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物名人传记

《居里夫人传》:所不为人知的那些辛酸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19人  傅真人
“我拿起太阳来,再扔出去”

除《我的一生》外,这是我第二次阅读女性传记,这位朴实无华的天才科学家,让我很感动,忍不住感慨:

玛丽(即居里夫人)从小就是个智力超群的天才,但是她的才能一直受到来自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压迫。

她是波兰人,1795年时波兰亡国,三次被德意志、奥地利和俄罗斯瓜分。她所在的华沙被沙俄占领。因此,在原本属于她的国家,她被强制接受俄国教育,学习俄语,交流用俄语,学习俄国历史和文化,还时刻处于被监视中,有关波兰的一切只能在地下偷偷进行。这是一种巨大的耻辱。

但又因为她的才智,当有俄方来学校检验学习成果时,她总被老师点到,去回答对方提出的关于俄国的一系列问题,以使对方满意而归。对她来说,每一次都内心煎熬。

在经济上,父母作为波兰教师,也因政治原因而受到压迫,几次三番被迫降低薪水,照顾5个小孩更捉襟见肘。而在玛丽五六岁时,母亲就因结核病而去世,心爱的母亲离开人世,日夜奔波赚钱的父亲心疲力竭,5个小孩从小就意识到了生活的艰难。

当玛丽长大,为了让姐姐能去巴黎求学,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生活,跑到苦寒之地去教书。她荒废自己的才能,从事没有多大意义的工作,忍受着冰天雪地和思乡之苦。在她心里,家人总是第一位的。

当姐姐安定了后,她开始为自己攒钱去巴黎求学,计算着各种费用。

她住在最破旧的阁楼,每天吃胡萝卜和茶度日,然后废寝忘食地学习。

当冬天没有炉火事,她就打开她唯一的行李箱,把衣服都掏出来盖在被子上。

她没有任何除学习之外的事。在学校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她总是来去匆匆。

之后,玛丽遇到了同样是天才的法国物理学家丈夫比埃尔。比埃尔虽然在其他国家已经享誉名声,但他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巴黎去争取更好的头衔,一心只想从事科学研究,因此生活条件也差强人意。而那时的玛丽,还在学业上不断冲刺,准备毕业论文,两人的生活仍旧贫穷。

但两人的爱情因共同的兴趣而越来越坚固,他们喜欢抽出时间骑着自行车游荡于山间田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当两人拥有了2个女儿后,日子变得更拮据了,两人不得不为了生计而不断增加教学工作,只能利用其余时间,醉心于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

而居里夫人当时更加忙碌和辛劳。她为了补贴家用,找到离家很远的教学工作,每日来回奔波,回家后还要照顾女儿,哄她们入睡。等一切妥当后,她才赶往一个屋顶残缺漏雨的棚屋里和丈夫比埃尔进行科学实验,第一克镭的提取就是在那里完成的。那时候,丈夫比埃尔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能有一个实验室能供两人使用。(这个愿望在比埃尔离世前都没能实现。)

历经4年,纯镭被提取出来后,它的放射性被证实对抗癌有显著疗效,可广泛用于医疗领域,而此商业前途无可限量,但居里夫妇却放弃为此申请专利。居里夫人认为这违反科学精神,她将镭的提取法广而告之,只要谁有需要,她都愿意倾囊相授。当时一克镭值七十五万法郎。而居里夫人自己提取的那一克镭,她始终认为是属于实验室的,不是她自己所有。后来居里夫人更是为了能获得一克镭以进一步进行研究,而四处募捐。

当她和丈夫同时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她也只关心这笔奖金该如何用在科学实验上。

39岁时,丈夫比埃尔意外遭遇车祸身亡。她悲痛欲绝,却毅然肩负起丈夫先前的工作,同时也继续自己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并养育两个女儿。

而随着科学成果的广而告之,为她赢得名声的同时,也遭来了诸多的诽谤。只因为她是女性,所以不被认可。又因她是波兰人,所以被怀疑从事科学研究的企图...报纸上的各种诽谤让她的身心不堪重负。

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居里夫人决然地放弃科学研究,把法国视为自己的第二祖国,去当一个白衣护士。当时X射线的透视能力对于病人很有帮助,玛丽就自己创造了一辆“X光汽车”,辗转于各个医疗地点,为医生和病人提供帮助,让医生能够准确地知道病人受伤的部位以进行抢救。

战争结束后,居里夫人的晚年,是与疾病相抗,但仍继续为实验室指导工作,筹措经费,不断发表科学文章。

六十七岁,居里夫人逝世。

居里夫人一生过着热烈而艰苦的日子,让人感动。

值得一读,再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