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老舍自转:文人气节为什么
我这一辈子老舍自转:文人气节为什么
初识老舍的文章是上学时候,课文上有讲,老师有说,笔记要记,又要求背诵,也就记住了,但对他的自杀有点弄不明白,觉得很是奇怪,这点记得清楚,初时以为是文人特有的悲观情结导致,也不觉得奇怪,后来老师又讲他被授予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我想自然是位文笔很深厚的作家了。
课本上都是节选摘抄出的文章,管中窥豹也可以得出大概,文字描写优美生动,情节刻画无可挑剔,不愧为大家!特别是骆驼祥子的节选,虽然摘抄的只是小说中的几段,但是写作手法令人看后大为叹服。
这本书是根据老舍自述加上一些文信结合出的一本书,老舍后期有写过自传式的小说,但却没有完成,是个遗憾,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到老舍的生平事迹,书分八章叙述,前六章记叙了老舍童年到青年、壮年谋生奔波到晚年生活间发生的事情。
老舍作为晚清生人,生在北平,经历了八国联军入侵,日军占据,民国战乱,学生起义等重大事件,从他早年艰难求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当上小学校长,再出使英国工作,著书发表成名回国撰写文章和编剧,到抗战时作为文联主席代表,组织出版抗战杂志,四处奔波,劳神费力,到晚年为各大职称事务忙碌不停,总结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的一生,直到生命戛然而止。
后面短短两章加上附录结尾,如同老舍的晚年草草收场,也解释了他自尽的原由,终究消不去的是一身文人气节,附录中谈到这个问题并且预示了后来,从他著作的文字中就可探究一二,遇上了特殊时代,造化弄人,只能选择这种结局。
老舍的文章细而有味,描写切合,条例清晰,表意清楚,他对市井人物的描写刻画深刻,通过描述劳苦大众一生来突显文章立意,写作技巧熟练,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这与他早年在国外工作有关,归国后创作话剧影响深远,小说出版后得到一致公认的好评,可惜唯独避不开的是气节,又为了什么?
为了自证清白,为了抵抗不公,为了免受屈辱,为了以身作则...有太多的原因可以因为,常人可以忍,可他却忍不了,不能忍,这与他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截然相反的世道观念,只能成为压倒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行动了,证明了,后来人论及他的生平只谈论他的文学贡献和小说价值,对他的结局则选择避开谈论,一笔带过,的确,作为读者,理应学习作家作品中所包含的价值和传递的理念,是什么促使他成为作家,无关紧要。
从中可以看出坚持文人气节是行不通的,最后只能是宁折不弯,以身明志,或许他有所改变去适应,但却和他所秉承的理念格格不入,深入大众的话题才是他的写作的灵感来源,种种迎合的举动背离了他的初衷,从人到文,他尽力了,迎合了,可是难以改变,预示了后来结局,也证明了文人只能生存在明智的环境,反之则只能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