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力推进“碳中和”真的只是为了保护环境吗?

2022-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涛哥的碳中和笔记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碳中和的提出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那么中国大力推进碳中和真的只是为了保护全球的气候环境吗?

其实,中国推进碳中和除了能够彰显大国责任,保护全球气候环境,还有3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1.筑牢我国的能源安全

我国是一个“多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就是煤炭资源多,石油天然气资源很少。这是天生的资源禀赋,是无法改变的。这就导致我国大部分石油天然气资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既然从国外进口,那难免就会受到国外的制约,油价波动不提,甚至有人说,如果像马六甲海峡这样的运输通道被封锁,我国的能源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我国地大物博,风光资源丰富,一旦利用好这些资源,我国将彻底摆脱资源禀赋,也很可能从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

2.削弱美元霸权地位

长期以来,美元都主导着世界货币体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石油美元”。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通过给中东等石油大国提供保护伞,要求这些国家对外出售石油以美元结算,逐步使美元与石油绑定,牢牢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而一旦中国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那么对美元的霸权地位将是一种极大的削弱,这也是欧盟为什么大力发展碳中和的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反复退出《巴黎协定》,因为美国国内意见不统一,一方不愿打破自己在石油体系下建立的优势,一方想着参与新的游戏规则制定。

2、国际政治博弈的结果

全球主要国家在2016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签署了《巴黎协定》,规定了各自的减排义务,这才有了“碳中和”的议题。但这个谈判过程持续了几十年,最早一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要追溯到1992年。

为什么谈了这么久?因为减排就意味着国家经济会受到影响,所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仅如此,二氧化碳是会全球流动的。我排出的碳终究会飘到你头上。所以排放多的国家在这个谈判里就有了更多的博弈空间。那谁是排放大户呢?美国、欧洲、还有中国。所以国际气候谈判主要就是这三方的政治博弈。

一开始,欧洲和美国一个阵营,它们提出“中国不减排,气候问题就解决不了”。就拿2019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量的28%,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所以它们说,你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

而我们提出,算账可以,但要把历史账算进来,而且要算人均账。自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的排放量占到全球的25%,欧盟国家整体占22%,而我们只有13%。算人均,我们更是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所以我们和你们不能按照同一种标准来履行义务。

最终《巴黎协定》的签署意味着这种博弈达到了平衡,但这时中国又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要知道,欧美这些国家已经实现了碳达峰,而欧洲宣布的从达峰到中和的时间是60年,美国是45年,而我们只用30年。主动承担这么重的任务,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另一方面是时机已然成熟。

近年来,中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累计装机规模领跑世界,全球半数风电发电设备光伏面板在中国生产。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才适时提出了“3060”,这样在承担更多减排任务的同时,不至于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且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环境谈判桌上的筹码,真可谓一举多得。

4、推动国家经济转型

国际上一般认为,碳中和这个事情是会约束经济增长的,毕竟在生产的同时要去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是需要成本的。最终可能导致全国的经济增长放缓。

但在一些经济学家眼里,经济增长放缓并不是“碳中和”导致的。反而,“碳中和”会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除了需要资本和劳动力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这个技术创新可以用“技术增长率”来表示,从1980年到2010年之间的30年里,我国的“技术增长率”都在4%左右,但在2010~2018年间,它下降到了2%。也就是说最近十年,我们的技术创新没有那么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济学家发现,师因为我国快要完成工业化了。当一个国家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技术进步的速度就是会降下来。

那如果我们希望国家经济继续增长,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找到新的发力点来促进科技创新。碳中和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过去,人类的发展几乎都是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的,如果把这个基础掀翻了,那么大量的底层技术就需要重新研发。这样就带来了科技创新的新一轮增长,最终将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