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和运营

【学习摘要】掌握高效学习的规则实现快速成长

2017-08-04  本文已影响9人  蕉棠树下的小白

凯勒帕帕森有一本书,书名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指出人生的秘密,就是只做一件事,其他都不值一提。同时这也是想要获得成功的唯一捷径。至于那件事应该是什么,对于不同人而言,都会找到不同的答案。

而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若说有一件每个人都一定要做的事,我想或许这个选择就是学习。

虽然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大概是每个人所共有的童年口号。然而,如同每个个体的成长有快慢的差异,学习也同样如此。

即使是两个个人素质和生活环境都相似的人,也会因为学习方法上的选择差异,得到相差极大的学习效果。这一点,相信每一个认真学习过的人都能够感同身受。

尤其是在人才丰裕、竞争激烈的现代,达成更高效的学习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谁能够在学习这件事上脱颖而出,领先于大多数人,可能就决定了谁更容易获得好的机会。

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其他任何技能一样,都是有科学的方法的。想要掌握高效的学习,前提要明确什么是高效的学习。

在学习学习方法之前,需要搞清楚的是,学习是分成无效和有效的。无效就是字面上展现的意思,而有效相对要复杂一些。

有效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对象感,首先要搞清楚你要学的是什么,其次要思考它对你有什么用,最后确认能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而高效的学习,是有效学习基础上的进阶。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为目的,个人需要勤加练习,在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求助名师。

1、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分两个方向,一个是自然主义法,另一个是结构主义法。在判断哪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之前,首先要知道两种学习方法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自然主义学习法是以模仿为核心,关注的重点是知识(文本)本身。通过大量重复的模仿练习,达到同文本表现出来的样子相同的地步。

自然主义法的核心关键词是“量”,利用积少成多的道理,达成学习效果,比如语言、书法的学习。

结构主义学习法是以创造为核心,侧重于对底层逻辑的理解。通过对结构和交互关系的认识,形成体系化的认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实现再创造的目的。

结构主义法的核心关键词是“质”,利用举一反三的道理,透过表面现象探寻本质,比如经济学、医药学。

当把自己要学习的对象和学习方法做了正确的匹配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提升学习的速度和效率。关于这一点,更快速的入门方法是,不必顾全大局。

通过目标拆解的方式,把想要解决的问题拆解到极细,然后利用刻意练习反复调整细节,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此外,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忙碌,大多数人都缺乏大块的学习时间,这时候就要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拼凑一个成体系的学习脉络。

其中,最要紧的因素就是要基于搜索,带着困惑和问题去思考和学习。利用分散的时间,以明确的目标为核心,将想要获取的知识连接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减少无意义的收藏行为。虽然收藏功能很便利,但如果收藏了大量信息却从不去看,不如从中挑选一篇扎实读完。

2、不谈兴趣,用任务驱动学习

学习的方法有两种,学习的状态同样有两种,一种是学不会,一种是学不好。学不会的理由比较简单,就是不适合。但学不好的原因相对复杂的多。

虽然很多人都以没有兴趣作为学不好的理由,但既然是成年人,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真的必须学一样东西,不如先把兴趣放到一边,尝试用任务来驱动自己达成学习效果。为什么选择任务这种形式,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给自己的行为提供一种动机。通过行动完成任务后,以获得某种物质或心理上的回报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关于任务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种:生活中的需要、职业的强迫和以教为学的想法。

生活中的需要,顾名思义就是在生活中存在着某些不如意,而如果自己可以完成某项任务,就可以解决这些不便,让自己的生活更舒适。

面对这一类任务,生活中的需要越迫切,那么驱动任务完成的想法就会越强烈。

职业的强迫,则是工作中需要的某种技能。不同的职场人的刚需技能都各不相同,不妨想一下,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最需要的技能是什么,要优秀的完成工作在这项技能上还欠缺什么。

面对这一类任务,个人的职业感、渴望的荣誉和物质回报,就是驱动任务完成的动力。

以教为学的想法,更多是个人对自我成长的关注。最好的做法是时刻抱着一种学完了要能教给别人的心态,以能够清晰交付出去为检验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

面对这一类任务,需要很好的自律意识,更要清醒的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提升自我,以及要有自我雇佣的心态,做自己的主人翁。

3、拖延症纠偏

习惯了把拖延症作为做事不痛快的理由后,你有没有想过也许这只是懒惰的借口。更严重的是,也许拖延症的真正原因是目标设置不明确。由于因为想法混乱,思维不清楚,体现到行为上就是做事的拖沓,能避就避。

实际上,真正患有拖延症的人,很少能读完初中,更别说是大学。单这一条就可以刷掉很多人的伪病例。那么大多数人口中的拖延症,本体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看到,大家对拖延事物的衡量标准,通常来说都是一些可做可不做,或者晚做没关系,或者不紧要的事。在这些事情上产生的拖延,短期内对生活并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为缺乏紧迫感和压力,每个人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的事物上,从而导致了拖延。所以,拖延症的本质实际上注意力不集中。

而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则在于,目标设置的太远大,个人缺少实在感,或者是缺乏明确的目标。

如果是因为把目标设置的太远大,那么就要先动手把目标进行拆解,把大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目标,最好是具体到每天要做的事情上。

通过一连串的小目标实现突破,形成行动惯性,增强个人自信,再去做更多需要大量重复,产生质变的事情。

如果是因为目标设置不明确,就要重新思考如何设置。首先要知道,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是基于想象的,不能是一时冲动的想法,而是一个待执行的任务。然后就要自问:现在要做什么。

此外这个目标要有严峻性。通过给自己一定的约束感和紧迫感,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任务驱动力。

4、训练专注力

简单来说,专注力,即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原因是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投注了太多的关注,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又缺乏专注,通常的表现就在于分不清主次。

值得庆幸的是,注意力是可以培养的。虽然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很多,但都需要特意挪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这里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环节,通过进行一些细微的选择和改变,来训练专注力。

首先是购物。购物时根据“不要图便宜”的原则,在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范围内选择最好的。

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以购买昂贵的学习工具为例):一是减少选择所用的时间和耗费的精力,二是选择昂贵的东西可以对自己起到约束作用,不使用就会产生大量的浪费,以此来刺激行动。

其次是吃饭。原则也很简单,就算是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而不要随便糊弄。最好是可以尝试,一个人享受的吃一顿火锅。当然如果可以自己做饭就更好。

再次是灯光。推荐使用射灯,利用光线的聚焦来训练专注力。

最后是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这样才能够保持精神充沛。如果睡眠质量不好,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为自己制定一定的疲惫感。

利用衣食住行各方面来训练专注力,原理是在生活中营造一定的仪式感,将这种仪式感和训练专注力的大脑意识联系起来,将这些行为内化成习惯,从而提升注意力。

5、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

作为成年人,多数情况下的学习都是带着特定问题或目的,并不是为了成为某种技能的世界领先级大师。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效的学习方式是找到精准的切入点,用最快的速度达成效果,而没必要纠结于学习的步骤。

那么该如何选择切入点?标准只有一个:你想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以那个人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自己。

当然,使用这个方法也有一个限制,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极限。很多时候,虽然努力的意义很大,但在某些方面光靠努力是没用的。不过,一般的技能学习通常都不会受限就是了。

6、制造自我反馈

只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反馈。虽然最好的情况是有人能够给予监督和指正,但更多时候只能依靠个人制造自我反馈。

自我反馈遵循这样一个循环:成果—问题—迭代。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要确保有输出、有应用、有可被审阅的作品。然后自行检查输出的成果,寻找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进行迭代升级。

利用这个反馈循环,不断调整学习进程,直到达成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反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针对文本、语音和肢体。

针对文本,写学习摘要,通过对照文本,将重要的事实、陈述和观点摘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做出解释和说明,达到可以教给别人的水准。最后利用各种平台发布出去,能得到他人反馈最好,没有也不妨碍自己的成长。

针对语音,通过给自己录音,然后播放来检查。这样做是因为自己说出来的话,直接传达到大脑的和实际听到的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利用录音的手段才可以自我甄别。

针对肢体,给自己录像。这个原理和照镜子有些类似,不过录像的好处是可以慢镜头回放,而镜子是没有办法随时携带的,而且还有大小的限制。

7、突破学习瓶颈

当学习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某种障碍。就像修习武学到一定地步,会存在任督二脉这样的壁垒。想要高效学习,也要清楚其中都有哪些瓶颈。

这样在遇到的时候,才不会因为找不到原因而心生焦躁。而只有找到了瓶颈的症结,才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行调整。

有时候瓶颈来自心态,这样的情况多半是由于自信心的缺失。

面对这种状况,首先要在学习中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地方。然后像游戏打怪一样,先去挑战一些难度低于自己水平的任务,提升士气。等到有了信心后再一举攻克学习瓶颈。

学习瓶颈的第二个来源是涉猎范围不够广。面对这种情况的手段就是不断积累。以目标为核心,向外扩展知识的涉猎范围,多听、多看、多读、多感受。

学习的最后一个瓶颈则是专注度的问题。有时候自己很难察觉问题所在。

如果前两个方向都确认没问题的话,这时候最有效率的做法是求助目标领域的名师。通过名师解惑,自己再刻意练习聚焦,将注意力集中再更狭小的范围内,提升学习质量,实现突破。

【来源:许岑得到精品课《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摘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