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最有效学习方法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知行合一忠友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持续不断地学习,同样很努力,同学们成绩有高有低,虽然智商占据一部分因素,但大部分人还是学习方法的差异造成的,而《认知天性》就是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刻意练习”的概念,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认清学习的本来面目!

1.“心智模型”:你的技能是一种条件反射
    对自己的知识可以运用而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是另一回事,达到条件反射的状态也是高手跟普通人员的区别。
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打造“心智模型”的过程。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够做到这些,你才算学会了一门知识,或者掌握了某项技能。只有这样,在你需要某个知识的时候它才会自动出现。欧洲足球比较强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通过刻意练习达到了条件反射的程度。
2. 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
    目前不管在什么领域,人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或一门知识的时候,都倾向于反复阅读书本,并且进行集中练习。孩子们认真地记笔记,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或者在深夜里一遍又一遍地抄写。重复阅读与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在这个毫无挑战的过程里,你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了”的错觉。但实际上这种方法达不到真正的精通,也无法产生持久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最终,会在考试时“原形毕露”。看完一本书后,有没有试过把书合上,自己来复述一遍书的内容?在接触新知识时,你有没有试着把他们和已知联系起来,或者找找书本外的例子?如果答案是没有,那么对不起,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3. 知识链与记忆结
    结绳记事,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喻成一条细链,把知识比作一颗又一颗的串珠,那么学习就是往细链上串珠的过程。重复阅读就像反复把珠子串上细链,却任由它们从链条的另一端掉落。那么怎样才能让串珠留在上面呢?没错,打一个结。
    学习过程中,要为自己的知识链打上记忆结,你需要检索,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最好的检索其实就是考试。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自我检测,你的记忆就会得到强化。
    实验人员安排了两组八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科学课的一些小知识。一组人仍采用老办法,在老师的带领下重复阅读,但没有测试;另一组人需要经常接受关于这些知识点的小测验。一个月以后大考,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测验来学习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是A-;而在考察那些仅作复习但是没有测验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分数为C+。
    虽然学生们反感考试,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考试可能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

  1. 学习有三个步骤
        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个名叫米娅的中尉,她曾在23岁时被派驻到琉球群岛负责后勤工作。按照要求,她必须要通过跳伞训练。跳伞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原则是:不允许学生带笔记本。你只需要倾听,观察,在心里演练以及执行。在跳伞学校这个地方,测验是最主要的授课工具,教练们永远用测验来推动学习。如果测验通不过,你就无需再进行下去,直接离开即可。
        不管多么复杂的知识或技能学习,都逃不出以下三个步骤:
    1)编码。假如你是米娅,站在沙坑里看教练演示时,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信息,形成一种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叫作编码。而大脑中的这些心理表征,它们就好像是我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几句话,只是短期记忆。
    2)巩固。把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就叫作巩固。简单说来,就是重复练习,因为新学到的知识并不稳固。比如在米娅学跳伞时,需要不断地练习,得到纠正,然后再练习。这个过程都是在短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力。上文中提到的“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行为,其实都止步于巩固
    3)检索。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若想让学习成果更牢靠,我们在把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就必须把练习做扎实。同时,不断地自我检测,会“逼迫”我们把所有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检索线”,这样在日后我们回忆起这些知识时才会游刃有余。比如在米娅学跳伞的过程中,伴随着每次进阶都有相应难度的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进行到下一环节,直至最终形成她对跳伞的心智模型。
二、“后刻意练习”让你好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1.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从前我们讲过《刻意练习》,书里所倡导的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和fix it(修正)的“3F原则”,就是让你在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同一件事情。而《认知天性》中可以发现进步的一点: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它对于真正掌握某项技能来说无益。
  2. 间隔练习有奇效
        为何间隔练习更有效?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且和已知联系起来。而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持久记忆则需要花时间进行心理演练以及其他巩固过程。正因为如此,间隔练习才更为有效。
  3. “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我们通常认为干扰不利于学习,但某种类型的干扰可以给学习带来一些好处,而且有时效果会出奇地好。
    而事实证明,当教学大纲的编排顺序不同于课本内容时,学生就要下功夫弄清课程的主旨,还需要把不一样的东西对应起来,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回忆内容。而且当一段文字中有单词缺少字母需要读者自行补齐的时候,阅读速度就会放慢,但记忆会更加牢固。
        改变正常的表达形式会带来困难,干扰了学习的流畅性。但这种困难会让学习者更努力地构建一种合理的解读。这些增强我们学习效果的干扰,就叫作“良性干扰”。
  4. “合意困难”vs“难得要死”
        在别人教给你答案之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更好,哪怕在尝试中会犯下一些错误。当学生们在自己的“试错”后能得到纠正性的反馈,这会加深他们的记忆。适度的失败感不是坏事,学新东西时遇到的困难是有益处的,因为尝试解决一个难题比坐等解决方案对我们来说更有帮助。
    困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能触发编码和检索的过程,从而促进理解和记忆。
    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因为人们很少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关于技能与能力的负面反馈,人们不愿意讲坏消息。其次,因为元认知的存在,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表现究竟如何。
  5. 给学习者的三条建议
    1)学会巩固记忆。间隔练习,努力检索,这些花费力气的巩固过程会让你学到的东西变得具有可塑性,能够让你产生自己的理解,强化与已知的联系并建立牢固的心理线索和检索路径。所以真正能让我们重新巩固并深入学习知识的,其实就是“重构”这个过程。
    2)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如果你的练习下够了功夫,就会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技能融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形成了心智模型。对应某项技能的心智模型就像大脑中一款又一款的“应用程序”,通过学习你可以积累大量的心智模型。
    3)学会举一反三。在不同时机、不同环境下多次进行检索练习,期间穿插不同的学习资料,这样做有助于给这些资料建立新的联系,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的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不仅强化了你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还可以增加检索线的数量,让它们能够充分应用于更多场合。学了知识,我们要多在生活中实践。
三、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1. 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
    大脑的构造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但神经网络的精细结构可以由经验来塑造。这也就是说,大脑是会变化的,尤其是通过学习,大脑中整合记忆的区域——海马体,会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下次学习新知识中继续发挥作用。越学习,越聪明。
  2. 如何放大你的智力
    我们像专家一样思考。自律、严谨、加强自我磨炼,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家”为目标去学习某项技能或某门知识,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3. 学习策略
    给广大职场人的策略有:多做检索和反思,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会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到投入其中,如果“心流”体验很多,这会有助于你对自己的专业产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
    给学生的策略有:
    第一,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不要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阅读,要多用回忆来挑战自己;
    第二,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学习某些知识后,过一段时间再做测试,给出一定的间隔;
    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在未来少走弯路,节约注意力,才能更有效的成就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