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瞎忙活”毁掉你的努力
“W师姐考研落榜了。”
舍友一脸可惜地说道。
W师姐可以说是我们系里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学业优秀,绩点4.0不说(在我们系大部分绩点都在3.8),还是院里社团的“一把手”,办事能力极强,和她处事过的同学基本形容她都是“啊,那个很厉害的师姐。”或者“哦!W!我知道,就是成绩很好,又是社团大佬的那个?”同时她还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和比赛,收获颇丰。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毫无空档,是一个很高效率的人。
面对这个消息,我不免讶然。
“听说是要申请外国的研,但做作品集的时间不够,做得不好被刷下来了。H老师都大跌眼镜呢,师姐这个水平,不应该啊。”舍友叹息道。
我们这个专业的人都知道,申请外国的研究生,作品集这个简直可以说是决定生死。连我们这些吃瓜群众都知道的事,师姐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好像说是师姐准备作品集的时候,和一个比赛时间装上了。时间本来就不够,师姐可能没法兼顾两者,作品集就被耽误了。作品集据说是等到快递交时间快截止的时候才开始做的。”
在生活里,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努力但是屡屡受挫的人:高中比其他人都要埋头苦学的同学高考成绩不如边学边玩的“浪子”、大学同学间口口相传的、各方面优秀的学姐考研落榜、工作上面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员工竞争不过刚入职的新人。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努力永远和他们的回报不成正比,他们做的事情比别人多,投入的时间也不是一般人可比,但是成就平平,甚至不如没那么努力的路人甲。
那么说来,越努力,越倒霉么?
你只是在用“瞎忙活”感动自己
大多数大学的建筑系里一向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通宵。
同学见面的对话通常是:
“你昨天几点睡啊?”
“三点啊,哎,终于画完了。”“哇,真好。我七点才睡都还没画完,好惨啊。”
然而成绩出来之后,这些“用生命在画图”的同学并没有获得很高的分数,高分的通常是早睡早起的,不那么“努力”的同学。
但这些同学仍一脸自豪:“成绩不理想也没办法,我已经够努力了,我对得起自己就够了。”
这些同学是真的在辛苦,真的在付出。为了完成作业天天熬夜甚至是通宵,足不出户,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卖力地敲打这键盘,就算腰酸背痛也不为所动。
但是这样的努力,除了感动自己,没有任何用处。所谓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都只是在自己骗自己,来逃避失败的事实。
他们的“努力”只是在自我陶醉,准确地说,是在瞎忙活。他们的注意力只放在了“忙”本身,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要“忙”,“忙”这个能否达到想达到的目的。
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花费在了图面上的美观,而图纸的准确性、深度却远远没有达到作业的要求;没有合理地安排时间,用了三天的时间搜集了一大堆用不上的素材,用了一天的时间整理,在deadline快来临之时通宵达旦,却在做的时候发现其实软件技能还是不会不熟练,只好临阵磨枪,边学边做。最后在截止时间前赶出一份连细节都还没做好的作业。
管理学的一句话形容这些现象很是恰当: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他们在努力之前没有考虑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哪些事情是紧急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有空再去做,时间该怎么分配,应该要达到什么效果,而是“听从”内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把大部分精力时间给了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重要的紧急的任务草草应付,失败了以后用“努力过就行”自我欺骗,不去反思不去改进,再不断地重复循环。这样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有进步,越是努力,越是被努力毁掉。
远离“瞎忙”,让你的努力变得有价值
在前几个月,被我称为男神兼人生赢家的“李叫兽”从百度离职了。这个大我五岁的90后,凭借着微信公众号起家,靠写文章竟然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成为了百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但是他的传奇人生并没有止步于此,在2018年4月18日他宣布从百度离职,开始新的生活。
我经常在问自己,在我二十五岁的时候能达到他成就的百分之一吗?应该不能。那为什么不能呢?为什么人和人的差别可以如此之大,到底差距在哪里呢?还好百度搜索在我苦思冥想了几个晚上给了我答案:战略。
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选择,尤其是选择不做什么。
据说李叫兽在清华读研一时,就已经收到年薪300万的 Offer,这样一个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立刻拍板成交的offer,但李叫兽居然拒绝了。
我换位思考了下,假如我在未毕业或者是毕业以后遇到不要说300万,30万的offer,估计也是无法拒绝的,一个唾手可得的30万和一个未知的发展前景,也许大多数人选的是这份offer。
后来李叫兽在2015年通过微信公众号收获数以十万计的粉丝,被百度收购并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CEO。
李叫兽从一开始就明白他需要做的事有哪些,有什么。300万offer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值得投入精力的方向,所以他选择了不去做。300万从来不是他想要的,或者说他想要的更多。也就是这个清晰的认知,让他选择了应该做的事情,最终获得了价值比300万offer大无数倍的结果。
怎样才能选择应该做的事情,忙得有价值
我们在一个时间段里需要做的事情也许会很多很杂,有的不具有紧急性,有的必须马上执行,有的需要投放少量精力,做到及格就行,有的需要做到越优秀越好。我们需要对需要做的所有事进行分类排序,这时候矩阵就非常有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12474/2649225e0ba89e36.jpg)
例如我目标是成为某个行业的精英,那么我需要做的是积累理论知识、去参加实际项目、培养领导能力和培养情商,那么我可以列出一个矩阵,里面包含了我所需要做的事和时间、重要程度的关系。横轴是做成这件事情的所需时间,纵轴是事情的重要程度。这里需要注意,这个矩阵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排布,没有固定的排法。我们需要避免做右下角的,需要大量时间但又不重要的事情。左下角的可以酌情看时间来做。右上角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的去做,但是不紧急。左上角的事情需要所需时间短或者比较紧急,需要看情况处理。
只有远离瞎忙,才能让努力有价值,才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