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集中营

【认知升级】·第十九天|凡事只说Yes,会怎样?

2018-04-03  本文已影响291人  儒商诗人

大家好,我是儒商,今天给您分享更多王烁的专题-《30天认知训练》

欢迎订阅连载文集-《认知训练营》&关注认知升级·集中营

观看《认知训练营》过往内容

文 | 王烁 编辑 | 儒商诗人来源 | 《30天认知训练营》微信公众号:儒商诗人

| Begin |

晚上好,我是儒商。今天我们一起与王烁老师一起来探讨一种人生态度:只说Yes。什么叫只说Yes呢?就是接受一切。 说no显得聪明,但阻拦了对话展开。让对方充分表达,我们才有收获的可能。

我是新闻工作者,工作是采访,跟人说话。采访就有录音,录音就要整理,每次重听录音,都是后悔、反省、立志不再重犯,然后下次再犯的过程。后悔、反省、立志,因为听见自己在对话中总是急于说话,往往是在对方马上就要说到关键的时候,插话,打断,对话于是转向,机会流逝再不回来。

我之所以总要插话,打断,换着各种花样向对方说“no,未必,不见得,还有另外一种思路”,如此种种,无非是要向对方展示:你说的我都听懂了,我这么理解是不是很深刻,我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哪怕是你说的我也不盲从,我水平就是这么高。

好记者都有过与我相似的经历和后悔。我看到过一个公认的对话能手在朋友圈公开忏悔。我点了赞,跟她隔空握手。记者不是演员,向对方展示自己不是我们的工作,让对方充分展开才是。

这不光适用于记者。 “你说话的时候学不到任何东西。” 我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希勒(Robert Shiller)的课上听到这话,大悟。自己说得再爽,也没有收获,没有获得新东西,自己这点事自己都清楚。

让对方充分表达,我们才有收获的可能。

01

无剧本即兴表演:永远对同伴说yes

《道德经》讲:上善若水,不争,善处其下,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换句话说,水对一切坚硬高大的东西说yes,然后就赢了。

对话是对方发来的邀请,你说yes就是接受,说no就是拦阻。多说yes少说no,说no显得聪明,但阻拦了对话展开。约翰斯通(Keith Johnstone)说,说no和说yes各有所获,说no的人获得安全感,因为留在自己熟悉的原地;说yes的人才能开启朝向新世界的历险。 说no,就还是你自己而已;说yes,对话者才能合并彼此的经历和想象,共同走向未知。

说出这番话的约翰斯通是无剧本即兴表演的创始人。读他写的《即兴表演》(Impro)这本书,我意识到表演对人性的体察需要做到如此深刻细密。

Impro,是improvisation的简称,就是即兴表演。即兴表演没有剧本也无需排练。演员上台,观众现场点题,随便点什么题,演员就展开对话,表演动作,演上一回。

表演很难,很多人为了不上台什么都做得出来。无剧本即兴表演就更难,我上去必然呆若木鸡。名作家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畅销书《眨眼之间》(Blink)里说,与其上台即兴表演,绝大多数人宁愿上刀山下火海。

约翰斯通则说,无剧本即兴表演这事又没有那么难, 决窍就在于永远对同伴说yes,绝不说no。 他说什么,你顺着说,他再顺着你说,如是迭代,必有奇遇。

放下禁锢,灵感自然涌现

举个例子。

第一个演员演病人,说腿坏了。第二个演员演医生,说得截肢。病人说不行,太痛。这就变成了尬聊,演不下去了。约翰斯通叫停,重申禁止说no。

重新来过。

病人说腿坏了。医生说得截肢。病人说你上次已经截过了呀。医生说那这次是不是你刚安上的木腿生虫了?那也得截。病人一惊把椅子碰倒,顺势说截也来不及了,已经传染给椅子了。

这就不再是尬聊,已经有了个有趣故事的坯子。

好的即兴演员顺流而下,彼此配合默契仿佛有通灵术,因为他们对所有来自对方的邀请都接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获得自由和从容。

对我们日常中的对话来说,顺流而下的对话同样不需要各种机智,只需要接受、包容和展开。真佛只说家常话,就是这些话:

“对;从哪里开始讲?你的想法是什么?接着说吧;然后呢?解释一下好吗?接下来是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的事?我再陪你说会儿吧。”

顺流而下也可以是什么也不说,只是专注倾听,偶尔点头。

我说yes太少,说no太多。这是个问题,得改。

读到年轻人林晅写的文章,她在耶鲁学过六周即兴表演,从此改变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冒险的理解,她有这些体会:

第一,先上台,做了再说。

第二,抛弃预设和既定套路,拥抱不确定。

表演在同伴彼此互动中几乎随机地展开,你无法预测下一句话是什么,同伴抛过来的任何话头,你只能接受,承认,顺势展开,对方也同样。

第三,绝对开放的结构使每个人都贡献出想象力,把故事无限地接下去。

这个开放结构在即兴表演中叫作“yes,and……”,用中文说叫“对,而且……”,无论什么先接住,再展开。

第四,不做预判。不去想象接下来会怎样,而是聚焦在正在展开的情节上,为它添油加醋,寻找合理性。

你放心,一定找得到。而且,你找我找他找,层层叠加,令人惊喜意外的情节自己会涌现出来。

这些启发当然不只适用于舞台之上。 人生是场没有中场休息的即兴表演,想不想上场我们都注定是演员。 正如林晅所发现的那样,做好演员的关键第一步是放下。

约翰斯通很多年前去学画。老师告诉他,随便画。但随便这件事,约翰斯通不会。老师说,你学学孩子,他们都会。他不服气,“你让孩子画棵树,从来没画过,肯定也不会画,怎么办?”

老师说,“让他去观察一棵树,不行就去摸这棵树,再不行就爬这棵树。”

“还是不会画怎么办?”

“让他用泥巴塑一棵好了。”

老师告诉他,孩子不会失败,因为孩子不应该失败,失败只属于老师。学生肯定能做成,而成功的老师必须找到让学生能做成的那个具体通道,不论它是什么。

约翰斯通顿悟。他反过来明白, 孩子不是没有长大的成人,成人却是已经枯萎的孩子。把成人身体里的孩子解放出来,就能释放出各种可能。这变成他训练即兴表演者的哲学。

放下自己,把从小到大学到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聪明什么愚蠢,什么干净什么肮脏,所有规矩都清空,所有禁制都解开,有趣想法自己会蹦出来。不要担心释放出来的本我有点疯癫。老师重在身教,光说可以疯不够,要把自己作为榜样展示给学生:我比你还疯,疯了这么久,还不是好好的?

表演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他只是以身作则,放下责任约束,解开学生身上外加和自加的各种禁制,使其对舞台上放飞自我完全免责,表演就会自己涌现。

约翰斯通说, 放下是第一步而不是全部: 必须告诉演员们怎么演、演什么都可以,不用为演的和想的任何东西负任何责任,要不然他们根本就演不动。老师必须替他们免责。当然,松开的另一面是收拢。等将来他们已经成为好演员之后,自己会把责任重新担起来,那时他们对自己是什么样的演员有更真切理解。

先放弃自控,再找回自控,好演员身上放弃自控与保持自控融为

一炉。

夫子把这叫作从心所欲,不逾矩。

02

关于讲故事的故事

最后讲个故事,是个关于讲故事的故事。

约翰斯通让演员讲个故事。对方说讲不出来。约翰斯通说我有个故事,你负责猜就好,我负责回答是与不是。这简单,对方答应,开始猜。

“故事里有人吗?”

“没有。”

“有大楼吗?”

“有。”

“有飞机吗?”

“没有。”

“有虫子吗?”

“有。”

“虫子角色重要吗?”

“是。”

“虫子在地下吗?”

“不是。”

“虫子住在大楼里吗?”

“是。”

“虫子无害吗?”

“不。”

“它们会统治世界吗?”

“会。”

“它们是慢慢地统治了世界吗?”

“不是。”

“大楼是人以前建造的吗?”

“是。”

讲到这里,一个科幻惊悚故事已经露出轮廓。它不是约翰斯通的故事,而是那个以为自己不会讲故事的女演员的故事。只要不用她承担讲故事的责任,她自己就把故事讲出来了。我们每个人都跟她一样。

先放下,将来再扛起来。

本讲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即兴喜剧背后“只说Yes”的理念。这是一种人生态度, 当你接受和拥抱变化的时候,令人惊喜意外的情节自己就能涌现出来。

听到这里,相信你可能想到了,我们在认知训练的第一天,《什么是查理·芒格的人生开关》中说过,人有一个开关是“讨厌不确定性”,要破解这个开关,就需要我们这里的,面对外界和变化,多说Yes。

今天认知训练的灵感来源,是无剧本即兴表演的创始人约翰斯通写的一本书《即兴表演》,推荐你去看看。

今日思考

王烁老师给我们留一个互动: 你可以试着和你的朋友一起玩一下“Yes,and”这个游戏,看看你们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如果你有一个内向的朋友,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相信会对他有所启发。

明天,我们会进入一个新的模块,一起来讨论几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忠诚是什么,你应该如何选择忠诚的限度,什么时候应该发声,什么时候应该退出。明天见。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