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汝同窗】 居然考这么差!尽管是虚惊,探讨仍然是积极的、有价值

中午知道了女儿期末考试成绩,物理着实吓了我一跳,48,总分120的48,低得当真离谱。
物理没考好,这是她考完试就说了的,比较欣慰的是,这件事没太影响情绪,第二天的英语发挥正常。
但拿到是这个分,我还是很有点吃惊。要说一点不影响我的情绪,那是假的,但我的关注点在于她的学习方法。第二次月考结束就分析了问题,后期做了补救,每天整理了笔记,每周日做了五三练习,期末是这个成绩,掉眼镜了。
女儿的微信今天故障,用我的微信和物理老师联系,考试之后就说要找物理老师寻求帮助,但她做了个并不积极的推测,感觉老师会对她有意见,可能会是无效沟通。物理老师的确是生气的,说姝儿课堂不专注,经常性不听讲,不按老师的要求做。面对老师的情绪,姝儿不知如何接话,我鼓励她继续沟通,女儿想了想,回避掉情绪,不争执也不回复,而是切入问题,说自己每周做了五三练习,期末做五三的期末试卷不差,100分的试卷能有八九十分,实在不知道为什么期末考试这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分,老师的回答是找自己的问题,查漏补缺。
结束对话,转身问我:“还能找谁寻求帮助?”
我建议找好奇的工程课老师姚高华,高华推荐了好奇的科学课老师郑林允,姝儿希望明天微信恢复正常后能够和郑老师直接沟通以寻求帮助,林允同意。
至此,我告诉女儿我的想法,重要的是要敢于穷尽一切方法寻求帮助,明知道可能会在老师哪儿碰钉子还是能够勇敢地去做直接沟通,回避情绪切入问题,这一点值得表扬。
“但是,物理学习本身是一定要找问题的,妈妈当然相信你,数学都能够从入学的23升到现在的113,物理没道理不可以。固然,数学除开王老师,一直有诗峰在帮你,但诗峰教你的是学习方法,方法是可以迁移的;同时,数学是进入初中第一学期的入学摸底,当时你的精神状态有很大问题,根本就没有回到学习轨道上,整个人处于一种消极怠惰的状态,所以妈妈一点没着急你那个分数。但物理不同,物理是第二学期学的,你的精神状态已经回来了,还学成这个样子,这一定是有问题的。第二次月考之后你说整理物理笔记,有做吗?”
“有,周末也都有做五三的练习,而且正确率不低。所以我才说我们学校的学习比五三难得多。”
“最终整理出来的笔记,复习的时候有看吗?”
“没有,我忘记了,复习的时候就想着做五三的物理期末卷,完全没想到。”
“如果笔记是整理完就完,复习的时候都不用,整理的意义在哪里?”
女儿低下头不吱声。
我继续说:“物理老师说你上课有时候不爱听,这一点英语老师也有和我提到,说你会自己估计学懂没,然后挑着听,但有些地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懂,是似而非;印象中数学老师也讲到你这个问题,自己想想物理课有没有这种情况?”
姝儿坦然承认有这样的情况,特别后期复习的时候,还是不太适应物理老师的风格。
“那没有听课在做什么呢?”
“发呆,做后面的题。”
“无论走到哪里,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没有办法保证每一科都遇到自己喜欢老师。如果和老师契合度不高,是不是就不学习了?有没有其他办法?学习这件事,最终只能靠自己,要学会自学。面对不那么契合的老师,要尝试和老师形成合作关系,在学习这件事上进行有效合作,要把授课人和学习分开,即使是好老师也要做这样的努力。否则,未来遇到不喜欢的老师,难道不学习了吗?”
“我没有说我没有问题,我没有说我不担责,我也在找问题。比如情绪化了,对老师有看法就不想听,这是需要控制的。对了,考完我对答案,还有一些用语的错,是我请假没上课的时候讲的内容,我不知道。”
“请假耽搁的课程需要自学,这个你知道的呀!难道没有学吗?”
“不是,我学了,但更多是看《蓉城优课堂》。”
“没有看教材吗?”
“没怎么看,《蓉城优课堂》有要点、有题,更能掌握要点。”
“学习是为了掌握要点吗?不会说你还不明白学习是为了知识的学习本身,而不是仅仅掌握可能的考试要点,把题答对吧?!”女儿低下头,我继续说:“结合你期末复习都没有想起自己的物理笔记,可不可以说,即使是做五三,你仍然停留在追求答案上,甚至有猜答案的情况,并没有真正把原理概念和题目串起来?”
“是,没有。”
“猜答案是一种考试技巧,用在考试的时候当然没错,但TA并不是学习方法,用在平日的学习上就肯定没对,而且会误导你。我和你讲过小多的女儿,一次没考好,认真刷了两套题就解决问题了,她是如何做的?”
去年十二月,我和小多有过一次聊天,关于物理和化学的学习。小多分享给我她和女儿的相关对话,我在当天就转给了姝儿,但她没有在意,并没有认真看进去,更没采纳——对这件事,我是有怨气的,只是深知学习无法强求,没有强迫她、没有责骂她,而是在寻找时机再次沟通,今天就是这个时机,我希望借此激发她的主动性。
打开微信,我念出小多的话:“她先用很慢的时间刷了两套题,每套的每题她都要对应到概念知识上去,甚至不是正确答案的,她也要去对应,思考为什么不对。后来她的速度迅速提高,从原来规定时间做不完,到后来还能多出时间检查了。之后刷题就又快又稳,也不需要多刷,几套下来,就把知识点全部串好。——想想,你有没有这样认认真真去钻研你的错题,还是说只要答案对了就对了?如果你不能在日常学习中破解只追求答案、只求完成任务的心态,把心思放到掌握学习方法上,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你的学习就好不起来,这件事就没解,你这次考差就白考差了!”
物理成绩影响到了女儿的情绪,原本正在写影评的,思维导图都做好了,此刻停了下来,说要补物理,还是准备用五三,从第一章开始每一题都做一遍。
我阻止了她,把和小多聊的聊天记录转给她,



我接着说:“如果你能从中获取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问题,学会学习方法,把方法进行迁移,各科都不会学不好,这次考差才会具有TA的意义与价值。妈并不因为你物理这次考这么糟糕而产生情绪,是的,我今天有了一点情绪,我真正着急的是,你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以寻找问题的意识,说到成绩差就想到拿五三刷题,如果你期末复习做五三期末卷能得八九十分,考试却这么糟糕,就证明这样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就应该另外想办法。我想,或者,你今天仍然可以按原计划写影评,等后天散学的时候拿到物理试卷,知道错哪里了再来进行针对性学习。”
“物理卷子在手上!”女儿一边站起来找试卷一边说:“我只是不知道错哪里了,交上去的是答题卡。要不,我还是做试卷,就按小多女儿的方法,每一题,不管对还是错,把题和原理、概念进行对应,概念还是上维基百科去查。这样,后天知道错在哪里了就能更准确地知道我的问题。每一题都要做一张思维导图吗?”
“这是你自己的事,我没法代你作答。你完全可以根据学习过程来决定是一张还是多张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导图具体要怎样做?这个方法可能慢,甚至这个假期只能完成这一次考试试卷的纠错,但是,原理打通,学到学习方法,才是真正解决学习问题的路径,才是真正的学习。”
这个下午,女儿学物理,一边是试卷一边在IPAD上画思维导图、做笔记,后又拿出电脑上维基。黄昏,自己做晚餐,吃过洗碗,收拾完厨房继续钻,直到九点我叫停,学习需要劳逸结合,一味耗时间会降低学习的边际效应,这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感想: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终归只能分享意见,无法强求采纳!
考砸就是探讨学习的时机,如果能够帮助她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考试失误就具有了正面的积极意义。
我仍然坚信孩子是希望考好的,考差了是遇到困难,我们需要和他们站在一起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他们的后盾,而不是因为缺乏情绪管理能力,把我们自己变成孩子的困难。
后记(2020年1月16日):
今天下午,家长会拿到成绩条才明白过来,原来物理的48分是折算后分数,卷面分91,满分120,中等。暂停影评写作,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下午一直按新方法学物理的女儿顿时松了口长气。
那么,我们昨天的讨论是不是白费功夫呢?
女儿说:“我不觉得,我认为讨论还是有价值的,这样把每一道题的知识点、概念都找出来,串起来以后,我的确觉得清晰了好多,我想,这样学习之后再看到错题就能很清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改进方法。”
“那可不可以把同样方法用在其他科上?明天散学,拿到试卷、知道错题,用同样的方法把错题都做一遍,找出错的原因,把练习和概念进行整合?”
“好吧,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假期就只能做这一件事了。”
“假期正好用来改进学习方法,这样做很费时间,做一套题要两天吧?”
“三天,按我现在的速度。这样做的确慢,每一道题都要找出全部的概念、知识点,上网查,查了以后记录、和题整合,我估计完成一套卷子要三天。”
“只有假期才有这样长的、完整的时间,平时即使是周末也有作业要完成,不可能用这么多时间来进行深度学习,来作学习方法的更替。上午我们讨论了寒假工作计划表要调整为半天学一科,进行深度学习,每天晚上记录当天的学习时间和状况,每周总结和调整。我们尝试用一个假期的时间来完成学习方法的升级和更替,好不?”
“好。”
这是一场虚惊和误会,被我们化作了学习方法升级的机会。
当然,我不认为这样聊聊天孩子就能百分百地做好、完成相应工作,过程中离不开督促和探讨,特别方法更替、新习惯形成的前期,往往需要外力的帮助。只是,只有孩子发自内心地认同,体会到、认识到这样做对自己的益处,她愿意将此作为目标,外力才能发挥TA的作用,督促才不会变监视和控制,探讨才不会成为矛盾焦点和家庭战争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