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脉络随笔(63)---- 实效主义创始人皮尔斯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1839—1914),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他在哲学以外的领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著有大量作品,多达20000页,包括数学、逻辑学、符号学、经济学、人类学、科学史、语言学、心理学等。但却没有出版过任何系统阐述其哲学思想的著作,因而生前籍籍无名,被人们所忽视。
皮尔斯的父亲是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皮尔斯,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数学家之一。本杰明·皮尔斯非常注重对儿子的教育,他会给儿子布置一些问题,让他独立去解决,然后再检查他的解决办法是否正确。
皮尔斯8岁就开始学习化学,13岁时就开始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他以第一名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劳伦斯科学学院,进入美国海洋和大地测量局工作了30年。
1884年,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不羁的原因,他被原先工作的大学解雇,1891年,又被美国海洋和大地测量局解雇,从此无人敢录用他,只能依靠临时的咨询服务和朋友的救济勉强度日。1914年,皮尔斯悄无声息地去世了,在哲学界没有引起一丝涟漪。
皮尔斯去世后,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他的论文集第一卷出版以后,他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被人们重新认识。曾有评论认为,皮尔斯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具独创性、最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被认为是多达25个领域的科学家、专家和学者。
皮尔斯无疑是一个天才,从年轻时候就立志成为亚里士多德式的伟大人物,建立一门能够涵盖所有学科的哲学。皮尔斯思想的核心是实践,他把自己看作是实践科学家,他将实用主义称为“实验科学哲学”。
“为了确定一个理性中的概念的意义,应当考虑从那个概念的真理性中必然产生什么样的实际效果,这些效果的总和就构成了这个概念的全部意义。”这是他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的意义来自于实际的效果,并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他后来把实用主义改名为“实效主义”。
皮尔斯认为只存在一种现实,因此可靠的调查者最终会得出一致结论。科学调查要遵守三条原则,即假设、演绎和推理,推理是为了检验假设所采取的整个实验过程。真理是可靠的调查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是实际检验的结果。即真理是实践的总结,它的价值在于能够产生实际效用。
皮尔斯认为真理是假定的,需要根据新的检验结果不断修正,我们不应该笃信当前科学观点的真实性,而是应该把它当作实现真理的必经阶段。科学通过不断检验有关自然世界的假设而不断进步,没有永恒的真理。