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那些事

2018-08-14  本文已影响28人  紫苏姚

        很喜欢写作,可惜又不懂得怎样写好一篇文章。身边的故事真的很多,尤其自去年父亲离开我们后,这一年陪伴老母亲的日子,天天听她讲述过往的日子,真的想将这些记叙下来,将来也可以作为纪念吧。 

        母亲家里兄弟姐妹八个,四男四女,母亲排行老大。母亲家在山里水乡,现在听上去都是很美的地方,但是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那是个让人捉急的地方。那时全靠一双手吃饭,出门就是山,土地也在山上,很难种出粮食,山上只能种些粟米,玉米,小麦,遇到干旱,更是颗粒无收。外公原是个乡村教师,后来因为附近读书的孩子少了,再加上自家孩子多不能去更远的地方教书,只好辞工回家帮外婆一起务农了。农闲的时候,外公又迷上了赌钱,家里的生活越发艰难,家里的女孩子也是一个个被送给了人家,最后只留了母亲和三个大点的舅舅在家中。母亲因为是老大,十二岁就被对面河的爷爷家订了亲。可是订完亲不久,外公被抓了去做壮丁,为了赎人,外公家向爷爷家要了一百多块大洋作为彩礼,为这事,母亲被奶奶数落了一辈子,更是说以后再想要块毛巾都难,这事也被母亲念了一辈子。当两家订完亲,爷爷却突然因病去世,母亲又一次被奶奶嫌弃,讲母亲是克星。

      爷爷去世时,父亲只有十二岁,叔叔才七岁,奶奶看到两个幼子精神一下子垮掉了,整日里只会哭哭泣泣,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父亲年幼的肩膀上。父亲是我一生的榜样,也是我一生最敬畏的人。十二岁辍学硬是用弱小的肩膀撑起那个贫困的家,没肥料扒狗屎,去到十里之外的地方天还未亮。学人贩卖枇杷,跟人拉纤,什么苦都咬着牙挺过去。有谁人知道父亲这之前也是个未吃过苦的公子哥啊,这也是我最敬佩父亲的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屈能伸,能享福也能吃苦,在后来大跃进浮夸风受牵连被劳动改造亦是如此。母亲,在十七岁因家乡风俗被接姑娘接到父亲家里,婆家娘家两边劳作,父亲才多了一个帮手。二年后两人才办了大事体。可是母亲直到四十二岁才下唯一的孩子,便是我。这也是奶奶第三件数落她一辈子的事情。

      写老辈人的事,就从爷爷说起吧。母亲生我很迟,在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也不在场了,我常常会觉得如果他们在世的话,一定最喜欢我。可是我谁也没见到,最喜欢我一直是我的父亲。

        爷爷名字叫佛林,老家的习俗父母是喊名字的,所以爸爸喊爷爷〞佛林哥〞。爷爷习得一些文化,也是个很勤劳的人。一生娶过两房老婆,原配叫桂凤,生得一女名金钏,一子名字已不详,当生完儿子不久桂凤便离开了人世。后来爷爷又娶了个小他近二十岁的妻子,便是我奶奶玉莲。奶奶也是命苦之人,幼年丧母,后母带大,后嫁到棉溪一户中等人家,上有太婆,婆婆均守寡家中,丈夫是这家独苗,当奶奶玉莲为家里再添一个男丁时,一家人都十分高兴。谁知好景不长,丈夫因病离世,只留下三个寡居女人守着男孩过日子,可是男孩不久也死了,于是太婆嫁了婆婆改嫁,婆婆嫁了媳妇改掉。一户人家就这么败落了。奶奶嫁给爷爷是不愿意的,她嫌爷爷年纪大了,但又争不过命运,于是成婚之时与爷爷约法三章,她只管在家烧饭带孩子,不上山务农。爷爷是喜欢她的,答应她的所有条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是如此,从不让奶奶吃苦,地里的活干不过来请人做也不舍得奶奶下地。

        爷爷在娶奶奶之前已有一女一子,女儿早早嫁到棉潭一户生意人家,生活还过得去。儿子却先天癲痫,怕他乱跑,一直关在一间小房间里,到了十八岁他还是离开了人世。父亲说他还见过这个哥哥,长得非常漂亮,可惜英年早逝。奶奶又为爷爷生了两个儿子,生父亲时爷爷已经五十多了,老年失子再得子,爷爷非常疼爱父亲,生怕留不住,父亲小时候都是银锁银环挂着的,父亲又生得机灵更是得到爷爷宠爱,九岁才送去私塾学习,父亲后来硬是凭借这三年私塾的功底在外闯下自己的事业。爷爷是个很能干的人,开店做生意,拉纤,甚至做纸扎,什么活都干,一家过得还是挺美满的。爷爷一生也是经历过很多事的人,当经营的杂货店意外起火,家境开始逐渐衰落。兄弟为争夺族人的过继权大打出手,打官司,还躲到棉溪大娘舅家。我们那个村分上坦和下坦,我们属于上坦,当时两村共用一个祠堂,后来两个村子常常为争祠堂起矛盾打官司,一次祠堂意外起火,下坦人怀疑是我爷爷所为,将我爷爷绑在梁柱上准备火祭,爷爷当时在隔壁九砂村有个拜把兄弟听到口信,带了一帮子兄弟才将爷爷救下。爷爷在村子里也算是有名望的人,大家有事都找他商量,而爷爷又是个热心肠的人,只要有人求,他定不推辞。听母亲说爷爷的死与他爱帮助人有关系。那一年,邻村有个人遇到点小事想不开,上吊自尽了,那家人便去寻爷爷去为他们驱鬼神,爷爷推辞不掉就去了,回来爷爷就发起高烧,不久就去世了。大家说许是受了惊吓吧。多年后母亲告诉我这个故事,我才为自己有灵性有第六感找到了根源。爷爷的去世让这个家陷入了困境。奶奶养尊处优惯了,除了天天以泪洗脸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支撑这个家。十二岁的父亲便从学校退了学,跟着大人下地劳作,他继承了爷爷的勤劳,努力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父亲承继了爷爷身上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有责任有担当,这些在他一生中穿插其中,使父亲在他这一生中一直被大家称赞与敬仰。

        而母亲也一样从外婆身上遗传吃苦耐劳,勤劳善良,任劳任怨,懂得隐忍的品质。

          外婆的娘家是和爷爷家是一个村的,嫁到对河的外公家。说起外公家要从太外公说起了。太外公一生也娶了两位妻子,原配夫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孩子们都成家后,以为可以轻松过日子的时候却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太外婆走后,经家人撮合,让太外婆寡居的亲妹妹做了填房,还带了一个女儿。太外公是个有头脑的庄稼人,娶新妻子之后,便分了家,将土地全部分给两个儿子,再在两个儿子处抽一块良田,言明死后各家领回,而分家后再置的田地,两个儿子不得再分。这样一分家,避免了以后的争吵。而后来,太外公又相继添子,除去两个夭折的儿子,还剩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小女儿刚断奶就被人家抱去收养,后来被许配给一户人家,新郎倌是站在椅子上完成仪式的。所幸解放了,家里才带她回来,但回来时已经和家人生分了。太外公去世后,大家按他在世前的按排,一家人和和睦睦,没有纷争。

        外婆嫁进来后不久,就分了家。外公因为识得些字在外村做教书先生,农忙时才回来帮忙外婆,所以地里的活平时都落在外婆身上。外婆在生母亲之前曾夭折过一个孩子,所以母亲出生后,一家人当宝贝似的。后来外婆陆续生下小姨,舅舅。孩子多了,外公也不能再去外村教书了,后来和他兄弟都染上赌博的恶习,家里的地也被他俩背着家里卖掉,当时太外公还在,气得直拍胸脯。外公外婆一共生养了四男四女,除了母亲十七岁被婆家接姑娘接走,一个小姨十二岁也许给婆家,另外两个小姨,一个三岁被一户无孩子的人家抱养,走的时候外婆告诉她去人家可以吃干饭了,不用天天吃稀饭了。她却哭着说,我不喜欢吃干饭,我爱吃稀饭,可是终究还是被带走了,谁知没两年,养父死了,养母带着她改嫁漳潭,但是这个养父容不下她,又将她送给另一户人家收,直到解放后自已做主嫁给了小姨夫,小姨夫虽然瞎了一只眼,满脸麻子,但心地很好,人也聪明是村里的会计,小姨生了三儿二女,最小的儿子才三,四岁,小姨夫却撇下一家人离开了人世。另一个小姨三岁也被生了一个夭折一个的大表姐领养了。最小的舅舅三岁也被过继给一户同姓人家。最后家中就剩三个舅舅在家中。而最大的舅舅在七岁时,因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被一个孩子喊〞鬼来了〞吓得回家就高烧不醒,后来还是邻村一个懂点中医的给他前后身挑了筋脉才缓过来,病后耳朵就听不见了,一辈子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这个舅舅却是兄弟姐妹中最聪明的一个,他凭着半年的私塾,认识了许多字,还自己摸索学会唇语和手语,还做生意自食其力,因为一生未娶妻生子,老了被政府收进福利院。但也是这个聋子舅舅却让外婆在四十七岁因舅舅与人发生争执,将人打伤,吓得连夜悬梁自尽了。留下三个舅舅相依为命。

        母亲常常说,如果不是解放了,他们这一家人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生活。因为苦过,母亲一生节俭,从不浪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