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孤独者的文字杂货铺读书

冷场 | 你写了那么多李诞,让我喜欢哪一个?

2019-01-25  本文已影响13人  答野

李诞言出必行,兑现了《宇宙超度指南》后记中让两个角色休息一下的承诺。新出的《冷场》里不仅没有他描写多次的两个角色,连搞笑因素也很少,哪怕有,也是昙花一现。

这当然是突破熟悉写作模式的尝试,或者说是当初《笑场》里那些短篇小说的延续,那一部分李诞的延续。

平淡的叙述者

这种风格足以让任何一个因为“搞笑”而关注李诞作品的人十分痛苦,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任何他们想要的。

全书尽力维持一种克制的风格,用词平淡,语气平缓。这种风格并没有营造出平易近人的效果,反而给故事情节带来极大压力——故事情节必须保持极大的吸引力,才能减轻阅读中的困倦。

但在本书的好几个故事里,情节本身也很平淡。

作者似乎打算用平常的语调描写平常的场景,提供某个超脱或者无奈的角度。

至少在我看来,这种技巧尚未纯熟,好几个故事离成功还有差距。

而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书中部的《没有狗在叫》。也是类似的手法,但情节取胜,结尾的反转让整篇的平静和寻常情节都在读完的一瞬间变成波澜起伏。

坦白讲,《冷场》全书的这种风格,有一个后果,一些读者可能发现不了这些被排版到中间的好故事。

1个李诞or很多个李诞

或许因为看过太多次李诞和许知远对谈那期《十三邀》,书中很多个角色总会给我一种这话不是角色说的,就是李诞本人说的感觉,而且是那个偏向虚无和相对的李诞。

也许是刻板印象,所以把几处例子举出来请大家指点。

“不分手,可能也是不知道分开了又能怎么样。”

“以后呢,你想想以后。”

“不懂的东西,又何必要去努力。”

“我们不是结了婚悲观,是都有了悲观的认识才敢结婚。”

“不知道,随便吧,打游戏,看剧,找外遇,有什么区别?没什么区别,都是找个办法浪费时间。”

“说到底,他俩在一起就是这么回事。”

“是不是严格来说,谁和谁都迟早要分手。”

……

这些话语有时候是男主说的,有时候是女主说的,有时候是配角,有时候是旁白,但毫无疑问,这些话给我的感觉就是几个李诞在生活,都一样,都可能转瞬消亡。

尤其在一些故事里,几个角色都透着这种感觉,就很玄幻,两个超脱的人在一起又有什么冲突感呢?只要一个人的面目开始模糊,他可以和任何人在一起。

在开篇的故事《木板与木板之间难免有缝隙》里,明显有一种男主女主是“两个李诞”的感觉,一种“凑合过呗,还能离咋滴”的感觉。

而与这种感觉形成明显对比的,是结尾那篇《在雪地犹豫》。

这一篇本身绝对是五星推荐,读的时候甚至有种惊艳的感觉。

里面李诞没有在其他角色上出场,因为这一篇描写的是李诞本人。但这个“李诞”又不同于那些虚无的面孔,很诗意,很畅想,描写的故事甚至有一种纳尼亚的感觉。

里面的语句、意象,也和之前很多篇中的平淡克制不同,大胆而离奇,但更具吸引力。

太过熟悉,信手拈来

除了熟悉的自己,“看开”、“无奈”、“觉得累”的自己。《冷场》里更多出现的是内蒙形象,小城市里的人关系纠葛,耍钱,街头斗狠。

或许在文学上这种朴实的人物关系有很高价值,但作为一般读者,我感到一种陈旧,像是看着自己幼时的回忆。

记忆中的老一辈人的确是这样的,但是今天还一样吗?

人性也许一样,但是同样的情感加上偏平淡的叙述,加上那些很有时代感的事物,就让人感觉节奏太慢。

值得单独给五星的三个故事

虽然全书我没给高星,但有三个故事必须着重推荐,如果您有机会读到这本,这三个故事不妨一看。

第一个故事:《没有狗在叫》

全篇叙事风格很冷淡,描写内蒙古深处的一个小地方。描写看上去可以是十几年前的故事。

一定要读到结尾才能感受到妙处。

虽然这种风格全书的故事基本一致,但这一篇可以说神来之笔(至少在我眼中)。

结尾含蓄的血腥结局以及细想下的“合情合理”,有着极佳的体验。

另外这一节的人物描写很有趣,有一种隐约的对仗感。

比如这句:

打扮一模一样,脖子上有串儿,手上有表,四下看看,都朝土里吐了痰。

不是什么美句、金句,但是读起来很有趣味,尤其配上前文的几句,趣味双倍。

第二个故事:《在雪地里犹豫》

就是刚才提到的,只有一个李诞的故事。

很难进行转述,因为这个现代纳尼亚的故事很多意境要靠原文文字来表达。

如果是《笑场》的读者,应该有印象李诞偶尔会写一些小情话,适合拿到小青年情书的那种。

这一篇里不少这种小诗句,虽然语调依然平缓,但明显比之前的故事们更加“放得开”。

谈不上情节和结构,但是读起来很舒服。

第三个故事:《你爷爷脑子里有龙》

这一篇很温暖,而且应该划到童话故事里。

里面的荒诞和某种对周围“愚蠢大人”的不屑,属于老人和小孩。

怎么说呢,如果我十六岁之前有这个故事,我倒希望有人拿给我读一读。

结语

如果说李诞说服自己的时候说:完成比完美重要。

那么这几篇故事,尤其是没推荐的几篇,就是因为太过于“完成”才失去了很多色彩。

比起第二本《宇宙超度指南》里各种相对熟悉的搞笑、荒诞,《冷场》更多承接了那些《笑场》里那些短篇小说。

风格没什么变化,但是读着用着“太用力”的感觉。有一些段尾短句,加重语气或进行转折,给我一种“精心设计”的感觉。

而推荐的三个故事,也是我觉得“设计感”比较弱的故事,或者说在这三个故事中李诞对技巧的把握更纯熟。

这本集子不能称为佳作,但好的一面是展现出李诞还能继续写下去,而且其中会产出好故事。

至少一个吃喝不愁的作家能让读者和作者少几分生计的担忧,单纯是对作品的期待了。

加油很俗,但希望他加油。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答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