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烟斋书香澜梦书香每期主题优秀文选

记忆里的味道

2023-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妙笔生花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7期“味”专题活动。

时间的加成,会让很多记忆里的味道,成为永恒。

小时候,我住的是那种老上海特有的弄堂平房。因为是建在最市中心的地方,寸土寸金的地段,压缩了整片老房子的密度。所以别看我们的弄堂里,只有区区的两排房子,这儿的人口密度,可是相当的紧凑。

水泥砖头加上木质结构的房子,胡乱拼凑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破房子,看起来的确和美观搭不上边。但在我童年的记忆力,这里可是盛产各种外面吃不到的美味的地方。

我长大之后依然特别喜欢吃的一些东西,无一例外都承载着小时候美好的回忆。虽然时过境迁,有的老味道已经很难巡回,但我依然在寻找这些美妙滋味的路上,寻寻觅觅。

1、五香豆

在上海话里,五香豆叫册屁豆。听起来不怎么雅观的名字,却是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的一口零嘴。

从弄堂口进来的第一个拐角,是谭爷爷的家。谭爷爷总是喜欢拿一把躺椅,坐在拐角处的遮阳棚下乘凉。小时候我们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他笑嘻嘻地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大罐五香豆,对着我们穷招手,呼唤我们这些小朋友来吃豆。

这种招数,对于我这样的小馋猫来讲,特别管用。我是绝不会放弃这样香香嘴的好机会的。所以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甜甜地叫一声“谭爷爷好!”然后就肆无忌惮地把小手伸进玻璃罐子里,抓起一大把,就往嘴里塞。现在想想,这吃相实在太难看。但这种时候,谭爷爷总是笑得特别开心。然后就喜欢拉着我们聊聊天,他会问我们今天在幼儿园里开心吗,学了些什么本领啦,有没有拿到小红花之类的话题。我们吃得满嘴冒油,也都会含含糊糊地一一作答。

长大后才知道。对于小辈们都不在身边的谭爷爷来说,也许每天的日子都是苍白而孤单的。他只是希望用一些好吃的,把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小朋友吸引过去,好让自己的周遭热闹起来,这样就能把寂寞赶走。

那时候,我觉得谭爷爷家的五香豆是最好吃。长大之后,就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吃的五香豆了。事实上,这些五香豆的确都是谭爷爷自己炸制的,也不知道他在里面添加了什么神奇的配方,他给的豆比外面买的要好吃很多倍。后来想想,也许加的是谭爷爷对于小辈们的关爱吧。

2、狮子头

我们上海人家,偏爱的是那口偏甜的红烧狮子头。这对于偏爱肉食的我来说,简直是爱到骨子里的一道菜。

每当家里烧狮子头的时候,母亲总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讲述那个我小时候偷肉吃的小故事。

那年我还很小,具体几岁记不清了。只知道我当时的个子还没有餐桌高。我从外面玩耍回来后,看到桌上摆了一盘红灿灿的肉。看着这晶莹剔透的色泽,饥肠辘辘的我早已口水直流。于是我踮起脚尖用力地去够那盘肉,最终得手后,我便一口一口吃个香甜。忙里忙外的母亲,当时也没有注意到我偷偷摸摸的举动。直到晚饭的时候,大家才发现那盘红烧肉里的肥肉,全都被咬了个精光,剩下的都是好吃的精肉。父母看着我一脸心虚的表情,哈哈大笑。也难怪,小孩子第一次吃红烧肉,都不知哪一部分是好吃的,误以为晶莹剔透的大肥肉,就是最好吃的部分。

后来我就得到了一个肉祖宗的称号,父亲开始经常给我做狮子头吃。美其名曰,这样我就不用纠结吃肥肉还是瘦肉了。其实我知道他这都是在笑话我呢。但只要有好吃的,我是不在意这些的。

父亲每次做狮子头,总会做一脸盆那么多。所以这种时候,馋嘴的我,是绝对不肯离开厨房的。我总是自称是父亲的好帮手,其实为的,就是那口刚油炸出来的狮子头。狮子头要先油炸出来,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存其全部的美味。然后按需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每天拿一包出来解冻,再放点酱油和糖,就是真正的红烧狮子头了。

所以只有父亲在油炸的时候,侯在他身边,才能吃到最新鲜油炸出来的狮子头。这一口鲜香酥脆,是外面哪都吃不到的醇香美味。

狮子头这玩意,每家每户做出来的味道都天差地别。有的人家喜欢放马蹄,有的人家生姜会放很多,有的人家甚至还会放一些油条在里面。我嫁人之后,婆婆也经常会做狮子头给我吃。婆婆喜欢参一点面粉放多一些的鸡蛋在里面,虽然味道也挺好,但总不是娘家的味道。

父亲喜欢做纯肉的狮子头,什么乱七八糟都不放。所以他做的狮子头,个大饱满且特别硬实。所以无论我吃过多少种不一样的狮子头,还是最喜欢父亲做的简单粗暴版本的狮子头,因为那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谁也替代不了。

现在我嫁人了,回娘家的次数也少了。虽然我只要吼一声,父亲还是会心甘情愿给我做很多狮子头。只是看着父亲两鬓的白发,我也不想让他过多劳累,所以也不太和他提这个麻烦的要求。在我看来,只要他健康长寿,对我来说,比吃一百个狮子头还要开心。味道在记忆里,是永远不会消失的香浓。

3、黑芝麻汤团

小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包汤团。虽然家里不富裕,但过年的习俗,以及其中的各种讲究却是极其复杂。

从小年夜开始,我们这些小辈们的嘴,就跟抹了蜜一样的甜,各种吉祥话说个不停。那段时间,我们这些“见钱眼开”的小孩子们,感觉能把字典里所有适合过年用的吉祥话,都给那些发红包的长辈们说了个遍。可即便这样,大红包还是得等到大年夜的晚上,给家里最年长的长辈们跪下来磕了头之后,才能拿到。

年夜饭的饭桌上肯定要有一道鱼的菜,寓意年年有余。但其实家里还会多烧一条鱼,不是用来吃的,妈妈会直接放进冰箱里,这一放,得放好几天,得到过了新年才可以倒掉。年初一的大清早,眼睛睁开来之后,是不可以说话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放在枕头底下的云片糕吃掉,然后才可以相互说吉利话。这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一定节节高升。

当然了,在所有的习俗之中,做汤团的活动,是年幼的我最喜欢的事情。北方是在闹元宵的时候才吃上元宵,我们南方是年初一一大早必须先吃汤团。所以大年夜的晚上,除了吃年夜饭、磕头领红包、放鞭炮等一些常规活动之外,一大家子还必须把第二天的汤团给包出来。

而且更让我开心的是,过年的时候,没有人会催着我们这些小孩子早点上床睡觉,所以半夜包汤团的活动,我们每个小孩子都能参加。

我这个人从小就是手残党。馄饨是学了很久才会包的,饺子是一直包不来,唯独汤团我包起来最得心应手,因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的活了。

大人们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小孩子也玩得不亦乐乎。在我们看来,就不就是天然的橡皮泥玩具吗?所以在大圆桌上,就能看到我们这些抹得满脸是粉的小孩子们,嬉皮笑脸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包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太圆润甚至有些丑萌的汤团。

可能是自己亲自劳动而来的果实,总觉得特别香甜。年初一一早的黑芝麻汤团,我这样的小鬼头,一次竟然能吃四个。

滚烫的汤团从锅子里乘出来的时候,还冒着热乎乎的烟气。馋嘴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先咬开一个口子,然后便看到黑溜溜的黑芝麻馅,慢慢悠悠地从里面流了出来。这时候再用吹一吹,就会凉得特别快。然后拿起勺子一口吞下。甜滋滋的黑芝麻与软糯香甜的糯米皮柔和在一起,产生的绝佳口感,让人吞下一个之后,立刻就想再吃下一个。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狼吞虎咽的样子,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到现在为止,面食里面我最爱的还是那口黑芝麻汤团。虽然市面上各种口味的汤团层出不穷,但黑芝麻口味的汤团,还是我心目中永恒的经典口味,无可替代。

只是现在过年的年味远不如小时候那般热闹而繁复。大家也都不高兴自己包汤团,而是会选择购买现成的汤团而已。这样的做法,少了很多年味的同时,也少了一些过年的气氛。所以我更加怀念小时候现包的那口浓浓的香甜。

很开心的是,这些记忆里的味道,都不是多么稀罕的食物,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吃得到这些美味佳肴。只是自己年纪越大,就越发觉得这些记忆里的味道,弥足珍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其美味的加乘,就变得越发强烈。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也许可以从我这里开始,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重拾起这些儿时的美味。这样我的孩子,也能拥有和我小时候一样对于美味的美好记忆。我想,这就是爱的传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