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集 古代香囊里藏着的救命术
在古代,古人是如何利用香囊进行急救的?急救时,舌下给药的优势是什么?除了舌下给药的方式以外,中医还有哪些急救给药的方法?
昨天讲到了两个简单易操作的急救方法,就是掐人中和十宣放血。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昏迷,掐人中和十宣放血能使人的神志恢复清醒,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这两处穴位都与心神相通,这一点和芳香通窍的作用很相似,香药的香气也能通神,能治肚子受寒湿邪气导致的疼痛,服用霍香,丁香,沉香,木香,檀香等香药都能解决,用掐十宣、掐人中的办法也能解决,掐完以后,疼得出一身汗就好了,而且二者的速度都是比较快的。还有降血压血脂,中暑,失眠、健忘,它们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因为心神安稳了,不紧张了。
另外,还有一种病叫时气不济要讲一讲,用老话讲,就是沾染了一些脏东西,这是一种心神不安导致的疾病。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家里死了人,办完丧事以后,整个人就变得迷糊爱忘事了,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来,家里人建议请个大仙看看,这人是个无神论者,不信这一套。但因为影响工作了,要找中医为他调理,就找到了我,我一看,说很简单,都不用吃药,就用艾炙,给炙了十宣指的穴位,炙完以后,马上就好了,他当时很奇怪,说王老师这是什么原理。其实原理很简单,根本没有什么神神怪怪的。
中医人讲人生病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外感类的疾病,和六淫邪气有关;第二种病是内生疾病,与情绪有关。这个人的病就是情绪引起的,家里人没了,心血、心气消耗过度,伤到了神导致的。十宣和人中与心神相连,我们通过艾炙,艾草本身也是一种香药,而且它的香气是纯阳正气,炙十宣就能通过十宣穴将纯阳正气补到心神那里去,起到很好的滋养心神的作用,神安了,病也就好了。
香料有一个特点就是祈福辟邪,就是说我们把沉香、檀香、降真香、木香、丁香、安息香、川芎、白芷等香药组合在一起,做成香囊,挂在腰间,或者肘后,如果挂在家里,就挂在床顶的四角,这叫“四角垂香囊”,让人沐浴在香囊发出的正气的海洋之中。民间传说中,有香囊的地方,好运就在,鬼怪脏东西都不敢招惹你,人也就不会得时气不济一类的病了。
急救追求的是争分夺秒。速效救心丸虽然是丸剂,但它是含服,可以很快进入血液中去,这是它可以当救命药的原因。
治疗中暑的昏迷,藿香和冰片的粉末就可以起到祛除暑湿、提神醒脑的作用。针对痰迷心窍的患者,可以用苏合香粉末置于舌下,开痰通窍。
《儒林外史》里有个故事,范进中举,一高兴痰迷心窍,疯颠起来,直到被老丈人一巴掌打晕了过去,才慢慢的好了。其实就是他家太穷了,如果佩戴一个香囊闻一闻味,或者取一点药粉置于舌下,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除了舌下给药的方法,中医还有很多急救给药的方式,有的效果甚至还要更好。尤其是好多病人牙关紧咬,这个时候就要鼻子给药。最常见的一种叫搐鼻法,就是把香药制成粉末,吹入鼻腔,使鼻腔粘膜受到刺激引起喷嚏,从而达到让患者苏醒的目的。
在金元时期,最富盛名的急救药方叫通关散,由细辛、去掉子的牙皂、雄黄、薄荷叶组成,吹进患者的鼻孔,专门治疗因中风引发的昏迷不醒、牙关紧闭等问题。
朱丹溪是滋阴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不管治什么病,都要滋阴,而滋阴就要用一些阴寒的药物。所以这个流派有个特点,就是短期效果不错,见效也快,但很容易损伤脾、肾,也就是损伤人的本源,从长远看,弊大于利。
当门吹鼻丹,以吹鼻的方式进行急救。吴尚先针对中风不省人事的,用降香、乳香、没药和皂角莫烧烟熏鼻。夏天避暑除秽可以用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霜、红芽大戟、麝香、藿香涂鼻。针对晕厥不醒的人,可以用沉香、檀香烧熏,效果非常好。血闷晕死呢,其实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昏迷不醒,可以用苏合香、安息香、红花加醋用火烧开熏鼻,患者可以很快清醒。
这些都是利用芳香通窍的办法。有搐鼻法(也就是吹鼻法)、滴鼻法、塞鼻法、用烧香的方式熏鼻法、用醋的蒸鼻法。还有吸嗅法,就是把药煎成汤药,让病人吸嗅上面的蒸汽。
有鼻炎患者就是用吸嗅法,吸嗅汤药的水汽,治好了鼻炎。
古人之所以流行戴香囊,不只有改善体味、祈福避邪的作用,更有闻香服气、治病救人的目的。急救的方法有很多,但都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香囊来实现。把一些精制的香料药带在身上,在危机关头,取出来一部分,或是舌下含服,或是吹鼻、或是薰鼻、或是制成液体滴鼻等等,这么多方法,这么多妙用,总有一款适合当时的病人场景。
佩戴沉香木、檀香木的手串,仍然在关键时刻有救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