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 敏捷教练工具箱

护理“三查八对”有感--敏捷团队的需求沟通

2020-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琉璃海_41b7

       每次去医院需要输液或者抽血化验,当我递过单子,护士姐姐一般会问我叫什么名字,我需要对答后,护士姐姐才会给我接着做化验。问得多了,我就会想:“单子上不是写着呢吗?你自己不会看啊?”  后来,我知道了护理专业有一个说法,叫“三查,八对” ,其中的八对,就有核对姓名这一样,怎么对呢?就你需要你自己把姓名报给化验人员。

     为什么化验输液之前护士要再三核对姓名?护士在化验输液与用药之前向必须向患者核对姓名。否则输错液体,发错药,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护理差错,甚至是护理事故。不仅患者遭殃受罪,护士也要受牵连。“三查八对”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为了普及护理专业的知识,只是在大家提到需求不清晰的时候,我联想到了在其他行业也同样会发生的类似问题:开发者(护士)无法清晰知道需求人员(患者)的具体需求。而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应对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他们让患者报自己的姓名,护士拿到单子与之核对,这与我们在开发时与需求人员进行沟通的场景不谋而合。我们叫“反串讲”。反串讲是指开发者理解需求之后,对需求发布者进行讲解。这样,如果开发人员理解的需求与需求方要求有差异就能极大避免了。需求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护士在给患者输液化验的时候,如果要治疗的患者就是错的,那后面的工作根本是徒劳的,甚至是“要命”的。

      曾有国外的测试领域的专家做过统计:“在所有产生的bug中,82%的bug是与需求相关的”。(Richard Bender--对比给予需求的不同的测试方法),开发人员需求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了软件最后成品的质量。在一个敏捷的团队中,我们对于需求的理解,着重点主要在于:如何有效沟通。

     如何有效沟通呢?对于开发团队来说,不过分依赖书面文档,利用对话,逐步细化,形成用户故事。在scrum中,我们将对话用作缺包需求可让妥善讨论与沟通的关键工具。口头沟通具有高信息度和快速反馈的优势,能更简便取得共识。另外,对话使得双向沟通成为可能,可以己法与问题和机会的想法,阅读文档并不能收获这样的效果。而且,并非所有需求都需要在相同的时间内都需要关注,只关注其中当前最需要做的需求即可,我们要求逐步细化,及时把庞大,较少细节的需求分解成一组更小,更细的条目。最终,我们希望团队成员可以形成一系列可执行的用户故事,《Scrum精髓--敏捷转型指南》里还提供了一个好的用户故事的INVEST原则可供参考,即:独立松耦合(Independent),可协商(Negotiable),有价值(Valuable),可估算(Estimatable),大小合适(Small),可测试(Testable)。

    对于团队成员内部之间的需求沟通:团队成员的广泛沟通,透明沟通。敏捷宣言告诉我们: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所以面对面的沟通是首选的方法,团队成员需要用最小的成本快速有效地沟通。另外,控制团队规模也能提高沟通效率。团队的沟通渠道和成员数量根据公式N(N-1)/2,团队的沟通效率与团队人员数量是成平方增长的,人太多了,沟通效率会更低;除了广泛沟通,透明沟通也有必要,简而言之就是互相沟通的时候,坦诚并靠谱。透明沟通使得所有成员都能清楚现状,不会觉得意外,另外,还能增加团队凝聚力。

     总之,需求的有效沟通既关键又重要,敏捷团队要求的面对面沟通并细化需求形成用户故事,广泛沟通与透明沟通,极大地增强了沟通的效率,避免了文档沟通的低效与复杂程度,敏捷团队成员需要一起共同思考,拥抱变化,积极改进与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