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典字诀的运用(3)
3、妙用暗典,增加文章的含蓄细密感
典的用法有明典和暗典两种。这类似比喻,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分,典也就有明暗之别。在文中直引旧典,这是明典。像上面提到的都是明典。有时不直用,或不全用,而是暗袭其意,溶在自己的文字中,这是暗典。这样行文更流畅,天衣无缝而又蕴意深厚。
比如小说《围城》写刘太太将孩子送给方鸿渐抱,方本不愿抱,又不好拒绝的尴尬:
鸿渐无可奈何,苦笑接过来。那小孩正在吃自己的手,换了一个人抱,四肢乱动,手上的腻唾沫,抹了鸿渐一鼻子半脸,鸿渐蒙刘太太托孤,只好心里厌恶。
“蒙刘太太托孤”是暗用了刘备向诸葛亮托孤的旧典。这里当然不是真的“托孤”,只是取其郑重之意,更反衬方的难言之苦。作者在《试着病了一回》一文中有一段对病房内病人形态的描写:
在这个观察室里共躺着十个病人。上帝就这样十个一拨地把我们叫来训话,并给点体罚。希腊神话说,司爱之神到时会派小天使向每人的心里射一支箭,你就逃不脱爱的甜蜜。现在这房里也有几位白衣天使,她们手里没有弓,却直接向我们每人手背上射入一根针,针后系着一根细长的皮管,管尾连着一只沉重的药水瓶子,瓶子挂在一根像拴马桩一样的铁柱上。我们也就成了跑不掉的俘虏,不是被爱所掳,而是为病所掳。“灵台无计逃神矢”,确实,这线连着静脉,静脉通到心脏。我先将这观察室粗略地观察了一下。男女老少,品种齐全。都一律手系绑绳,身萎病榻,神色黯然,如囚在牢。死之可怕人皆有之,辛弃疾警告那些明星美女:“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苏东坡叹那些英雄豪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其实无论英雄美女还是凡夫俗子,那不可抗拒的死先不必说,最可惜的还是当其风华正茂、春风得意之时,突然一场疾病的秋风,“草遇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杀盛气,夺荣色,叫你停顿停顿,将你折磨折磨。
《人杰鬼雄》第248页
这里“灵台无计逃神矢”是鲁迅的话,“草遇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是欧阳修的话,未点明,是暗典;辛弃疾、苏东坡的话是明典。这几个典的原意与文章叙述的内容本没有联系,但作者只取其一点相似,如山挖洞,贯通两边,这样可以借典引深哲理,增加幽默感和文章的容度。
有以上三条,整个文章读来就疏密有序,详略得法;论有所出,理有所据;植根历史,高屋建瓴。让人知道这道理不是你即兴编出来的,而是有本有源,顺理成章,可信可读。
因为“典”是“事”的个例,属“实”,无缘杂交,虚实相补,它在说理文章中用时更显其效。所以真正要体味典的魅力,还得到说理文章中去找。历史上的说理名文,几乎无篇不典。而一些善用典的文章,又成了后人之典,永留文坛。可惜现在许多理论、议论文章,又空又浅,很难见到用典之趣了。
用典是学者型写手的专利,那些只知照传照转,图解上面的文件讲话,重复自己浅浅感受的作者是扛不动也摆弄不好这个重武器的。
敢不敢用典,能不能用好典,是对作者学识修养和文章技艺的一个检验。就像老人讲话,老教授讲课时可随口引经据典,而小孩子、小学生嘴里是很难听到什么典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