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专题黄帝内经自学中医

说白黄帝内经35:把脉的最佳时间和望诊看脸色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128人  中医二羊

继续读黄帝内经,今天我读的是内经《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这篇讲中医诊脉的一些技法和望色判断病情。

内经的篇章有很多独立的,但是许多却是有联系和共同点,例如这篇中的望诊看脸色其实我们在前面的读到两次,这里再次强调,可见出了把脉望诊看脸色也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事说三遍嘛。

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医的把脉,到底把的是什么,或者有些干脆排斥和否定,说把脉是妆模作样,哈哈说对了对于不懂脉的人来说就只能装模作样。我们不妨虚心来学习一下古人是怎么利用这个脉诊的。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黄帝问老师岐伯,老师啊,这个诊脉的方法是怎样的?

岐伯耐心的解释到,这个脉诊啊,最好再天刚刚亮的时候,也就早上醒过来,睁开眼还没有下床这个时候最能反映人体的状态。

其实西医也类似说法,这个时候检测的血压最准确。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人还没有活动,保持的是安静平静的状态下,所以阴气还没有动,阳气也还没有散开来,没有进食。所以经脉还没有充盈,络脉也分布也比较平均。气血平和没有乱。这个时候诊脉,通过把脉来诊病最能诊断太过的脉,也就是不正常的脉。

当然这个是说的是非常理想的状态,现实看病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们情调把脉的时候是在平静状态下就比较接近这个早上天刚亮的时候的状态。

没有太饿也没有太饱,也不是剧烈活动后,这样相对比较准确些。

当然除了保证平静状态下把脉诊断比较准确,同时也还是得配合望诊来诊断。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通过把脉来诊断,同时望诊看五色来判断五脏的情况,虚实到底是怎样的还有形体体质强弱等。这样共同来参考才能诊断,判断生死。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

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

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把脉到底把的是啥呢?

最基本状态的可以通过把脉来判断,因为脉为血之府,脉也就是学的家。一旦有病呢可以通过把脉的分析气血的情况。例如长脉相对气就比较正常,如果脉短了,就是气不够了。长短一般用关脉到寸尺的形态长短来鉴别,脉数是里有热,人会心烦,脉大是疾病加重了,大为邪气盛的表现。

脉上部寸部比较盛,这是气急表现。相反,下部的脉比较盛也就是关尺比较盛是身体会有气胀。

脉细是气少的表现,脉涩是气滞血淤的存在,往往会有心痛的症状,如果脉来象泉水一样往上涌这是病加重了,另外,脉象琴弦长没有半点生气,这是死脉。是气血已绝,生机已去的表现。

在灵枢经有条文也这样说

持气口人迎气口人迎以视其脉,坚且盛且滑者,病日进,脉软者,病将下

内经有很多条文强调这个脉判断是否有生气,柔和有力是有生机的表现。相反,如果比较硬不柔和往往是没有生气的表现,并且加重的表现。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人体能呈现出五色是对应内脏的精气充盈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的颜色红色应该象帛裹朱砂一样,红润而不显露,在一些地方这叫好水色或者桃花色,有光泽是要点。相反病色象砂石那样,色红带紫,没有光泽这种红色是不应该有的;

同理。白色应该象鹅的羽毛,白而光泽,不应该象盐那样白没有光润;

青色应该青而明润如璧玉,不应该象蓝色那样青而带沉暗色;

黄色应该象丝包着雄黄一样,黄而明润,不应该象黄土那样,枯暗无华;

黑色应该象重漆之色,光彩而润,不应该象黑土地,颜色暗沉。

正常的人呈现出来的五色是隐隐约约的,带着光泽神彩的。但是假如五脏真色暴露于外,这种颜色会比较夸张,例如黑过头,脸色黧黑。红过了,潮红等等。这些夸张的颜色都是五脏真气外脱的现象,人的寿命也就不长了。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我们人的眼睛可用来观察世间万物,分别黑白,辨别长短的。如果有的人眼睛不好使了,长短不分,黑白不清,这是精气衰竭的表现了。

我是中医二羊

读中医经典,用经典一直在路上,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黄之术。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