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给人力量的文字想法

内在探索:病

2024-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看心空间

图文/喜悦

早些年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认识了“焦虑”与“恐惧”这些词汇。

当时,也只是概念性的认识,虽然它们已经发生在自己身上,却并没有认真仔细去体验它们。

更不知道它们在自己身上作用时候,所引发的一些列问题,那是“病”,是结果,是端倪,是病痛因。

“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下来了,可是却发现依然两眼一抹黑,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那是一种寄希望于外在,而体验到的很深的茫然无措。那依然是一个“病”——自己未知的病。

所幸的是,依然有许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学习”,可以不断大量汲取心灵感兴趣的东西。

“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成了一个摆设,被搁置起来了,而内在探索之路却开始了。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经验着“焦虑”、“恐惧”、“迷茫”、“无助”……来到自己,而自己不知所措,混乱地面对着这些发生……

才发现“语言与词汇”是多么表面的东西,而且它来自于头脑,它是一种定义,一个标签,它只是方便于想要了解它们的人的辅助工具️。

而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个真实的体验,它不是语言和词汇所能概括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没有切身体验某些东西,而先听到一些概念的时候,会感觉到晦涩难懂,感觉到空洞无物。

它只是一个“线索”,吸引对它们感兴趣的人往更深处前行,去真正地了解它们……

是,只有对“病”感兴趣的人,才会对它们感兴趣,它开始让自己以身试法……

慢慢地,当看着那些恐惧和恐惧因,焦虑与焦虑因的时候,开始有一点点“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了。

原来,在焦虑与恐惧背后,内在都有一些自我欲求的东西在里面,而这个部分却是被掩盖起来的。

那是自我的匮乏感与不圆满感的呈现,它试图通过自我的“作为”要达到一些什么,实现一些什么。

它运作,而自己却看不见它运作,它作为,而自己却不了解它为何作为。焦虑与恐惧显现出来的时候,看上去是一个“病”,但它却不是真正的病因,只是一个症状显现。

它已经是“下游”的东西,而那个“上游”的是需要被认识和了解的。

一层层抽丝剥茧,一层层看见自己内在的发生,却并没有想到,只是如此,身心竟然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对于“自己”的“看见与观照”,完全只是处于“好奇”,想要探索和了解,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竟然开始发生了。

不断地去看见那个“病”,看见未知发生的时候,自己的反应,自己的感受,便知道那个“病”是不是存在。

如果是病态的,一定是混乱、无力、纠结、撕扯、 头昏脑涨的。如果是无病状态,则是清明、欢喜、自在的。

“身心”的状态就是一个“结果”,而结果不断呈现与变化。

“慢性病”的一个主要呈现便是经年累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仅有的欢愉时刻极其短暂。

那就是自己曾经的现状呀,却不知自己已经“病”了许久许久。

……

——#内在探索#回归自己#觉知力书写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