市场里的人却维持着同等的消费能力,最终工厂就会堆积一大堆卖不出去的商品。这样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就会导致工厂裁员,那么人群总的消费能力就会更低(under comsumption),开始动用储蓄直到银行里取不出钱,股票崩盘,长期经济负增长的状态——TA DA——经济危机。


后记

任何理论都有其局限。但了解、啃懂硬知识过程中所有固有价值观被刷新的过程,让人有机会联想到

自己或许是一个被剥削的工人,值得往更好的方向走去。

这种感觉很好,希望能和大家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