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啊,你走的太快
2020-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墨铭棋妙_
周末的上午,给父母打了个电话,听说我请电工来家里排查短路故障时,电话那头的父亲嘲笑道:“这点事找电工?上次不是给你带了一套工具吗?”。
挂了电话,看着躺在墙角的工具箱,我换了心境,从不经意的度日者,切换到了不成熟的思考者。
在计算机行业,有个概念叫做底层,指的是接近机器语言的逻辑和设计。越底层就越接近机器内心,也越晦涩难懂。可如今年薪百万的精英工程师,整天高谈阔论的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你问他计算机是如何读懂人工智能的程序时,没几个人能答上来。真正和底层打交道的,凤毛麟角。
时代剧变,我们在用科学杠杆撬动历史车轮时,也不忘优化工作环境:让氛围和工作内容都朝着舒适的方向不停发展,所以IT精英越来越看不懂计算机的想法——这还是太难了,他们只要摆弄那些积木就能轻易造就庞大系统。
有类似的情况。以手表为例,十九世纪,百达翡丽在把他们打造的世界第一只手表时小心翼翼的送给匈牙利贵族时,他们可曾会想到,百年后的今天,手表已经可以不再依赖发条和弹簧了,宝石甚至成了装饰,玻璃换成了触摸屏?世界和它本来的面貌相去甚远,上一次剧变,是达尔文笔下的自然选择。这一次,我们让机器拉着磨,科学挥舞着鞭子在历史画卷上挥毫泼墨。
我们用机器制造机器,机器修理机器。终有一天,在茫茫大草原上,几个机器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羊群,不远处,人工智能正在给草地浇水施肥。再也没有人类的踪迹,牧羊犬也都成了宠物。
终有一天,烧烤摊上的羊肉还是一样的口感,可看着羊肉再也不会有食客联想到草地和羊毛,知道它生前样貌的人都顶着历史学家或生物学家的沉重头衔。
所以,工具箱怎么用,将是越来越难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